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昆明“農業+”融合之變清晰可見

以“綠色發展 幸福生活”為主題的第十四屆中國昆明國際農業博覽會(下稱“本屆農博會”)15日落下帷幕。本屆農博會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打造“綠色食品牌”等發展方針,聚焦品質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重點展示了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新成就和農業龍頭企業新形象。包括“農業+互聯網”“農業+機械化”“農業+電商”等在內的“農業+”跨界形式,正引領著昆明農業產業轉型更新,為昆明農業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綠色化發展帶動提供強有力支撐。

這場融合之變,從展廳到田野,清晰可見。

農業+互聯網紅土地有了“新思想”

在本屆農博會4號展廳浩普智慧展區,一隻似船非船的物品引起觀眾的注意,時常被圍觀。據昆明浩普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秦嶺介紹,該船叫“水產養殖物聯網系統”,也稱“水產養殖環境監測船”,集智能傳感、智能處理與智能控制等物聯網技術於一身。從外觀看,該船就像一隻模型船,卻又“長出”一塊太陽能板和三根天線。事實上,太陽能板是該船的電力系統,天線是天氣和水體的感應探測器。監測船對水質溶解氧、pH值、溫度、電導率、鹽度等水體指標,可進行實時監控預警、數據分析處理,可根據設定的程式自動操作增氧機等設備。換句話說,養殖戶可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實時掌握水質環境資訊,及時獲取異常資訊,進行監測和遠程控制,從而實現水產養殖的科學管理,最終實現節能降耗、綠色環保、增產增收的目標。

“有了監測船,水也會‘開口說話’。”市農業局市場資訊處處長馬雲輝說,“農業+互聯網”技術的運用,讓億萬年來從不會表達的紅土地有了“新思想”。

昆明“農業+”融合之變清晰可見

為此,2017年,以《昆明“互聯網+農業”行動方案》為框架,結合“智慧昆明”建設,市農業局制定了《昆明智慧農業——農業產業扶貧大數據中心建設方案》,並提出了“1+1+1+4”農業大數據綜合服務體系建設目標。“1”即昆明智慧農業雲平台。“1”即昆明市農業產業扶貧大數據中心。“1”即數字農業調度中心。“4”即四大支撐體系:一是“互聯網+農業生產”體系,含“互聯網+種植業”及“互聯網+養殖業”應用子系統;二是“互聯網+農業經營”體系,含“互聯網+農產品銷售”及“互聯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子系統;三是“互聯網+農業管理”體系,含“互聯網+土地確權登記管理”“互聯網+土地流轉管理”“互聯網+集體財務資產管理”“互聯網+農業投入品監管”“互聯網+農業綜合執法管理”“互聯網+農產品品質管理”“互聯網+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管理”及“互聯網+林業資源管理”子系統;四是“互聯網+農業服務”體系,含“互聯網+農業綜合資訊服務”“互聯網+農技推廣服務”“互聯網+農業休閑旅遊服務”“互聯網+農機服務”“互聯網+天氣服務”“互聯網+林業資訊服務”子系統。

事實上,昆明的智慧農業並非隻停留在方案上,而是實實在在地與紅土地融合到了一起。在“農業種植業+智慧技術”應用方面,富民百花山莊及昆明市農業科學院宜良縣、西山區試驗基地,已建設物聯網示範基地210畝。2018年,結合雲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與農業產業扶貧工作,市農業局擬在昆明易菜農場農產品有限公司東川區紅土地鎮300畝有機蔬菜種植基地推廣農業物聯網運用。在“農產品品質管理+智慧技術”應用方面,目前昆明市農產品品質安全中心在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了快速檢測平台。同時,雲南凱普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在五華區西翥街道700畝蔬菜生產基地開展高品質農產品標準體系及農產品品質追溯二維碼運用體系建設。下一步,昆明將結合全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的部署,在全市建設推廣高品質農產品標準體系和農產品品質追溯二維碼運用體系。

據馬雲輝透露,目前昆明還計劃籌建昆明鬥南花卉大數據中心,充分發揮交易引領驅動花卉產業發展的作用,以實現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電商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等“四化”為目標,促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全面融合發展。

農業+機械化紅土地插上“鋼鐵之翼”

“高原特色現代農機展區現場成交農機及配套機具40余台(套),成交金額783.68萬元;簽約訂單10份,訂單金額100餘萬元;現場成交金額共計883.68萬元,本屆農博會農機展區成交額創歷屆新高……”雲南省農業機械行業協會秘書長彭中平說,不僅成交額創了新高,而且成交的農機品類也不再僅限於拖拉機、旋耕機等,而是擴展到果園、青貯、飛行器械等農業機械,這表明昆明農業產業的機械化作業範圍,已經從地面拓展到天空,從糧食擴展到果蔬,從一般農機向智慧農機轉變。

與展會農機交易規模成正比的還有昆明不斷提高的農機化水準。據市農業局農業機械管理處處長吉華勇介紹,近年來,昆明市農業機械不斷普及。目前,昆明市各類農機具擁有量達到44萬台(套),較上年同期增加1萬台(套),農機總動力達到328萬千瓦,較上年同期增加5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到52%,較上年同期增加約1個百分點。

9月17日-18日,昆明市青貯玉米機械收獲現場會在石林縣石林鎮老挖村舉行。當天,一台9QZ-2900B自走式青貯飼料收獲機,現場演示了翻犁、旋耕整地、開溝施肥穴播、田間管理、機械收獲等作業,贏得了村民的青睞。這台自走式青貯飼料收獲機每小時收割量可達36噸,大大提高了效率。一位村民介紹,採用該機械作業,每畝可產青貯飼料玉米4935公斤,比傳統玉米多增收500多元;每頭牛可降低飼料成本700多元。通過實施青貯飼料玉米全程機械化,每戶平均增收7660元。

“不僅是石林縣,昆明全市正圍繞高原特色都市現代農業發展,以農機新技術、新機具推廣示範為工作重點,組織協調開展全市農機推廣工作。”吉華勇說。

去年,昆明先後以石林、尋甸、祿勸等縣(區)為重點,圍繞高原特色都市現代農業,示範推廣新型馬鈴薯種植機械和馬鈴薯收獲機械,完成馬鈴薯種植機械作業核心示範100畝,輻射帶動1500畝;以石林、東川、祿勸等縣(區)為重點,積極引進、試驗、示範、推廣秸稈還田適用機械化技術,完成核心示範2300畝,輻射帶動周邊13000畝;在倘甸、陽宗海、石林、東川、富民等縣(區)、開發(度假)區實施新型農機具與農機新技術引進試驗示範推廣項目,推廣先進實用的新機具新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率,完成核心示範100畝,輻射帶動1500畝;在祿勸縣和東川區推廣高性能水稻插秧機,祿勸縣完成水稻機械插秧核心示範30畝,東川區完成核心示範10畝。

此外,昆明還以現場會的形式促進農機技術推廣。例如,在東川區銅都街道塊河村示範推廣4U-83型馬鈴薯收獲機械,解決了馬鈴薯收獲破損的問題;在祿勸縣撒營盤鎮坎鄧村開展2CM-1/2型馬鈴薯機械化種植現場示範,提高了生產效率。可以說,農業機械為農業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插上了“鋼鐵之翼”。

吉華勇表示,今年,昆明因地製宜地開展了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建立和完善合作機制,推進農機農藝相融合;結合本地特色產業,依托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科技示範基地,整合畜牧、漁業、林業等部門資源,著力提升畜牧業、漁業、林果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等主要環節生產機械化水準,穩步提高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預計今年增加各類農機具1萬台(套)左右,增加農機總動力3萬千瓦;增加農機作業面積5萬畝,完成農機深松整地作業6.5萬畝。

農業+電商紅土地變成“金土地”

本屆農博會首次舉辦了阿里“商+直播”,依托阿里巴巴1688產業帶首頁資源,通過互聯網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專業觀眾實時宣傳行銷綠色生態的雲南高原特色農產品,打造“永不落幕的網上農博會”。在這一平台上,來自倘甸的參展商盛錦超第一次見識了電商平台的魅力:原本兩三元一公斤的紫心洋芋,在電商平台上售價可以提高一兩倍,而且比在老家的趕街天還好賣。這次農博會之行,讓盛錦超有了新打算:回去也搞台電腦,上電商平台銷售洋芋、白菜豆等農副產品,讓紅土地變成“金土地”。

盛錦超所想,也是昆明市商務和投促局正在推進的工作。為了引導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市商務和投資促進局將全國主流電商平台先後引進昆明,布局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管道下沉,開展本地化運營。2015年,市政府與阿里巴巴簽署合作協定後,雙方在跨境進口電子商務、地方特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方面開展合作,先後共建阿里巴巴進口貨源·昆明站、阿里巴巴·昆明產業帶,促成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落戶宜良縣、尋甸縣。今年2月,昆明與京東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在電子商務產業、互聯網金融、雲計算+大數據、產業扶貧相關領域開展合作。同時,蘇寧、樂村淘、淘實惠、豬八戒等電商平台也先後在昆明各縣區開展農村電商業務。

近年來,昆明高度重視“互聯網+”在農產品行銷中的重要作用,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推動農產品網絡行銷體系建設。據市商務和投資促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市政府先後頒布了《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以促進電子商務與農業農村融合,推動農業產業轉型更新。在此基礎上,市財政設立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資金,用於支持全市電子商務發展和創新,截至目前共安排2000餘萬元支持企業發展。

同時,昆明積極爭取“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雲南省電子商務興邊富民三年行動計劃”等項目支持,祿勸、尋甸、東川先後成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在省商務廳的大力支持下,昆明積極開展電子商務興邊富民三年行動計劃,推進鄉級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建設,先後爭取到49個項目,項目建成後全市鄉、鎮將實現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全覆蓋。(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