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什麼是「風箏效應」,竟能助力飛機直上雲霄?

撰文/林漢京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在遼闊的渤海,中國海軍航空兵某部正在進行艦載機起降訓練。只見遼寧艦保持30節(約為55.6km/h)航速迎風疾駛,一架架戰機轟鳴。航母的前甲板不足200米長,重達20~30噸的殲-15戰鬥機要從航母前端滑躍式甲板上一躍而起,直上雲天!

中國航母遼寧艦進行艦載機起降訓練

這是怎麼做到的呢?實際上,這可離不開我們在春天最喜歡放的風箏

風箏,古人稱之為「鳶(yuān)」。它有骨架、面布和平衡尾3個部分。骨架是用來保持輪廓和有效的受風面積,並支撐和固定面布的;面布是提供風箏的受風面,使風箏產生升力的作用部件,也可使風箏呈現多樣的畫面效果;平衡尾有配重、穩定的作用,也可保持風箏放飛時的姿態。

風箏的升空利用了「力的合成與分解」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牛頓第三定律)兩項物理學原理。風箏飛起時,其迎風面與空氣會有個相對運動方向的迎角(α),風箏拉線會產生拉力(T)。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就會產生一個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T反),且反作用力的方向與拉力的方向相反。風箏拉線與面布的交接點(A點)在垂直方向會受到空氣壓力(F壓)的分力(F升)、線拉力(T)的分力(T下)和風箏重力(G)共同作用。調整風箏的放飛迎角(α),使F升≥T下+G,風箏就可上升或在空中靜止;如若F升

風箏升空原理及受力分析(繪圖/林漢京)

遼寧艦飛行甲板的前端向上斜翹,使艦載機在加力起飛的最後階段機身向上與水準方向呈大約14o的迎角。此時的機翼與機身下表面相當於一個巨型的風箏。殲-15戰鬥機在滑跑起飛時可獲得較大的輔助升力。同時殲-15戰鬥機發動機產生的推力方向也因迎角向上傾起,艦載機實現短距滑跑快速起飛。

在軍用飛機各種戰術飛行動作中也能找到風箏效應的身影。飛行員依靠對迎角的準確掌握,完成各種複雜的特技動作,從而達成各種戰鬥任務。

此外,飛機升空主要依靠「伯努利效應」,但飛機在低速狀態時伯努利效應尚不明顯,因此風箏效應對飛機的起降輔助效果反而較強。20世紀40年代中期以前,飛機多以活塞發動機和螺旋槳為動力裝置,飛機航速較低,起飛速度較慢,因此多採用後三點式起落架布局,以使飛機有固定的迎角,在滑跑全程獲得風箏效應。而現代噴氣式飛機起飛速度快,無需再藉助風箏效應,為便於駕駛員觀察,避免著陸時發生「機頭倒立」等安全事故,多採用前三點式起落架布局。

低速飛機起落架布局為後三點式。

所以,小小的風箏也有大作用,下次放風箏的時候你不妨多觀察一下。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