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周平王東遷,周室衰微,這2點表現尤為明顯

自從周平王東遷後,周王朝開始走下坡路,它已經不是天下無敵的強者,而是個殘廢的弱者,此時需要很多保鏢。

《史記》有記載,“周室衰微,諸侯強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方伯”是老大的意思,這並非貶義,當父母年老有病的時候,老大有義務和責任主持家庭事務。

周王室“年老有病”,即為“周室衰微”,這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西周初期,王畿把宗周和成周連起來,面積有千里之廣。

可是經過驪山之亂後,周王室不得不東遷,由此失去了潼關以西的地盤,實際面積已經縮水一半。

不僅如此,面對那些幫助周平王東遷的有功諸侯,周天子還要拿出土地來封賞。

秦國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土地,後來又得到岐山以東的關中地區;晉國得到了周王室東面的河內、樊陽。

周襄王時期,把西邊的酒泉賜給了虢國,把東邊的虎牢以東送給了鄭國。

隨著時間推移,王畿越來越小,到最後只剩下兩百裡,僅僅相當於一個小諸侯國的地盤,哪有“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的氣概。

王畿的大幅度縮水是“周室衰微”最明顯的表現之一,結果導致兵源減少和財源縮水。

兵源方面,不僅人口減少,更遠離了西北寶貴的“兵馬”庫。

自古以來就有“關東和山東出相,關西和山西出將”的說法,失去了關西之地,周王室的軍事實力大打折扣。

財源方面,土地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標,作為農耕社會,農業向來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賦稅,特別是商業流通近乎為零的周朝。

土地萎縮表示周王室賦稅的減少,如此一來,國力必然大大衰弱。到了戰國末期,王畿只剩下洛陽、偃師、鞏義等百裡之地,還不如一個二三流的諸侯國。

但是那些諸侯強國卻剛剛相反,齊侯、晉侯、秦伯、楚子等等都已沃野千里。

戰國後期,中原諸侯紛紛稱王,周天子反而降為小國的國君,可悲可歎。

除了王畿大幅度縮水之外,軍力的萎縮是“周室衰微”另一個標誌。

槍杆子裡出政權,歷史上大多數時期都是真理,周朝也不例外。

所謂的德、政、儒、法,都屬於政治技巧,可是槍杆子是政治的籌碼,沒有軍隊,再精妙的技巧也沒有用。

周王朝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打敗商王朝後,才有意反其道而行之,淡化軍隊的功能,防止人們建立有軍才有權的觀念。

然後把自己裝扮成有德之人,告訴別人自己是以“德”而得到的天下。

實際上並非如此,周王室對軍隊看得非常重要,不然也沒能力號令天下諸侯。

當時,周天子有六軍,一軍有五師,每個師2500人,一軍12500人,天子六軍就是75000人。

《周禮》有記載,“凡製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軍將皆命卿。”

有史學家認為,這種說法未必完全正確,周天子應該不少於六軍,而諸侯國一般不會超過一軍。

唯有如此,周天子才有絕對權威號令諸侯。

周平王東遷之後,周王室的兵力逐漸萎縮,由六軍縮到三軍、二軍,後來竟然不到一軍。

一旦遇到麻煩事,周天子沒法應付,只得向諸侯求援。沒有強大的軍隊,周天子猶如失去利爪的猛獸,已經不再那麽可怕。

公元前256年,秦國攻陷洛陽,周赧王病逝,周朝覆滅。

(參考文獻:《史記》《周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