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歷半年轉型,阿里系這家公司終於“浩鯨出世”

阿里巴巴的"動物園"裡,來了兩隻新動物。

其中一隻,是死磕芯片的蜜獾"平頭哥",最近已經聲名大振,火得一塌糊塗,這裡不再贅述。

另一隻,則是一頭萌態十足、頭頂白雲的藍色"浩鯨"。

9月19日,浩鯨雲計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浩鯨科技")在杭州正式發布新的品牌LOGO、產品戰略和生態戰略。

浩鯨科技並不是一家新公司,而是以阿里巴巴今年初並購的中興軟創為基礎,進行品牌、市場、流程、產品等全面轉型之後,全新姿態的對外首次亮相。

這意味著,經過半年重組,已經有近20年歷史,在全球80個國家為超過140家運營商和政企客戶服務的中興軟創,徹底融入了阿里巴巴的業務生態系統。

浩鯨科技也由此成為業界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既有雲服務商背景,又有電信運營商服務背景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供應商。

那麽,在過去的半年裡,它經歷了怎樣的深刻轉型?它的業務、流程與戰略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整個阿里巴巴的業務版圖中,它將處在怎樣的位置?未來它又將去向何方?

【 1 】

浩鯨科技的前身是中興軟創,成立於2003年,以電信支撐業務為主營業務,主要幫助運營商和大型公司構建和完善自己的業務支持系統(BSS)和運營支持系統(OSS)。

公司曾是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興通訊")的控股子公司,由中興通訊持股80%左右。2018年2月,公司成功引入戰略投資者阿里巴巴集團(簡稱"阿里"),由阿里設立的投資平台南京溪軟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南京溪軟")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從此,它成為一家阿里巴巴控股的公司。

據阿里巴巴內部人士透露,這一並購主要是由阿里雲主導的。而現在,浩鯨科技的定位也是阿里雲軟體服務生態的"使命級合作夥伴"。

最重要的原因在於,阿里雲與浩鯨科技的能力上高度互補。

當前,阿里雲正在深度挖掘通信行業與數字經濟深入融合後的數據價值,但長期以來,阿里雲的業務主要都是面向C端用戶和小B(中小企業)用戶,但在大B(大型企業)和運營商市場,卻一直沒有打開局面——而這正是浩鯨科技的優勢領域。

(關於這個問題,我在今年2月已經有比較詳細的分析,詳見《入股中興軟創:阿里雲生態布局極為重要的一塊拚圖?》)

"我們的初衷是,利用中興軟創對大B的經驗,把阿里雲的技術更好地推廣到大B和運營商市場之中。"浩鯨科技副總裁兼CTO黃湘龍(龍覺)告訴科技雜談。

不過,這條路到底走不走得通,如果走得通,又應該怎麽走,一開始誰都沒有完全想清楚。

畢竟,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

過去,中小企業和個人用戶的數字化,大都是使用成熟的產品與標準化服務,所以更容易實現快速響應、高速迭代,乃至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

但對傳統運營商和大B來說,往往都需要定製化的系統開發和維護服務,一個開發項目從立項、預算、招標、實施、需求澄清、實現、測試、試運行到正式上線,可能幾個月甚至一年就過去了。

兩個市場對上遊的需求完全不同,要把它們打通,這並不是一件易事。

沒有一開始就必勝的戰略,只有摸石頭過河的硬仗。

"逍遙子(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兼CEO張勇,科技雜談注)曾經說過,戰略都是打出來的。"龍覺說,"我們當然也是得先打了再說。"

【 2 】

2018年3月,農歷春節過後,楊名和龍覺來到浩鯨科技。

他們是阿里巴巴派過來的兩個重要的人。

楊名的上一個職務,是阿里巴巴萬網的總經理和阿里雲運營總經理,過去7年來,阿里雲對外的賦能體系服務和全方位的合作夥伴生態,都是他一手打造。

龍覺則是阿里雲的資深專家,主要負責彈性計算的控制系統的研發——這個系統是阿里巴巴業務體系最重要的保障之一,在2017,甚至承載了每秒4200萬次的數據庫處理峰值。加入阿里巴巴之前,他還曾是亞馬遜AWS的DynamoDB產品的主要作者和創始團隊成員。

在浩鯨科技,楊名出任副總裁,主盯市場,龍覺則出任副總裁兼CTO,執領技術。

他們的職責,一是自上而下,按照阿里巴巴的戰略意圖,主導和落實浩鯨科技的轉型;二是自下而上,為浩鯨科技對接阿里巴巴的業務與技術體系,構建出一個暢通的管道,引入阿里巴巴的市場和技術資源。

這也是一個兩種機制,兩種文化相互衝突、相互融合的過程。

"以前在阿里的時候,我經常穿著T恤衫、短褲甚至拖鞋上班,而現在,已經不得不經常穿上襯衫皮鞋西褲。"龍覺說,這是見運營商和大B客戶的一個重要商業禮儀。

更重要的不同是,在阿里,一個項目無論好壞,快則3個月,慢則半年一年,怎麽都要有產出,而在浩鯨科技,可能一個運營商客戶打一兩年都還沒有實質結果。

"來之前,我曾誤以為這邊效率太低,但過來以後,我發現他們跟阿里的同事一樣努力,一樣辛苦。"龍覺告訴科技雜談,這裡開發人員的工作量和強度一點不小,隻不過是生意模式的不同,導致原先一定的重複開發,以及客戶需求與實際開發功能的誤差。

未來需要重新調整。

不過,運營商和政企客戶的需求非常複雜,業務流程也各自不同,如果直接照搬互聯網和小B的業務模式,也一定會水土不服。

那麽,如何找到一個充分利用雙方資源積累,又能讓客戶接受的模式?

【 3 】

過去這半年,楊名和龍覺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拜訪客戶。

從運營商到政企客戶,從國內到國外,他們不斷跟客戶交流,了解客戶的需求,探討自己的變革方向。

"我們發現,很多客戶也都非常痛苦,他們也迫切需要提升效率,改善服務,但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模式,效率只會越來越低。"龍覺說。

這也是當前全球所有運營商面臨的挑戰。它們的服務模式越來越老化、僵硬和呆板,在深入集客細分行業市場,依托海量用戶數據,面對差異化的需求,進行更智能的運營時,它們業務流程冗長、協同慢、服務響應不及時、運營管控粗放等問題已經越來越突出。

浩鯨科技副總裁萬斌告訴科技雜談,運營商的BSS/OSS系統一般8年是一個大周期,而當前也正處在一個關鍵節點。

在他看來,支撐系統的這一輪迭代,最重要的改變就是要跟隨5G、SDN、NFV、人工智能等技術和網絡變化,去滿足客戶新的業務和服務需求。

而自2010年以來,向虛擬化轉型、向雲化轉型、向智能化轉型,已經成為所有運營商IT系統的大勢所趨,運營商的IT系統正在參考互聯網先進架構經驗,將所有網元進行解耦,再重新進行全局化的組織和管理。

埃森哲在《運營商2020:邁向數字化之路》的預測性報告中提到,當前,電信運營商面臨傳統增長方式難以為繼的挑戰,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全球絕大多數主流運營商的主要應對策略之一。

這也正是從中興軟創向浩鯨科技進化的路徑所在。

幾個月來,浩鯨科技最重要的變化,是"大中台,小前台"。

簡單來說,就是把市場業務和技術開發當中,可以複用的通用能力和業務邏輯提取出來,作為支撐全局的"中台",然後通過供標準的業務流程或開放接口,供前方或上層應用按需調取,從而大幅減少重復工作,節省市場開拓成本,提升客戶服務效率,縮短業務開發和上線交付的時間。

過去,無論產品還是服務,都是以市場作為部門;而現在,浩鯨科技無論國際還是國內,所有產品資源都合並為一個技術中台,統一提供產品,所有市場資源都合並為一個業務中台,統一提供運營支撐。

變革都會有陣痛,但整體來說,產品與服務的效率都已經有明顯提高。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的還為浩鯨帶來了更多的技術支持。

比如,浩鯨已經成立平台技術部,去對接阿里的網絡、系統、技術、數據和能力。

比如,利用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能力,浩鯨已經擴展出智能客服、智能裝維、精準行銷等服務運營商的業務場景,帶來了非常大的效率提升,反響非常好。

利用阿里巴巴的海量數據和數據處理能力,也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領域,為政企客戶帶來新的提升。

龍覺透露,下一步,浩鯨科技還將於近期發布下一代數字業務使能平台(Digital Business Enabling Platform),整合雙方的資源與能力,對傳統BSS進行全面的雲化和智能化更新和改造。

最重要的是,這樣的業務模式,已經獲得了市場業績的證明。

據公司副總裁兼國際業務經營中心總經理周勇介紹,在北美,浩鯨科技和阿里雲計劃聯手美洲電信America Movil(AM)子公司Global Hitss,從物流、線上線下、用戶體驗等方面,對自身業務進行新零售改造,並計劃未來將新零售解決方案在墨西哥及拉美市場進行推廣,幫助行業客戶實現數字化轉型。

在杭州、衢州等地,浩鯨科技和阿里雲已經深度參與當地城市大腦建設,聯合打造了一系列智慧交通行業應用。

類似的案例,正在越來越多的地區,越來越多的行業快速推開。

"過去半年來,浩鯨科技的國內運營商市場軟體銷售同比增長了50%,現金流回款也同比增長了50%。而在去年同期,這兩個數字都只有30%。"萬斌說,這只是他負責部門的業績數據。

而據浩鯨科技內部人士預計,從2019-2022年,公司的政企市場甚至有望實現每年100%的高速增長。

【 4 】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個阿里巴巴的業務體系中,浩鯨科技的作用也將與日俱增。

9月19日,在2018年的雲棲大會上,馬雲深入闡釋了其對於"新製造"的判斷。

他認為,未來的10-15年,所有製造行業將面臨難以想象的痛苦。未來只有用互聯網、雲計算、IoT、人工智能、大數據重新定義的新製造企業,才能一直保持成功。

與2015年的"大數據"、2016年的"五新戰略",2017年的"達摩院"一樣,"新製造"代表了馬雲對社會、產業和經濟的思考,代表了阿里巴巴未來的前進方向。

"新製造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新製造的競爭力將不在於製造本身,而是在於製造背後的創造思想、體驗、感受以及服務能力。"馬雲說。

而阿里巴巴要做的,就是為這些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賦能"。

事實上,"新製造"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在2016年的雲棲大會上,它就與新零售、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能源一起,並列為"五新"戰略之一。

但從2016年就啟動的新零售,到如今開始全面發力的新製造,這種節奏的把握和推進,代表著阿里巴巴對傳統產業"賦能"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延伸。

這也正是浩鯨科技的價值所在。

如果說,曾經的中興軟創是一家傳統的ICT軟體服務提供商;那麽,浩鯨科技就是一家幫助企業高效運營的雲計算"使能者"。

"浩鯨科技將成為新舊經濟生產力轉換的橋梁,幫助企業客戶實現向數字經濟的跨越。"浩鯨科技CEO鮑鍾峻說,浩鯨將專注數據和智能,做全球領先的數字轉型專家,"以數據智能,創造無限可能。"

這個過程並不僅僅是能力的更新。

在楊名看來,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化,不僅僅是使用互聯網的技術,更需要的是更新互聯網的理念,從產品、服務到生態,企業的經營理念都需要進行更新。

這將會是在這個傳統支撐企業為主流的市場上,浩鯨科技的核心優勢之一。

最早更新的,是浩鯨自己。

阿里雲在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上的注智賦能,結合浩鯨科技原有ICT領域豐富經驗,已經產生了1+1>2的化學反應,這種業務協同和優勢互補,令它們可以更好地幫助運營商和政企客戶,深挖通信行業與數字經濟深入融合後的數據價值。

2018年8月22日,南京,浩鯨科技在公司內部正式更名換牌。

在此之前,浩鯨科技已經啟動了五年A股主機板IPO的上市計劃,預計在3-5年內實現雙百億目標(市值100億美金,年業績100億人民幣),新一輪融資預計將於2019年完成。

與此同時,據楊名透露,浩鯨科技還將實施"321"戰略,在技術和商業雙輪驅動下,重新定義為兼備雲計算和大數據能力的公司。

具體來說,就是沿著"技術路線"、"商業模式"、"科研計劃"3大核心能力方向,在"企業大腦"與"城市大腦"2大賦能場景下,為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使能,並永遠堅持"客戶第一"的不變追求。

為此,浩鯨科技將在未來3年內,投資10億元用於基礎技術和基礎理論研發,聯合阿里雲啟動"AI實驗室"、"城市大腦研究院"、"雲計算應用研發基地"三大科研計劃,為創新技術與產品的快速落地提供有力支持。

"鯨是力量與睿智的象徵,以浩鯨為名,我們將肩負喚醒無邊界數據價值的使命,攜手30家運營合作夥伴,100家技術合作夥伴,構築互贏的生態系統,助力全球企業實現向數字經濟的新跨越。"浩鯨科技CEO鮑鍾峻表示。(文/王雲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