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剛剛 首顆中法“混血”衛星升空!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中法兩國共同研製的首顆衛星——中法海洋衛星,10月29日8時43分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高劍 攝

趙光輪攝

趙光輪攝

正式交付使用後,該衛星將在距地面500公里的軌道上不間斷工作,對世界範圍內的海洋動力環境,如風場和浪場等海洋狀態進行觀測,觀測數據將被中法兩國共享。

中法海洋衛星示意圖(法國太空研究中心網站)

這顆歷時十年研製的海洋微波遙感衛星,不僅是兩國在高科技領域合作的裡程碑,也成為雙方在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繼續加強合作的具體體現,將推動兩國海洋衛星工程發展和衛星應用服務水準的提升。

十年孕育,中法團隊緊密合作

2006年10月,在中法兩國長官人的見證下,雙方航天局局長簽署了《中國國家航天局與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關於聯合開展太空技術應用於氣候變化研究和太空探索的諒解備忘錄》。

作為我國首次與世界先進宇航機構在衛星系統層面的合作項目,中法海洋衛星受到了高度關注。2018年1月,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訪華期間,專門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視察正在測試中的衛星,看望了衛星研製團隊。

中法海洋全家福

中法雙方隊員共同工作

從項目論證、方案設計、單機研製、整星集成測試、發射測控各環節,五院團隊始終以客戶需求為牽引,與法方研製團隊保持緊密合作。針對衛星研製環節多、研製方多的情況,五院團隊聯合法方開展了整星總裝、集成、測試工作,以及階段評審工作。雙方在現場實現協同,共同保證了衛星工程圓滿成功和科學目標全面實現。

在後續數據處理及應用過程中,雙方還將本著平等、互惠、共享原則繼續合作。

新型載荷一天可覆蓋全球海域

據該衛星總指揮、總設計師王麗麗介紹,衛星平台上創新集成了兩種新型微波遙感載荷,賦予了衛星更多“新技能”。

中法海洋衛星EMC試驗

其中,由五院西安分院與兄弟部門聯合研製的微波散射計,是目前世界上首台扇形圓錐掃描散射計。

微波散射計具有大尺度、全天時、全球觀測特點,一天時間可以覆蓋全球海域,這樣的探測能力將使該衛星在海面台風等海洋環境監測中發揮獨特作用。

中法海洋衛星全景

例如,當台風還是熱帶低壓狀態時,微波散射計就能捕捉到它在洋面上的形態特徵,將觀測數據實時地發往用戶,為相關部門分析判讀及預報提供決策依據。通過準確捕捉台風中心並跟蹤其位置變化,可以獲取台風的行進路線及移動速度,這些資料有助於直觀有效地判斷台風強度及破壞性。

該衛星的數傳分系統由中法聯合研製,負責接收遙感載荷傳來的數據並進行編碼,隨後將數據存儲或直接傳回地面接收站。是存還是傳,數傳分系統能自主智能化選擇。值得一提的是,衛星上的固態記憶體採用了分區設計,中法雙方可分別使用,互不干擾。

7顆小衛星搭上“順風車”

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除了將中法海洋衛星送入軌道,該火箭還利用剩餘運載能力,以“順風車”的形式搭載了7顆小衛星。這也創下了該火箭搭載小衛星數量的紀錄。

中法海洋衛星太陽翼光照試驗

據長二丙火箭副總設計師徐勤介紹,以往該火箭除了主星任務,最多只能搭載1至2顆小衛星。為適應“一箭多星”發射任務,研製團隊對箭體結構進行了改造,設定了衛星搭載環形安裝平台,便於小衛星的搭載安裝。同時增加了搭載控制器,目的是收到主星實際分離信號後,依照時序發送給其余的“乘客”,由小衛星們自行完成分離動作。

中法海洋衛星品質特性測試

中法海洋衛星在發射完成後,還要進行一系列的變軌動作,再加上本次搭載的小衛星數量多,每顆小衛星的分離方向、速度以及先後順序等,都有可能影響到任務安全性。為此研製團隊開展了分離近場、分離遠場、力學特性等一系列分析工作,以確保任務全程的安全可靠。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注明外均由作者提供

編輯:嶽靚

審核:王小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