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仿製藥一致性評價進入倒計時 未通過藥品面臨淘汰

  國內仿製藥企業當前正面臨前有強敵、後有追兵的嚴峻局面。

  前方的強敵是國外原研藥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正在逐漸加快;而後方的追兵則是同一產品生產企業對“行業前茅”的競逐正進入白刃戰的最激烈階段。

  根據原國家食藥監總局2016年公布的《2018年底前須完成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品種目錄》要求,我國應在2018年底前完成289種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在距離年底僅剩約4個月的情況下,一些藥企感到壓力。

  近日,各地開始加快落實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相關要求,比如江西省頒布“調整部分藥品網上採購資格的通知”,對部分未通過一致性評價且已有其他3家企業通過一致性評價暫停網上採購資格。這意味著,如果無法闖入一致性評價的前三家,相關藥企可能失去該種藥品的市場。這種情況下,國內仿製藥企業該如何突圍?

  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加速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開展仿製藥品質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要求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2年版)中2007年10月1日前批準上市的化學藥品仿製藥口服固體制劑,應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評價。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冊。

  該目錄涉及的基本藥物口服製劑品種共289個,批準文號共計17740個。這些藥品中有大量重複的批準文號。

  截至7月底,共有65個品規正式通過一致性評價。其中,共57個品規通過補充申請形式完成一致性評價,有8個品規通過其他路徑完成一致性評價。

  距離年底還有4個月的時間,隨著截止日期的臨近,一些藥品面臨著被淘汰的風險。根據上述意見要求,同品種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生產企業達到3家以上的,在藥品集中採購等方面不再選用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

  梳理公開資料可知,目前通過企業數量達3家的品規共計5個,分別為規格為0.25G的頭孢呋辛酯片、0.3G的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10mg的瑞舒伐他汀鈣片、3g的蒙脫石散以及5mg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地方也在對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企採購政策進行調整。如8月17日,江西省醫藥採購服務平台發布《關於調整部分藥品網上採購資格的通知》,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為例,已有3家企業通過一致性評價,而康普藥業股份、浙江京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輔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紅林製藥有限公司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沒有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被暫停網上採購資格。

  這也意味著,相關藥企既面臨著年底時間節點壓力,同時也要在同類藥品一致性評價上佔得先機。

  目前,相關部門和企業也在加快一致性評價工作步伐。光大證券(港股06178)研報分析指出,自5月份起,每月一致性評價新受理品規數量遠超之前的平均水準,其中6月更是前期每月水準的3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綜合米內網和光大證券研報數據,去年下半年到今年4月,一致性評價單月受理量基本沒有超過20個,其中有3個月的受理量僅為個位數。而今年5月、6月單月受理量分別為43、59個。截至7月27日,7月的單月受理量為33個,也遠高於今年5月之前的數量。

  倒逼醫藥企業重視創新

  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對降低醫療支出,提高藥品可及性、提升醫療服務水準具有重要價值和社會效益。但目前我國一些仿製藥想要替代原研藥,還有諸多問題需要克服。例如,有些仿製藥即便有和原研藥同樣的分子結構,但是臨床療效也存在差異。

  國際藥理學聯合會執委、中國藥理學會副理事杜冠華在8月24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連雲港)國際醫藥技術大會上表示,一致性評價應該是評價能夠控制療效的品質標準,品質標準控制的實質是對療效的控制,當然這是在對藥物含量、純度等進行控制的基礎上。所以,找到控制療效的指標是關鍵,這在全世界也是一個難題。

  杜冠華解釋說,仿製藥的研究難就難在存在仿製企業未知的技術問題。因為無法掌握有些原研藥生產的技術,存在無論如何進行一致性評價都不能和原研藥達成一致的情況。

  他舉例說,曾有仿製藥是一種固體藥片,和原研藥相比,兩者藥物的含量一樣、結構一樣、純度也一樣的情況下,但是療效卻存在很大的差距。一開始企業以為是輔料的問題,所以花了大價錢更換了輔料,但是還是不能解決問題。另外,對於奧美拉唑進行仿製時也讓一些企業感到頭疼,有人說是機器的原因,認為只有德國生產機器才能造出符合標準的藥品,結果很多企業去買,但是造出來進行評價還是不一致。

  杜冠華指出,這就需要企業去思考,如何提高核心的關鍵技術。例如需要重視多晶型的問題,不同晶型會導致藥物存在差異。曾有企業發現仿製一種藥片怎麽也仿不像,但是將壓力改變後,藥品就符合要求了。企業應該不斷提高技術水準,不僅能夠提高仿製藥的品質水準,同時技術對企業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企業致力於推動一致性評價工作的同時,國務院近期提出簡化境外已上市銷售的藥品審批手續,在利好患者更快獲得藥品的同時,也會對一些國內藥企形成壓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廣基在上述會議上指出,這將對仿製藥做得比較好的藥企等國內高端製藥企業形成壓力。藥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費用投入藥品仿製研究,而在原研藥更快進入的情況下,有些患者出於對原研藥的信任,願意選擇價格相對更高的原研藥。

  王廣基和企業接觸時發現企業對此事也是尤為關注。他表示,曾有藥企人士和他表示已研究一款“孤兒藥”好幾年了,上市後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但目前美國有兩個藥企的相關藥物正在我國申報,在審批提速的情況下,有望很快在中國上市,那麽我國藥企在與之競爭的情況下有可能處於劣勢。

  這種情況下,王廣基認為,提升創新能力是根本,可探索借鑒“斯坦福+矽谷”的發展模式,斯坦福大學能夠為矽谷提供很多非常好的知識生態,同時也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我國應完善學校的專利許可和相關政策,不斷提升其科研水準和創新能力,可以為企業提供人才。企業也要勇於、善於投入高校的研發中,企業要與高校形成良好互動,共建研發機構。

  “沒有政府的支持,搞不好醫藥產業的發展。”王廣基表示,政府要通過立法、科技計劃還有免稅的政策來落實校企結合的創新模式合作模式。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張海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