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微信支付的B面

產業互聯網和To B成為行業顯學,微信支付A面是“傳統”移動支付,B面是行業結合消費鏈。

撰文 | 藍洞商業(ID:value_creation)郭朝飛

編輯 | 翟文婷

4年,4次公開課,張小龍幾乎沒有大篇幅講過微信支付。

不是不重要,也不是拿不出手。1月9日晚,超長演講的尾聲,他解釋,“因為不需要提到,這一塊已經做得特別好了。”

這位對產品有很強潔癖的人進一步說,付款的時候,很自然地掏出微信掃一下二維碼,都不會意識到這個東西的存在。潤物細無聲才是最好的用戶產品體驗。

但這種穿透效果,微信支付不是與生俱來的。

尤其眼下,產業互聯網和To B成為行業顯學,支付市場份額的多寡並不關鍵。重要的是,除支付外,手裡還有什麽王牌。

從無人問津開始

超市高峰期,收銀台擁擠忙碌,顧客排起長隊,空氣中蔓延著急切與焦躁。

2017年,“掃碼購”的雛形已經在業界出現,將手機變成掃碼槍,幾乎可以零成本提高結账效率,還能通過商戶小程式輕鬆打通消費者ID,將人貨場數字化。聽起來是一個多方共贏的好產品,也確實有不少商戶嘗試。

好的功能用戶自然會用,但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有無數溝壑。在將這個“功能”普及的過程中,價值體現並不理想,大部分門市掃碼購滲透率不到2%。即使投入了行銷資源,也收效甚微。

微信支付團隊花了不少時間到超市“蹲點”、調研用戶的使用行為。發現掃碼購不是把小程式做好就可以,用於自助打包的通道也很關鍵,很多商戶不注意布置,導致在打包的用戶會堵住其他人的路。

一個蹲在地上掃碼的顧客,深深刺痛了團隊。方案的初衷是手機快速掃碼,優雅離開,現實卻恰恰相反。

最初的形態,僅僅是一個邏輯上成立的“功能”,自助結账服務的“場景”還不成立。

微信支付團隊到線下,幫助商戶思考如何改進。通過研究,快速調整了方案,超市開辟掃碼購綠色專用通道,設定燈箱、地貼、打包台等,情況得以扭轉。此前,掃碼購在超市的使用率不到2%,改造後增長到12%。

跳出支付本身,創造合理的觸點,讓場景成立,不斷迭代方案,再全國複製。這是微信支付To B的方法論。

“2017年我們線下交易量很大,原以為到頂,沒有想到2018年竟然又是特別快速的增長。”騰訊公司微信事業群副總裁耿志軍表示,很大程度上這歸功於和行業的結合。

微信支付上線五年多,月活躍用戶數突破8億,覆蓋幾百個行業,日交易筆數超6億。通過不同解決方案與行業深入結合,微信支付打破人口增長上限,實現進一步增長。

坊間傳言,馬化騰在微信支付團隊的內部會議上說,微信支付2016年線下份額全面超越支付寶。騰訊在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未經審核的第三季度財報中亦表示,按月活躍账戶及日活躍账戶計,騰訊保持在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領先地位。

早期微信支付就與行業結合,但2018年開始,整個團隊與行業深入結合的趨勢更加明顯。“任務就是要洞察不同行業場景,找到訴求、痛點,提出解決方案。”微信支付團隊告訴「藍洞商業」。

行業解決方案,這是中國移動支付的新戰場,優化產品是微信支付手裡的王牌。

比如2018年,微信支付對服務商戶提出一個很重要的項目是智慧經營。微信支付商戶產品總監侯錦坤解釋,“商家在使用微信支付優惠券的能力,然後用流量開放,算法助力,跟商家一起打造出讓商戶與潛在客戶的連接器。”

微信支付在2019微信公開課上,按行業結合劃分了三個重要的工具箱:微信生態能力工具箱、微信支付基礎能力工具箱和微信支付行業應用產品工具箱,涵蓋近100項能力。

“蹲”成為標準動作

“移動支付已經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了”,耿志軍認為有了各行各業,微信支付才有了新天地,能讓技術在每個行業場景裡探索。

提供行業解決方案,首先要找到行業痛點。

與行業交流的同時,“蹲”成了微信支付的標準動作。進入一個行業之前,產品經理、產品策劃、運營、設計,包括研發通通被發配到一線,實地蹲點,尋找行業痛點和用戶訴求。如今,微信支付團隊打招呼的方式都成了——“今天有沒有去‘蹲’?”

“線下有很多細節,我們在辦公室是無法想象的,有時候一蹲就是一天,這樣才能看到不同時間段、不同人群遇到的不同問題。”微信支付副總經理郭潤增說。

回到辦公室,結合行業與自身感受,拿出一個解決方案,但不會直接落地。微信支付與商戶、軟硬體服務商討論、梳理之後,才形成最終方案。選擇一兩家商戶或門市,打磨優化,形成樣本,隨後進行大規模複製。

掃碼購就經歷了這樣的過程。

微信支付在多個行業能快速打開局面,有兩個字不能忽視——開放。郭潤增告訴「藍洞商業」,微信是小團隊理念,倡導比較輕的方式,因此就考慮發揮行業合作夥伴的優勢,形成合力。

微信支付開放接口,輸出底層能力,更多由服務商來做。2017年,微信支付取消BD崗位,取而代之的是行業運營,兩者的差別在於,BD的主要任務是線下市場開拓,行業運營的目標是做行業解決方案。

“不下場”是微信支付堅守的底線,也是競爭力的來源。

2017年12月,騰訊副總裁張穎在一個論壇上透露,當時微信支付就有超過3萬家服務商合作夥伴。

微信支付進入三十多個行業,並非平均用力,根據三條準則確定推進的輕重緩急。一是行業潛力與用戶需求;二是落地難度;三是新技術、新應用帶來的機會。2018年以來,微信支付的主陣地包括智慧零售、餐飲和交通行業,零售距離用戶最近,是支付的頭部行業,餐飲和交通行業則痛點明顯,利用新技術有提升機會。

在商超便利店場景中,微信支付除了掃碼購,還推出人臉免密支付。

2019年1月4日,微信支付在成都遠洋太古裡一家文創店落地“刷臉”支付。店內設有微信支付“自動感應識別結账”商品陳列區,消費者選好商品前往智慧結算台,商品資訊被自動讀取,選擇刷臉並開通人臉支付功能,輸入本人在微信綁定的手機號,即可完成購物。

支付並非意味著結束,商超企業與用戶的互動才剛剛開始。通過用戶分析,微信支付會進行智能化服務推送,並用微信體系內的大數據進行千人千面的精準行銷,引導用戶再次進店消費。

在交通領域,針對公共交通,微信支付推出小程式乘車,馬化騰幾次親自月台推介。

在停車場、加油站、高速路等場景則是無感支付。2018年5月,微信在深圳機場實現無感支付,用戶提前綁定車牌,開通免密支付,進出場車牌識別快速抬杆通行,先通行後扣費,通行效率提高15倍。無感支付已在全國超過400個停車場落地。

目前,零售與交通是微信支付與支付寶競爭最激烈的領域,醫療等公共事業領域,由於涉及到醫保體系等,落地難度相對更大。

面對行業靠“砸錢”擴展市場的現象,微信支付並不認可。耿志軍打了個“杠杆”的比方:產品就像支點,只要足夠接近市場,加一點點行銷就可以撬動市場。但如果產品的價值不高,那支點離市場遠,無論投入多少行銷都沒有特別大的價值。“我們一直定位在要提供用戶真正愛用的產品,比如解決排隊的問題,比如解決點餐的問題。”

2019微信公開課期間,微信支付團隊又從主流的138個行業裡,挑選出了最容易發生連接、將工具箱組裝成型的36個行業,這也是微信支付團隊2019年計劃深耕的“智慧36行”,每一個行業將結合上述工具箱裡的各項能力,並配備一個解決方案。

原始積累

五年多時間,微信支付實現了從單一工具到綜合行業解決方案的轉身。

2013年8月,微信支付上線,幾個月之後的春節紅包,攻入支付寶的腹地。微信支付借此完成了第一階段布局,部分用戶綁定銀行卡,實現社交支付。但社交支付更多是娛樂與互動,在微信體系內空轉,很難產生真正的商業與社會價值。

他們急需一場場景革命,完成真正的移動支付原始用戶積累。

2014年,微信團隊不到百人,資源和能力不支持直接進入線下。無數頭腦風暴之後,微信支付決定對互聯網公司開放API,其他APP消費可以用微信支付。很快,滴滴等公司接入,並引發了一場了“紅包大戰”,微信支付從社交走向商業。

“這一階段,微信支付覆蓋了線上場景,論證了微信支付產品形態的價值。那時就開放API,也鼓勵和支持了一些軟體開發公司,這就同時印證了我們的服務商開放模式。”微信支付團隊解釋道。

支付寶與微信支付一同完成用戶教育,移動支付開始深入走向線下。對手的遲緩與微信的社交優勢,讓後來者微信支付扶搖直上。一度,支付寶被“純支付無價值”、“高頻打低頻”所困擾,忽視小微商戶,試圖在社交有所突破。微信則通過面對面付款,快速市場下沉。

行業數據顯示,2016年微信支付份額一路上升。2017年,支付寶重新回歸支付,發力移動支付,針對小微商戶推出收錢碼。線下支付戰爭一觸即發。

郭潤增表示,微信支付從線上到線下,有一個從0到1的過程,廣大服務商接通微信支付API,形成各種解決方案,微信支付進入多個行業場景。“這一步可以認為是很薄,但覆蓋面很廣的連接,目前則是從1到n,從薄到厚。”

數字印證了這一點。騰訊2018年第三季財報顯示,當季收入同比增長 69%,主要是支付相關服務及雲服務貢獻增加所推動。微信支付內部認為,能夠保持快速增長,一是不斷與行業深度結合,二是微信支付市場下沉。

微信支付透露,2018年春節微信紅包伴隨著中國人口的大遷徙,生活在一線、二線的人們回到三線四線五線甚至鄉村的時候,把微信支付也帶到了當地,教會了當地人以及商販。

在微信公開課PRO上,支付團隊不斷強調兩大優勢:一是低門檻、區域的差別,公平對待;二是不親自下場,所有的事情都是服務商的天下。這兩大特點決定,騰訊會把最新的產品、最好的資源賦予服務商,而且是毫無保留的。

不止支付

“敬畏”和“感恩”被耿志軍稱為微信支付“進入產業互聯網的生存和發展之道”。“感謝企業願意和我們一起探索。”

反過來也成立,“從支付環節擴展到整個消費鏈的更新,微信支付帶給用戶更好消費體驗的同時,對行業合作夥伴也帶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郭潤增說。

拿掃碼購來說,現在比最初的產品形態複雜很多。線上微信支付隻關注支付環節,線下商超不可能直奔收銀台,支付之前是很長的消費體驗鏈條,包括用戶為什麽去這家店,到店可能會有一些推銷,一邊逛一邊選,最後才是支付。如果隻盯支付,消費鏈條其他環節有可能不暢通,影響支付。

整個鏈條都需要數字化優化,人、貨、場將會重構,最終用戶體驗提升,商鋪效率提高。事實上,這就是一個智慧店的更新過程。

在天虹與騰訊合作的智慧零售店,電子屏展示促銷、優惠等資訊,用戶可以掃碼購,也可以刷臉。支付完成,還可以在微信小程式領取停車優惠券。

任何消費都無法繞開支付,支付是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切入點。

長遠看,這正是各行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過程。當然,微信支付不可能單打獨鬥,它是騰訊轉型To B的一部分。

2018年4月,馬化騰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騰訊的數字化工具箱有七種工具,也可以叫七種武器,對企業攻克數字堡壘來說,它們是最好的武器。

這些武器,由表及裡,從前端到後台,微信支付是其中之一,還包括公眾號,小程式,社交廣告,企業微信,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安全能力。

郭潤增承認,每個行業都在變化,未來有很多不確定性,但可以確定的是用戶對更好的消費體驗的訴求不會變,變的無非是不同階段,以何種技術和方案讓體驗變得更好。

2018年冒出來的技術概念可能有近一百項,一些有Demo,一些可能還停留在論文階段。微信支付團隊認為,結合IOT的能力來更新消費體驗會是未來的方向之一。

“我們做行業應用,要把技術與場景結合,我們不生產技術,只是通過產品化,做技術的搬運工。”郭潤增說,騰訊內部有很多專注技術研究的團隊,微信支付會與他們緊密合作。

微信支付也在加快出海,其特點是在國內先行驗證,然後複製,基於微信支付的刷臉支付、無人零售、掃碼點餐等都已國外出現。微信跨境支付主要服務於境外的中國遊客,接入微信支付的門市,可以直接掃二維碼,自動換算成人民幣支付。目前,微信支付支持16個幣種,覆蓋49個境外國家和地區。

支付寶亦在海外布局,通過收購與投資,在東南亞多個國家打造“本地支付寶”,支付戰爭從國內打到了海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