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比心梗更可怕的,是情緒梗。

我建了一個」家長學習互助群」,群裡有幾百人,大家經常一起探討家庭生活裡的各種疑難問題。前不久,有位媽媽(簡稱A媽)遇到了煩心事,在群裡求助:

各位寶爸寶媽,今天心情不好,做了很多錯事,想大家幫我分析分析,到底該怎麼做。

我家哥哥今天九歲生日,中午給他買了他最喜歡的樂高。下午四點半去訂蛋糕的時候,他要買個火腿腸麵包,我沒同意,一是覺得到飯點了,二是覺得他吃火腿腸麵包不好,因為我們家九歲133cm,已經90斤,超級胖。

然後回家他就是生悶氣了,本來說晚上帶他去吃牛排或者是必勝客,他就開始賭氣不出去,就在家吃了,陸陸續續我喊了三四次出門,他在看電視說不出去了,外面又貴又不衛生,等等……很多氣話。

然後我去廚房做了,隔了三分鐘他喊,做好了沒。我沒理他。

隨後我做了他最愛吃的糖醋排骨,蒸了魚,有三四個菜,喊他過來吃。

他過來不到一分鐘把一碗白米飯吃光,就說自己吃飽了。

我沒做聲,打算冷處理,然後他爸爸看見就生氣了,就開始數落他,他就開始哭。我覺得很不舒服了,不舒服是因為我跟爸爸說了不要說話,先冷著,晚點再說,他爸爸一直在那裡說不停,孩子在那裡哭,我生氣憋不住了,把我打開的紅酒瓶丟垃圾桶,而且氣的把垃圾桶踢翻了。

本來好好的日子,過得亂糟糟的。心裡都是挫敗感,想著自己這樣盡心儘力的伺候他們,到頭來,哪都不落好。

後來他爸爸一直說個不停,我很生氣,說他嘴多話多,孩子也邊哭邊說就是怪他多說話不然就沒多大事了。

他過去把孩子一頓揍。我過去就揍他。反正好混亂,都沒做對,但無能為力的感覺。就覺得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一點小事,這麼好的一天都不痛快。

這個案例非常典型,可以說大多數家庭都曾發生過類似的風波,我曾寫過一篇文章「一個鉛筆刀引發的離婚案….」跟這高度相似。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踢貓效應」,描繪的就是這種因為壞情緒的傳染,導致惡果不斷放大的現象。

我卻由此聯想起前不久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件事——我的一個小學老師,前不久意外離世了。

這位老師不到六十歲,平時身體看起來非常健康,紅光滿面,談笑風生。

老師走得很蹊蹺,據說僅僅跟兒子爭執了幾句,被幾句氣話嗆到,就倒地不起,搶救時醫生診斷的結果是「心梗」。

得到消息後我震驚又惶恐,開始百度「心梗」這種病。

大致研究了一下:心臟其實就像人體的一個泵站,為人體提供動力。心臟由心室、心房、心肌、瓣膜,還有動脈血管組成,是一個完整的系統。而所謂心梗,就是這個系統中的某一部分堵塞、壞死,引起系統梗阻,導致整個心臟停止工作,從而引發死亡。

這種梗阻,常常只是非常局部、非常微小的一個點。但它的潛在危害卻極大,如果不及時疏通,將引發致命性的後果。

我忽然意識到,這種情況與A媽所描述的「由一點小事、一點小情緒,引發全家大衝突」非常類似。前者是心梗,後者則可以稱之為「情緒梗」。

再來回顧A媽的遭遇。最開始,兒子因為沒有買火腿麵包,心裡不高興,這就產生了第一個情緒梗。A媽用心在家做了飯菜,兒子故意不好好吃,A媽雖然沒說什麼,心裡也有了「梗」。

最後,爸爸加入進來,火上澆油,一家人陷入糟糕的混戰——「家」這個系統岌岌可危。

多麼像一場心梗病。

心梗發作前,人體這個系統大體上都是正常運轉的,呼吸正常、行動正常,而心梗一發作,整個系統都崩潰了。

情緒梗發作前,A媽的家庭也是正常運轉的,就跟千千萬萬的普通家庭一樣,雖不完美,但也有很多小康之樂。而「情緒梗」一發作,整個家就混亂崩潰。

還好A媽保持了最後的理智,積極反思,並通過在群裡求助,最終恢復了情緒。

而我知道有很多更嚴重的情況,一個情緒梗演變成傷害巨大的家庭暴力,甚至導致離婚、自殺。

所以,從某些層面來講,情緒梗比心梗更可怕。

首先,情緒梗會直接或間接引發各種生理疾病,比如剛辭世的小學老師,突發心梗也跟情緒激動有關;其次,情緒梗還有很強的傳染性,它危害的不僅僅是自己一個人。

在情緒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一個功課,就是要減少情緒梗,或及時疏通「情緒梗」,不要讓危害擴大。

如何才能做到?


01 鍛煉和調養身體

所謂身心健康,即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心情經常不好,可能需要關注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態。我注意到很多脾氣暴躁、情緒陰鬱的人,其實是身體健康出了問題,比如得了甲亢、肝病、內分泌失調,等等。

即便沒有生理性疾病,情緒容易失調的人,身體多半也是處在極度疲憊、勞累、抑鬱的亞健康狀態。

而一個身體健康、精力充沛的人,通常心情也會更好。

很多媽媽都容易患上情緒梗。其主要原因還是身體過度勞累,承擔了超負荷的壓力。

所以,無論任何原因,人到中年的我們,一定要有意識地鍛煉、調理身體。

很多人說事情太多,連孩子都照顧不暇,根本沒時間考慮自己的身心健康。

我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段話:「你現在沒時間愛惜身體,遲早有一天你會有時間生病,有時間躺在醫院。」


02 養成全局性思考的習慣

我在參加一個婚姻主題的沙龍時,遇到過一件很有趣的事。

有一位女士,痛訴自己的丈夫冷漠、自私,從來不關心自己的感受,說到痛處痛哭流涕,表示想要離婚。在場的所有人都被她的痛苦感染了,大家義憤填膺,全票支持離婚。

過了不久,主持人組織大家玩了一個給伴侶打分的遊戲。即,列一個優點清單和一個缺點清單,每條優點加十分,每條缺點減十分。結果,給丈夫打分最高的,竟然是剛剛對丈夫深惡痛絕的那位女士。

大家十分詫異,要求她念出清單。她驕傲地念出了幾十項優點:高大英俊、才華橫溢、收入高、顧家、愛孩子,經常下廚做飯……而缺點清單,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條,其中一條「不懂浪漫,很少給老婆送節日禮物」——這正是作為老婆的她哭訴著要離婚的理由。

全場嘩然,大家簡直有種被欺騙的感覺,都說她太矯情。

其實,我知道這位女士的痛苦是真實的,對伴侶的驕傲和愛慕也是真實的。

她只是缺少全局思考的能力,陷入情緒梗時,就一葉障目,看不見伴侶更多的優點和付出。

其實大多數女人,都容易犯這種毛病。陷進負面情緒時,就會無意識地放大問題,放大矛盾,讓自己痛苦不堪,以至於做出不理智的決定。

所謂的理智、客觀,就需要全局性思考問題,看待問題。在我的家長課裡,經常也會讓大家寫出孩子的優點清單或缺點清單,只要寫完清單,家長就多了幾分理智客觀。

就像A媽後來反思的,兒子雖然有些不懂事,也有很多優點,比如在學習上非常勤奮自覺,成績是班上第一。

當然提升思維方式並不簡單,需要刻意地學習,長期地訓練,一篇文章很難說透。大家都可以從寫優點清單和缺點清單開始練習。


03 及時疏通「情緒梗」

回顧A媽的遭遇,如果孩子產生第一個情緒梗時,家長能夠及時幫孩子疏通,那麼後面的一連串問題就不會發生了。

具體如何疏通?涉及到孩子的性情,家長的心態,溝通的方式等等,沒有標準答案。

如果發生在我的家庭,當孩子因為吃不到火腿麵包而不開心時,我會找到更多直觀的證據來說服孩子,用手機就可以搜到很多,可以讓孩子自己閱讀。

同時,還可以給孩子提供其他健康的食物選擇。並坦誠溫和地表達共情:「我知道你想吃,但是我很愛你,不想看到你的健康出現問題,給你帶來更大的痛苦。」

也許孩子始終還是不高興,正如A媽所做的冷處理,也是辦法之一。但在冷處理時,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避免自己也出現情緒梗。

「作為家長,我做出了正確的決定,就夠了,不需要孩子立刻給我積極的回應。」我們要在心裡這樣對自己說。

家長用心做了飯菜,孩子吃不吃是他的事,家長自己吃完就去忙自己的事,不要糾結自己的付出值不值。

A媽事件最後的導火索是爸爸的火上澆油,這就牽扯到夫妻關係的問題了。

處理夫妻衝突的難度,比處理跟之間的問題難上好幾倍,可能幾本書也說不清,本文隻提一個基本原則:「關係勝過對錯。」

如果平時夫妻關係就經營的好,雙方感情夠深,在遇到一些觀念衝突時,一方或雙方就更懂得妥協、讓步。

「因為我愛你,所以我不會跟你爭。」

如果你跟自己的伴侶關係一般,很難互相諒解,那就更需要儘快疏通自己跟孩子之間的「情緒梗」,避免引發更嚴重的夫妻梗。

總之,無論「大梗」還是「小梗」,一但梗阻發生,就想像一下那些因「心梗」而送命的人,然後再做10次深呼吸,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

Ps.運營家庭課堂幾年以來,深刻體會到了夫妻關係對親子關係的影響。所以我們也一直在積極籌備夫妻關係主題的家庭課堂,有望今年能推出。有需求的請關注公眾號或我的朋友圈。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