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探路綠色養殖 確保清水入江 黃岡守護最後一站

黃岡,長江流經湖北的“最後一站”,境內自北向南五大水系,巴水河、浠水河都從養雞大縣浠水縣流入長江。

作為全省養雞第一縣,浠水以江河汙染整治為契機,倒逼養殖產業轉型更新,走出一條綠色養殖新路,確保一汪清水送入下遊。

每年65萬噸雞糞的困擾

浠水是傳統畜禽養殖大縣。2010年鼎盛時期,養殖場5520家,產值超過20億元,被稱為“湖北養雞第一縣”。當時,各類規模養殖戶遍布田間地頭、房前屋後、河湖岸邊,大部分欄舍簡陋、糞汙直排,每年產生雞糞65萬噸,成為河湖庫的首要汙染源。

“受畜禽汙染等因素影響,流入長江的浠水河、巴水河水質國控斷面出現水華,幾次抽查都不達標。”浠水縣環保局負責人介紹,全縣上下痛定思痛,從2014年起,啟動畜禽養殖汙染“三年整治行動”,劃定畜禽養殖適養區、限養區和禁養區,累計關停退養養殖場3338家。

黃岡綠色養殖

今年,浠水啟動畜禽養殖汙染專項整治雷霆行動“更新版”,對全縣67座水庫、27個湖泊及長江、浠水及巴水乾支流500米範圍內畜禽養殖場全部關停,有657家空欄養殖場徹底斷電,對不宜改造的67家在養養殖場實現清欄退養。

“十幾年了,第一次看到清水綠岸”。8月1日,浠水經濟開發區蘆河村蘆花港邊,村民袁金林指著乾淨的河道說,“以前這段1.6公里長的河港盡是水葫蘆、雞糞和生活垃圾,又臭又黑。”浠水縣水務局負責人介紹,多年畜禽養殖無序排放,造成各條支流水體及土壤汙染,該縣以鄉鎮為部門,對浠水河、巴水河、蘄水水系流域內60條支流機械清淤,在支流內修建25處過濾壩,確保一汪清水流長江。

循環利用中挖出“黃金”

浠水縣下大力氣從根源上堵塞汙染源頭,改造畜禽養殖模式,養殖環節利用新工藝、新技術減少糞汙排放。8月1日,在湖北山蛋蛋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養雞場,經過兩次消毒才能進入廠區。走進雞舍後發現,沒有一絲異味,更不見雞糞橫流的場景。原來,這是一家智能化養雞場,溫度控制、光線調節、投料喂水、雞蛋收集、雞糞清理,通過一條條輸送帶實現自動化管理,實現養殖過程零汙染。

養雞場裡,雞籠底下是鐵絲網,糞便透過鐵絲網掉到刮板上,每天清理兩次後,送到有機肥廠做原料。“解決環保問題後,去年銷售額過6000萬元。”公司負責人陶松林說。

2016年,陶松林邀約30家小規模養雞場老闆抱團轉型,從浠水河邊搬到政府劃定的養殖區,投資5000萬元建成這家30萬羽規模的養雞場,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浠水的養雞產業從散和亂走向大而強。

如何為畜禽糞便尋找出路?作為全國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重點縣,浠水探索全域大循環——“第三方”集中處理模式,由5家有機肥廠協定對接275家養殖場,處理369萬隻蛋雞、8萬頭生豬的糞汙;區域中循環模式,由6個PPP畜禽糞肥集中處理利用中心,協定對接265家蛋雞養殖場,年處理利用182萬羽蛋雞糞肥;局部小循環模式,實行種養一體化、農牧結合,處理的糞汙就近用於蔬菜大棚、苗木基地等種植業;單場微循環模式,養殖場附近建設發酵床,糞汙通過發酵變成有機肥,達到零排放。

湖北大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浠水三家生物肥製造廠之一,每天有127家養雞場200萬羽蛋雞的糞便送到這裡。“傳統有機肥料富含有毒有害菌,我們的技術團隊破解了這個難題。”公司負責人文偉民請來博士團隊,搞科技突破,把雞糞變成“黃金”。公司產品供應給蔬菜、果樹、藥材等種植基地,每噸售價600元。

養雞村念出生態綠色經

“果蔬一茬接一茬,都被提前預訂了。”浠水縣蘭溪鎮雙河口村,李如谷的10畝大棚有機果蔬俏得很。197戶人家的雙河口村,高峰時有57戶養蛋雞,李如谷就是其中一戶。“所有溝渠都是雞糞,養不了魚;一到夏天,房前屋後到處是蒼蠅和蚊子。”老李說,兩年來,村裡陸續關停50家養殖場,有20多戶轉型種植大棚蔬菜。通過管道,一邊連著蔬菜大棚,另一邊連著糞汙處理中心。在糞汙處理中心,沼液為大棚蔬菜、葡萄、草莓、火龍果提供有機肥,沼渣成為苗木和果木的土壤肥料。

7月,浠水縣洗馬鎮夏鋪村火龍果基地,不少從武漢、黃石、黃岡慕名而來的遊客,賞美景、嘗佳果,遊農莊。“一天大概有100多人采摘火龍果,收入在萬元左右。”錦繡田園基地負責人張烈笑著說道。做好“農旅結合”大文章,曾經因雞糞汙染無人光顧的小山村,成為生態旅遊熱點村。尚浠塘院、夏鋪村火龍果基地、仙馬寨生態農業觀光園、梓木艾草生態觀光園、湖北小草油茶產業園、白荊果園場、張茅村千畝桃園等一批農旅融合項目正在快速發展。(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