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漢武帝推恩令沒那麽大用處,朱允炆想學也學不成

同樣是削藩,漢武帝成功,建文帝卻將江山拱手,便讓一些人認為建文帝如果採用“推恩令”式削藩,其似乎可能成功。但實際上,這樣說的人根本不了解歷史。西漢適用“推恩令”,明朝則不適用。

(1)漢朝建立幾十年來一直在削藩

從漢朝建立伊始,削藩就從未停止。先是消滅了韓信等異姓王。然後,建立了同姓諸侯制度。劉邦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宗室力量的薄弱,故大封同姓王,“尊王子弟,大啟九國”。

漢景帝時期晁錯獻策削藩,爆發了“七國之亂”。後被周亞夫平定,但侯國反叛中央的威脅還在。漢武帝繼位,採用主父偃的“推恩令”進一步削藩。

(2)漢朝建立幾十年來諸侯王實力一直在被削弱

諸侯王們擁有很大的自主權,除丞相和禦史大夫外,其他官職可自己任免,擁有官吏任免權。在封國內,諸侯王有自己的領土、軍隊、官僚系統、財政自理、擁有治權和軍權。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高度自治”。

最重要的一點,這些諸侯國名義上是和皇帝相等的——都是有土之爵。這樣的分封制度讓諸侯王有了反叛中央的實力。

“推恩令”是“令諸侯的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其核心在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即通過不斷分封,將諸侯國不斷分封,使其轄地不斷縮小,徹底失去反叛中央的實力。

“推恩令”是高明的削藩手段,因為藩國自主權過大,如果採用直接削奪的方式,容易激起諸侯王反叛。

影視劇中的朱允炆

畢竟漢景帝時期晁錯(晁錯獻策漢景帝削藩,直接削奪諸侯王的領土,激起諸侯王以“清君側”名義反叛,也就是吳楚七國之亂,晁錯被殺)的教訓仍歷歷在目。

(3)“推恩令”只是錦上添花,沒有諸侯王造反之心已無不可能實現

推恩令在本質上還是削藩或者說弱藩,諸侯王心裡明明白白,為啥不反抗?主要還是漢高祖、文帝、景帝三朝不斷地武力削藩,到漢武帝時期已經徹底喪失了反叛中央的實力,只能乖乖就范,被迫接受漢武帝的“推恩令”,眼睜睜看著藩國被弱化。

“七國之亂”後,即使中央直接撤藩我相信諸侯王也不敢反抗,即使反抗也能被中央輕易平定。簡而言之,“推恩令”是削藩的錦上添花之舉,但不是削藩的根本解決方法。

(4)明朝的藩王製不適用推恩令

朱元璋也考慮了藩王擁兵自重對抗中央的弊端,所以他規定“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

明朝的藩王有封號沒有領土,有爵位卻不能管理百姓,可以食俸祿卻沒有管理權。只有軍權沒有治權,且軍權也受中央節製,沒有皇帝詔令不得擅自發兵。

明朝獨特的分封製決定了,中央削藩不適用推恩令。它缺乏推恩令的前提條件——明朝藩王沒有土地,土地上的百姓歸明廷管理。“推恩令”則是將藩王的軍權和治權分離,治權不斷縮小、軍權就不斷縮小。但明朝藩王就沒有治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