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月香港,當藝術讓城市發光

記者 | 李燁

每年的3月都是藝術界最熱鬧的時候,不少重要的藝術事件、開年大展在3月拉開帷幕,亞洲範圍內的 “藝術季” 則是從一年一度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開啟 —— 3月去香港看展,也是越來越多藝術愛好者年度行程上最具儀式感的開跑按鍵。

展廳之外的城市一如既往地匆忙熱鬧,又有些不同,除了作為亞洲創意、藝術中心持續不斷地引入國際作品外,近年來的香港也在試著將目光收回,重新檢視複雜歷史留下的文化脈絡,並以不同的方式將他們重新激活。今年的 “香港藝術節” 除了超過一個月的藝術文化活動、 1700 位來自海外及本地的藝術家、166 場演出 (歌劇、音樂、戲劇及舞蹈) 之外,香港旅遊局也也聯合整座城市的藝術、設計資源,推出香港藝術月項目,順著這條線索重新打開香港,也許它給你的,遠比藝術本身更豐厚。

每年春季,全球最重要的藝術盛事 ——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都會匯聚來自全球的頂級藝廊,用數千張作品讓整座城市沸騰起來。作為巴塞爾藝術展在亞洲的延伸,也吸引了中國台灣、中國內地和日本、新加坡等地的藝術愛好者前往。

於3月29日至31日舉辦的第七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將有36個國家的242間藝廊參展,半數以上來自亞洲及亞太地區,更有21間初次亮相的藝廊令人期待。作品涵蓋雕塑、繪畫、裝置及攝影等領域,並包括“亞洲視野”、“藝術探新”、“藝聚空間”等專區和系列講談活動。???

同期,備受關注的 ART CENTRE 也將於 2019 年 3 月 27 日至 31 日第五度載譽回歸香港中環海濱活動空間,並於 3 月 26 日舉辦貴賓預覽及藝博會開幕夜。已成功舉辦5年的 Art Central 今年吸引了全球逾百間藝廊加入,在中環海濱活動空間為來賓帶來了行為藝術、裝置藝術、新媒體藝術及研討講座等繽紛節目。

?

第十四屆亞洲當代藝術展將於 2019 年 3月 29日至 4月 1日在香港港麗酒店再度舉行,展 覽匯聚來自亞洲、歐洲、南北美洲等逾 80 家畫廊,一眾當代藝術大師及新晉藝術家齊聚於 此藝壇盛會。展覽於周五 3月 29日下午以獨家銀聯貴賓優先預覽及銀聯貴賓預覽揭開序幕, 周六始開放予公眾人士入場,展期至周一 4月 1日。

亞洲當代藝術展致力於發掘並展示優秀而特色各異的藝術家與其作品,同時希望營造輕鬆 愉悅氛圍,以便賓客能近距離欣賞藝術品。

藝術節聯動全城,維多利亞港也繼六年前展出荷蘭藝術家 Florentijn Hofman 的“大黃鴨” 之後,再次作為公眾裝置藝術展出地參與其中。 3月 22日 到 31日期間,知名當代藝術家 KAWS 的“KAWS : HOLIDAY”世界巡回展覽攜迄今為止最大型的臥姿藝術作品——總長37米的COMPANION 登陸維多利亞港畔,此次也是 COMPANION 首次推出灰色版。

此外,KAWS 本人也將在 3月 22日出席香港站開幕活動。

也許是警匪片的印象太過深切,或者是香港本身複雜的身世讓人們多了許多對“江湖”的想象,去年 5 月底,歷經 12 年修複開放的 “大館” 一面世便成為香港最受矚目的文藝新地標。這棟由上世紀中期監獄營房修複而成的古建築群與瑞士建築事務所 赫爾佐格與德梅隆事務所( Herzog&de Meuron)新建的建築體有機地聯結、圍合出總面積 13600 平方米的文化、藝術和展演空間,歷史與當代的脈搏借此打通。

大館的前身,是落成於1864 年、英國皇家海軍登陸香港後建造的前中區警署建築群,也是香港早期的司法重地。 包含後維多利亞風格的前中區警署、域多利監獄和希臘複興建築風格的前中央裁判司署。建築群修複項目由香港賽馬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合作牽頭,經過12年陸續完成共 16 棟的全部修復工作。

赫爾佐格與德梅隆事務所( Herzog&de Meuron) 改造的 JC Contemporary 當代藝術空間與JC Cube —— 一個用於表演藝術、電影放映、教育活動等的禮堂建築也以立面單元結構致敬原有建築群落。

兩座新建築都採用100%再生鑄鋁的立面單元系統,內部則大面積地使用粗糲的混凝土,以保持新舊建築之間歷史感的流動。

兩座建築物之間則以一個帶頂棚的室外階梯進行連接,階梯本身也將承接戶外活動和現場表演,與監獄空地、閱兵場的表演空間相通,讓音樂、舞蹈和電影激活這個沉寂 12 年的城市地標。

1970年代,香港紡織業盛極一時,其就業人口一度達到全港就業人口的43%;但其後製造業式微北移,眾多廠房工廈空置。有64年歷史的香港南豐紡織廠也不例外,2008年宣布結業後,原有廠房變成貨倉。其中,作為現存的本地紗廠遺址——南豐紡織四至六廠歷時4年完成活化工程,並將於年底開幕。 南豐紗廠“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則通過“紗廠絮語”等展覽,呈現了香港紡織業黃金時期的輝煌成就。

正值香港藝術季,為慶祝六廠正式開幕,也順勢推出了包括 17 位當代藝術家及創作部門參展的開館大展《掀起生命的布局》。

展覽之外,南豐紗廠建築及廠區本身作為城市記憶,也在葡萄牙藝術家 Alexandre Farto(又名Vhils)的再創作之後更具觀賞價值。Vhils 將首次大型室外創作落地於此,將南豐紗廠的歷史切片繪製在廠房外牆上,以此向昔日的紡織業工人致敬。

香港青年藝術協會也作為合作方邀請到六位本地藝術家完成了系列壁畫,從不同角度記錄這一段歷史。?

但凡去過香港的人應該都對這裡密集的建築物與狹窄街巷印象深刻,但也是這些略顯逼仄的公共空間催生了香港無處不在的街頭塗鴉藝術。

除了上文提到的 Vhils 之外,還有許多在香港工作、生活的國外藝術家將塗鴉當作與這座城市交流的方式,中環蘇豪及西營盤一帶的壁畫也逐漸成為過港遊客了解香港街頭文化的一個切口。

作為曾經的紡織產業聚集地,深水埗 也聚集了許多富有歷史文化的老店,年輕藝術家通過小店鐵閘塗鴉,為富有特色的店家量身打造了“鐵閘藝術”,將店主個性或店鋪故事娓娓道來,並由此發起“城巿閘志” 社區藝術計劃。

自2016年啟動至今,“城巿閘志” 已經在灣仔、上環及西營盤舉行了一連串活動,包括委約藝術家根據本土特色店舖的口述故事創作二十道鐵閘作品、藝術教育活動、文化導賞、展覽以及推出手機應用程式等,促進人與社區的緊密關係。

鐵閘得以重生,訪客也有更多機會走入本土傳統手工藝店鋪, 了解手藝承傳及人文情懷。這些店鋪的主人譜寫了整片街區的樣貌,在歲月的打磨中和整條街道的氣質互相沾染,相互塑造。然後,他們的樣子被藝術家以另一種方式還原,店鋪、街道和成為他們各自個人命運緊密相連的一部分。

這些自由、先鋒的作品附著在原本老舊的牆面、貼滿租屋廣告的轉角處,與路邊攤熱騰騰的煙火氣相互對撞,又在這種怪誕的張力之下生出自然、親厚。也許市井氣終究是香港的底色,它並沒有隨著上層領域的飛速攀升而褪色,反而在相互糅雜中顯得愈發迷人。

想要尋找歇腳處,除了咖啡館、茶餐廳之外,聽戲也是難得被香港人延續至今的雅好。如果在短暫停留的一兩日想要感受純正的戲曲魅力,西九文化區東側,廣東道、柯士甸道交界處的戲曲中心是最便捷的選擇。戲曲中心的建築外觀以傳統中國彩燈為靈感設計而成,內部設有一個1,073個座位的大劇院、200個座位的茶館劇場、8 間專業排演室和演講廳,為地下的中庭也常年開放以供舉辦展覽、市集,讓聽戲、逛展變成和吃早茶一樣稀松平常的日常存在。

排版/設計:mimimi_

實習生:AZ

圖片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各機構官網

封面用圖:攝影 / NKCHU isn: @nk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