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4節氣育兒】白露:滋陰潤肺防秋燥

中國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饈。」意思是說白露時節氣象轉涼,鴻雁南飛避寒,百鳥開始儲存乾果食糧以備過冬。

文∣崔霞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

編輯∣覃靜 製作 | 張海燕

白露的由來

白露節氣時值每年公曆9月7~9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65°。今年的白露為9月8日。白露節氣是涼爽季節的開始,也是全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俗語說「過了白露節,夜寒日裡熱」「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在仲秋,早晚涼悠悠」。此時,氣象逐漸轉涼,白天氣象晴朗,陽光尚熱,但清晨和夜晚則寒意漸生。

白露都有哪些講究?

祭祀禹王

祭祀禹王文化是我國一種傳統民俗活動,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相傳禹王就是治水英雄大禹,大禹也被稱為「水路菩薩」或「河神」。每逢白露節氣,江蘇太湖一帶的人們會舉行盛大隆重的祭祀活動,又稱為拜祭「水路菩薩」。屆時,人們趕廟會、打鑼鼓、跳舞蹈,祭祀禹王。這種祭拜,表達著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釀白露米酒

湖南郴州民間素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待客也必喝自釀的土酒。白露時節,人們將配置好的米酒埋入地下或者窖藏數年乃至幾十年,取出後,酒香清香撲鼻,酸甜可口。米酒的營養成分容易被人體吸收,補氣養血,活血通經,還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采白露茶

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白露茶就是白露時節採摘的茶葉。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不像春茶那樣嬌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股獨特的甘醇味道。白露茶香氣濃鬱,解渴防燥又提神,還能夠幫助消化油膩類食物。因此,福建、江蘇一些地方講究白露喝白露茶。

白露怎麼吃?

白露吃龍眼

福州民間在白露有個傳統,即「白露必吃龍眼」。人們認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龍眼又名桂圓,其味甘,性溫,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等多種功效。《神農本草經》謂之:「久服強魂魄,聰明,輕身,不老,通神明。」心脾兩虛貧血的孩子可適當吃些桂圓,可起到養血安神的效果。但桂圓性溫,內熱的寶寶切勿過食,以免助熱,導致咽痛、鼻衄等癥狀。

常吃南瓜好度秋

秋氣象候乾燥,寶寶可能出現嘴唇乾裂、鼻腔流血及乾性濕疹等癥狀。秋天正是南瓜豐收的季節,《本草綱目》記載「南瓜能補中益氣」,清代陳修園說「南瓜為補血之妙品」。現代研究證實,南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經人體吸收後可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維生素E可顯著改善秋燥癥狀、增強免疫力。將南瓜做成南瓜餅或者榨汁讓寶寶食用,對預防秋燥大有裨益。

白露食白,滋陰潤肺以防燥

中醫認為肺與秋同屬五行之金,肺與秋氣相通。秋天燥邪易傷肺,耗氣傷津,寶寶的免疫力發育還未成熟,容易受到外邪侵襲,常表現為口鼻乾燥、咽乾、乾咳少痰、大便乾結等癥狀。中國民間有白露食白的習俗,白色食物有荸薺、甘蔗、百合、銀耳、山藥、白扁豆、蓮子、藕、茯苓、白蘿蔔、白雞、白鴨等,白色入肺,上述白色食物具有滋陰潤肺、生津益氣的功效,可以選擇其中幾樣做成藥粥食用,如銀耳荸薺粥、百合銀耳粥、山藥蓮子粥、鮮藕荸薺汁等,體虛瘦弱的寶寶可以用雞肉、鴨肉燉食清補。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雲:「秋三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故秋天不宜過多食用蔥、薑、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避免加重秋燥癥狀,應養陰斂陰潤燥,以適應自然界秋收冬藏的變化規律。

節氣保健有講究

天高氣爽防秋困

「春乏、秋困、夏打盹。」進入秋季,人容易犯困,儘管晚上睡眠充足,白天還是昏昏欲睡,倦怠無力,無精打采。這是因為秋天機體進入一個周期性的休整階段,「秋困」是使機體在秋季得以恢復的保護性措施,以補償盛夏季節帶給身體的消耗。此時,寶寶的飲食要注意營養均衡,可以適當增加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適當增加午睡,保證寶寶充足的睡眠時間。進行適當的鍛煉,幫助寶寶度過「秋乏」。

白露外出謹防花粉症

白露時節,秋高氣爽,正值旅遊的好時節。不少寶爸寶媽會選擇帶著寶寶外出旅遊,到公園玩耍,但對於有過敏史的寶寶一定要預防花粉症的發生。

進入白露之後,晝夜溫度變化較大,藜科植物、葎草等正處於生長旺季,一些對上述植物過敏的寶寶常會出現連續打噴嚏、鼻塞、鼻癢、流涕、眼癢、咽喉發癢等過敏癥狀,或誘發哮喘,所以既往有過敏史或者有過敏性鼻炎、哮喘的寶寶,如明確對葎草等植物過敏,一定要做好預防,盡量避免接觸,或在醫生指導下做好藥物預防。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諺語雲「白露一露身,病魔就上身」「白露身勿露,著涼易瀉肚」,意思是說白露之後,氣候冷暖多變,晝夜溫差較大,易生病。

中醫認為,肺與秋氣相通,寶寶多肺氣不足,受涼後容易患感冒、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等,常見咳嗽、鼻塞流涕、鼻癢、打噴嚏、咽痛、喘息等癥狀。寶寶脾常不足,如果腹部受涼,脾胃失和,容易出現腹瀉、腹痛、嘔吐等癥狀,所以,此時家長要注意隨氣溫變化給寶寶及時增減衣物,尤其要並注意腹部保暖。

文章內容來源 | 《父母必讀》雜誌2018年9月刊

養育科學研究院

讓育兒生活科學而美好

投稿、轉載、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