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睡眠與血管健康」多中心研究課題啟動新聞發布會

2018 年 10 月 12 日,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副院長兼血管醫學科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血管疾病社區防治中心主任、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血管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巨集宇教授和來自美國羅切斯特梅奧診所的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 Amir Lerman 教授作為共同 PI 在北京正式啟動「中國睡眠與血管健康」多中心研究課題,並召開新聞發布會。

當天共有來自全國的十多所醫院相關負責人參與了這一啟動儀式。

王巨集宇教授在講話中提到,「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 2017》我國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仍然面臨著嚴峻挑戰。據推算,中國心血管病現患病人數 2.9 億,其中腦卒中 1300 萬,冠心病 1100 萬,心力衰竭 450 萬,高血壓 2.7 億。心血管病死亡佔居民疾病死亡構成 40% 以上,位居首位。

近年來國家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但是心血管疾病負擔仍然日漸加重,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長期以來一直關注於疾病終末期的治療,包括放置支架進行介入治療、急性溶栓治療等,我們很少關注血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及早期的預防,而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所合併的睡眠疾病診斷與乾預就更少了。

有研究表明,對於難治性的高血壓患者,以及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哪怕我們不改變現有的治療方案,僅僅是解決了他們的睡眠問題,他們的血糖和血壓就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因此,要想真正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及醫療成本,應該要關注早期的血管及與之相關的風險因素的綜合管理,儘可能的在早期逆轉血管病變,終身維護血管健康。

其中,血管內皮功能就是非常有意義的早期風險評價指標之一,血管內皮功能紊亂可能提示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而將內皮功能的逆轉以及對於 OSA 的乾預作為我們的治療目標之一能夠幫助我們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風險。我們的團隊在過去 20 年來一直致力於血管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建設、發展及應用推廣,而這次和 Lerman 教授共同設計的這項研究也是希望將一些全新的、與血管功能相關的指標,比如血管內皮功能、OSA 指標等加入到我們的血管健康及血管事件評價系統之中,並觀察通過以這些功能指標為指導標準的治療方案,是否能降低其遠期心血管事件風險及疾病花費。」

近年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已經超越癌症成為全球「第一殺手」。

多年來,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的臨床結果獲得了顯著改善,但很大比例的冠心病患者仍會經歷不良心血管事件,並且長期死亡率仍然處於較高的水準。大多數現有的和經過驗證的風險評分都只是關注傳統風險因素和未來事件發生率的預測,患者出院後的長期預後沒有得到充分評價。

因此,針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風險分層及治療指導仍需改善,以幫助醫生更好的為他們設定治療目標及方案。血管功能異常,如內皮功能障礙被認為是冠狀動脈疾病發生、發展和併發症發生的關鍵機制。一方面,內皮功能障礙是影響多血管床的系統性疾病,是總體心血管危險因素、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的綜合集中體現。因此,內皮功能障礙也被視為動脈粥樣硬化的始發風險因素。另一方面,OSA 睡眠窒息症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並發率超過 50%。

在美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OSA) 的患病率高達 26%,其中難治性高血壓、充血性心力衰竭、卒中、房顫的 OSA 合併率分別為 83%、76%、63% 和 49%。OSA 會導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造成心率及血壓波動異常,胸腔內壓力波動和微覺醒。通過增加交感神經的激活、代謝失調、炎症、氧化應激、內皮功能紊亂、間歇性缺氧等一系列作用機制,長期的 OSA 患者很可能發展為高血壓、房顫、心肌梗死、卒中、心衰及認知下降。

更重要的是,對於那些已經出現過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合併 OSA 將大大增加他們複發及出現併發症的風險。因此,這項多中心研究,旨在驗證新的生理及功能性指標,如內皮功能及睡眠指標對於心血管事件的預測作用,及指導治療方案對於改善預後、降低醫療費用及提高患者生活品質的作用。

本項研究將持續跟進 5 年,並將進一步在男性健康、生活習慣乾預方面陸續設立子課題,王巨集宇教授和 Amir Lerman 教授一致認為這是一項非常有意義、且惠及於廣大心血管疾病人群的研究,希望通過這項研究所獲得的科研成果,最終不僅能指導醫生心血管治療方案的制定,同時幫助政府降低醫療費用,也幫助更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編輯: dxy_m4jq72c8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