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西方人這麽喜歡骷髏?

你好,我是意外天團最容易餓的編輯,筆名飯醒了叫我(不許吐槽這個名字)。這是我在意外的第一篇文章。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個非常“有趣”的東西——骷髏。

我對骷髏最初的印象來自一部暴露年齡的電視劇——《少年包青天》,每次骷髏出鏡的時候我都會捂上眼睛,然後從指縫裡偷瞄螢幕裡沒有骷髏的部分……

來帝都後,因為經常逛博物館的緣故,我看到了各種生物的骨骼,當然也包括骷髏。這才慢慢消除了對骷髏的恐懼感。

▲ 《一具燃燒著香煙的骷髏頭》梵高

在中國傳統的觀念裡,我們是不談死亡的,所以代表死亡的骷髏在中國藝術中也非常少見,但是,在西方繪畫中卻不是這樣——西方繪畫中經常出現骷髏,並用它來表示虛無。

那麽問題就來了——西方繪畫為什麽要用骷髏來表示虛無?

我們先從一幅含義豐富的畫聊起。

▲《大使們》小漢斯·霍爾拜因 1533年

這幅畫是文藝複興時期,小漢斯·霍爾拜因的代表作。畫中描繪了兩位來訪英國的法國大使。左邊是法國駐英大使丁特維尤,右邊是外交官、主教塞爾維。

而在畫面的中間,是一個兩層的架子,架子上的每一件物品都有其含義。

第一層擺放著各種天文學儀器,包括天球儀、圓柱形日晷、四分儀和多面體日晷,象徵神聖與科學

第二層則擺放著地球儀、數學書。旁邊馬丁·路德讚美詩的唱頌集和一個斷弦的魯特琴放在了一起,這是一個不和諧的象徵,它暗示著宗教改革造成的衝突。

文藝複興時代的“四藝”——算術、幾何、天文、音樂,都在架子上得到了展示。

然而這幅畫中最奇妙的隱喻並不是這些,而是畫面下方一個畸形的圖案。我們只有走到畫面的最右邊,才能勉強看清——這居然是一個骷髏

為什麽一幅正式的肖像畫上會出現一個畸形的骷髏?

其實,骷髏是文藝複興以來,歐洲藝術中常見的主題,尤其多見於靜物畫,代表著特定的含義除了骷髏,一些其他的物品也被賦予了象徵含義。比如蠟燭、時鐘、書籍、沙漏、花等等。

▲Still Life with Letter and Candle

懷表象徵生命的轉瞬即逝,熄滅的蠟燭、倒乾的酒杯象徵生命的完結。

▲Still Life with Bouquet and Skull

鮮花象徵好景難駐,珍珠項鏈、金幣銀幣象徵虛飾和財富的空虛。煙槍暗示須臾而逝的煙霧。

而這些骷髏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虛空”,Vanitas。

出自聖經《傳道書》:“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或者一句拉丁語格言:“勿忘世人終會死”。

這和中國《金剛經》中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差不多是一個意思。

▲Vanitas Still-Life

這些題材的繪畫旨在提醒人們生命的短暫、歡愉的無意義及死亡的必然性。生命非常脆弱,在絕對的死亡面前,一切浮華的人生享樂都是虛無的。

這種對死亡的極端描繪,其實和歐洲近兩個世紀的動蕩有很大的關係。

十四世紀中葉的黑死病帶走了歐洲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而持續到十五世紀中期的天主教會大分裂和英法百年戰爭又進一步衝擊著歐洲社會。

這近兩個世紀的動蕩強烈衝擊著歐洲人民的信仰,人們開始深刻思考生命的意義,感慨生命的脆弱

這一切反映在藝術上,就是藝術家開始給各種物品賦予具體的象徵含義,頗有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意思,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骷髏。

▲《大使們》

回到《大使們》這幅畫,在畫面的左上角,有一座基督受難像,所有的一切都在基督的注視下發生——只有神可以戰勝死亡,而你我皆凡人。

聽起來很喪。既然戰勝不了,那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呢?在《存在與時間》中,海德格爾對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終極答案:

生命意義上的倒計時法——“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不是讓你對生命的有限產生焦慮,反而是在知道了生命的長度後去拓展它的寬度,把有限化為無限。這和兵家的“置之死地而後生”有點像。

這種方式的意義在於:由於面對死亡而珍惜自己的生命,進而活出自己的價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來度過”。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編劇和主角,只要是自己覺得有意義,便無憾了。

最後,我把錢德勒在《漫長的告別》中的一段話送給你:

你知道,故事的結尾並不重要,生活唯一確保我們的就是死亡。

所以我們最好不要讓那結尾,奪走了故事的光芒。

— 今日互動 —

如果你的人生只剩下最後一天

你最想做什麽

我沒有酒

但我願意傾聽你的故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