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創新!這所比哈佛還難考的全新大學是如何挑戰哈佛的

全文3447,預計閱讀6分鐘

這所大學的目標是:“為世界培養批判性的智慧(Nurture Critical Wisdom for the Sake of the World)”: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思維模式,而不是簡單地教授書本知識。

(除特別注明外,本文圖片均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教學發展中心”微信公眾號)

美國有一所建校僅五年的大學,雖然沒有漂亮的校園、雄偉的教學樓、奢華的禮堂和圖書館,但卻以2.8%的錄取率,成為比哈佛大學還難考的大學

這就是美國全新的大學——密涅瓦大學。

辦學者用全新的辦學理念,打造一所以智慧女神“密涅瓦”之名命名的與眾不同的大學,並於2014年招收了第一屆學生。

密涅瓦大學的出現,將重新定義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方法,顛覆了傳統的大學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模式,讓大學回歸學生學習這一本質

與傳統大學相比,密涅瓦大學在教學組織形式、培養方式、課程體系、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了顛覆性變革。

01

創新之一

教學理念創新

密涅瓦的教學理念分成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組成了一個金字塔結構(見下圖)。

金字塔的頂部,是密涅瓦大學希望學生畢業時候能夠達到的目標,一共有4個,即領導力(Leadership);創新力(Innovation);開闊的思維(Broad Thinking);世界公民(Global Citizen)。

這四個目標是密涅瓦通過調查、谘詢並綜合美國頂尖企業領導層以及政府機構對人才的理解後整理出來的。可以這麽說,一名學生如果達到了這個目標,一定會是未來社會的佼佼者。

為了讓畢業生能達到這個目標,就有了金字塔的第二層,密涅瓦設計了4種能力的培養。可以分成兩大塊:個人能力和團隊能力

其中,個人能力有兩點:第一個是批判性思維(Thinking Critically),第二個是創造性思維(Thinking Creatively)。

團隊能力也包括兩點:第一個是有效溝通(Communicating Effectively),第二個是有效互動(Interaction Effectively)。

雖然上述4種能力在其他大學也都被積極提倡。但是實際上這些能力都無法直接教給學生。

原因之一是這些能力必須在不斷的使用當中才能積累起來,它不是一個公式或者一個概念。它是一種能力、技能,類似於騎自行車,必須通過重複的練習才能更好地掌握,這也是實踐知識(Practical Knowledge)的一個核心要素。

原因之二是這些能力都不是單一的概念,而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複雜概念。傳統常春藤教育直接灌輸批判思維的理論知識,缺乏有針對性且多樣性的應用場景,難以真正讓學生掌握這種思維素質。

正是因為這樣,密涅瓦把每種能力又都進行了拆分,而且綜合形成了120多個小單元。這些單元由兩部分構成,分別是思維習慣和基礎概念(HCs)。

在密涅瓦的整套課程設計中,把這120多個小單元不斷地應用到每節課裡,新的認知單元在學習後會和已學的認知單元交叉整合,課堂討論認知單元之間的關係和互動,以及如何多角度地運用一系列單元共同解決問題。

作業部分對單元整合的要求更高,最終的項目更是要求把4門基石課程的單元跨學科整合,解決一個當地城市的真實問題,讓學生在使用這些能力的過程當中得到提升。

02

創新之二

基於學習科學的課程和評價體系創新

密涅瓦大學強調每一堂課都要運用學習科學的知識和原理。

首任校長兼學術負責人柯斯林提煉出關於學習科學的兩大準則和16項具體原則

其中,兩項準則是學習科學的基本原理,即:

認真思考(越勤於思考,關注正在做什麽,就越有利於記憶);

創造並運用關聯,幫助學生組織材料,使其易於存儲於大腦中,從而促進學生不斷提取已存材料進行回顧。

16項具體原則構成了學習的全過程。這些原則猶如字母表上的字母,不同的組合用於不同類型的學習,這將直接映射到主動式學習機制中。

密涅瓦大學課程的一大創新是有意識地運用學習科學的原理建立自己的“整合課程”體系,它不是傳統大學的跨學科模式,即理工科學生選修幾門人文課程,文科學生選修幾門自然科學課程。這種模式並沒有讓學生真正將不同學科的知識相互融合,反而讓學生將課程分為“主課”與“副課”區別對待。

密涅瓦大學的課程都是“整合課程”,即在一門課程中整合不同學科知識、理論、技術,用來分析解決具體問題。

比如,基礎課程模塊中的“多元模式交流”(Multimodal Communications)這門課,內容包含寫作、演說、可視化交流的學習與實踐、設計與藝術表達、美學、文學、音樂、哲學等內容。

這種“整合課程”的模式更能促進學生在一門課程中將各門知識、理論、技術整合在一個具體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聯繫、運用,也更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一門課程中完成學科整合,對師生的挑戰會更大,但學習效果會更好。在日漸多元複雜的社會中,學生面對的問題不只涉及單一學科的知識,而必須通過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術方能全面地分析、有效地解決問題。“整合課程”模式為培養綜合性、複合型人才提出可行的實施路徑。

密涅瓦大學圍繞其人才培養的“金字塔”模型,根據模型等級結構預設思維習慣與基本概念測度表。測度表涵蓋了主要核心課程和專業課程。這些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課程目標是該大學核心課程、集中課程教學的總目標,通常被分解成2-5個具體的學習成果,並嵌入特定的技能和知識。

為了保證學習成果評價的一致性,密涅瓦大學根據學習成果框架開發了五級知識掌握量表(見下表)。教師對照量表等級及標準評判分數,不僅提高了測評的準確性,還在體現一致性測評框架中分級顯示學生的成長表現。

03

創新之三

教學模式創新

沒有校園 全球遊學

沒有固定校園,密涅瓦大學卻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全球遊學。

密涅瓦大學認為“融入世界是理解世界的最好方式”。學生第一年在美國舊金山完成基礎課程的學習,從第二學年開始,每個學期在世界一座城市生活、學習,並參與當地活動,學習當地語言,充分融入世界,即全球沉浸式(Global Immersion)學習。

這類似於17世紀歐洲貴族子弟在歐洲各國的遊學(grand tour),遊遍歐洲大陸,學習各國語言、繪畫、雕刻,並搜集各類藝術品,拜訪名師結交益友。

與之相比,密涅瓦大學的遊學是全班同學共同參與的、有組織的全球遊學:在上課、研究、討論、考察、評價等制度化、結構化的學習框架下進行,並非“全球遊玩”。

密涅瓦和大多數大學本科一樣,學製都是4年。

第一年,學生們要在舊金山的密涅瓦大學總部上課。第一年的課程有4門必修課,每門課程分別對應上面提到的4種核心能力,具體來說:

實證分析課程對應創造性思維;形式分析課程對應批判性思維;

多元溝通課程對應有效溝通;

複雜系統課程則對應有效互動能力的培養。

第一年所有120個認知單元都學會了,接著3年的時間就是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具體環境裡應用這120個認知單元,跨情景地解決具體問題。

在大二的時候,學生要進行專業選擇,密涅瓦的專業分科還是比較傳統的,分別是藝術與人文、計算科學、商業、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

密涅瓦一直鼓勵學生進行交叉學習,比如一個學生可以同時選擇計算科學、商業以及社會科學,這樣的人才,就能通過社會化大數據分析,對社會發展做出更精準的判斷。

第二到第四年,由於全網絡化的教學,密涅瓦的學生有機會分別到6個不同國家的城市進行一個學期的探索、學習和調查,將自己學到的認知技能和知識跨情景地反覆應用。這些城市分布在各個大洲,而且都是全球技術創新、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

密涅瓦認為,如果學生只在學校裡,就會對社會理解不多,畢業後的融入會浪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可以說,密涅瓦的分布式的教學,打通了學校和社會的壁壘,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了當地的文化,在結束4年的大學學習後,學生們還有了一個全球關係網絡和多元化的視野

在線研討

“沒有校園、全球遊學”,密涅瓦大學的學生是如何學習的?在線研討是重要的教學模式。

密涅瓦大學採用最新技術開發了一個在線學習平台,與 “慕課”不同:

密涅瓦大學的在線學習平台不是錄製好的課程,而是師生實時在線學習;

不是講授式教學,而是研討課;

不是大班課程,而是20人以下的小班課程。

“在線研討課”保證學生在全球遊學時能便捷地上課;

將教師與學生同時帶入網絡平台(而不是如傳統“慕課”那樣,教師在虛擬世界,學生在現實世界,師生相隔離),保證師生、生生能夠面對面即時討論,積極參與課堂,避免被動灌輸;

此外,還能將學生的課堂表現完整地記錄下來,教師可根據這些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進展,給予評價以及針對性的學習建議。

綜上所述,密涅瓦大學的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大學固有思維的束縛,實現了諸多創新,順應了時代變革的趨勢,因而密涅瓦大學已經走在傳統大學的前面,探索大學教學改革的前行之路。

它是時代變革與大學變革的一個代表,預示著一種變革的趨勢和方向。

本文轉自“上海交通大學教學發展中心”微信公眾號(微信id:SJTU_CTLD),題目為《密涅瓦大學顛覆傳統大學教學的三大創新》。一讀EDU編輯部對原文略有編輯、調整。文章僅作分享之用,版權歸作者所有,不代表一讀EDU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