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回鄉記:我們村有wifi了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婷】

今年回家,似乎家家戶戶都裝上了WiFi。

作為一個離縣城四十分鐘車程的遠郊農村,普遍裝上WiFi,是最近一兩年的事情,最早的一家大概是在5年前。一開始只是有青年常年在家的家庭安裝了WiFi,之後陸陸續續一些只有中老年人常年在家的家庭也開始裝上了。

WiFi之所以這麽快在村裡流行開來,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原來家家戶戶都有電話線。

其次,WiFi並不貴,一年600多元。而且大部分WiFi和手機套餐綁定,原本每個手機一年也大概要消費400元左右的樣子。

再者,也更為重要的是,一大批在村的中老年人開始用智能手機。

中老年人開始使用智能手機也是最近幾年的事情。一開始是一些在外打工時間較長的、村莊中的“新人類”——主要以男性為主,之後一些中年女性,甚至是中老年人也開始使用智能手機,比如我60歲的姑媽是去年開始使用的。

智能手機的使用,與非智能手機不同。後者門檻較低,只需知道手機的幾個按鈕,記得幾個人的名字即可;前者有一定的門檻,要麽會用手機手寫,要麽會拚音等其他輸入法,越多功能開發,難度越大。不過一些基本的功能,只要有小學文化,只要學會如何打開影片和發語音微信,基本上也可以順利成為智能手機一族。

智能手機和WiFi的使用,正一點點改變農民的生活。

資料圖:視覺中國

一、個體閑暇生活的變革

智能手機和WiFi的普遍使用,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農民閑暇時間劇增,但是卻找不到一種較好的休閑方式。

農業生產的技術化及家電的使用使男性和女性都從農業生產和家內勞動中解放出來,農民開始擁有大量的閑暇時間,因此如何打發閑暇時間成為一個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打麻將是村內中老年人打發閑暇的主要手段,此外就是看電視、串門聊天。但最近一兩年,湊一桌麻將愈發“艱難”了。最大原因是村莊中人們的閑暇生活安排不再同步,或者說不在同一個空間安排自己的閑暇時間:

一部分在家務農或從事養殖的中年男性開始上鎮裡打麻將,

還有一部分時間較為碎片化的男性,開始用手機打麻將(農村最近開始流行一種本地在線麻將群,在手機軟體上開房間打麻將,這種方式很容易湊桌,時間靈活)。

少數女性也會去鎮上打麻將,但只是少數,因為一些女性不會騎摩托車,且女性經常去鎮上打麻將,也要聽一些口舌。大部分女性基本上還是在村莊中消遣時間。

在丘陵地區居住並不集中,一個20戶左右規模的自然村,僅依靠中老年女性湊成一桌麻將,並不簡單。其中還有一些因新仇舊怨不願在一起打的,有時還要從鄰村叫人才能勉強湊一桌。

此外,打麻將也是一種容易產生矛盾的休閑方式,且產生矛盾的概率逐漸增大。打麻將金額越來越大,是主要原因。

打麻將(資料圖/視覺中國)

麻將桌上現金流逐漸增大,也是近幾年的事情。一個子1元、2元、5元不等,5毛的已經沒人打了。以一個子1元,一把來算,最大的可以輸80元,胡的人可以贏200元-300元。一個半天輸100多元較為平常,有時“手氣”不好,輸兩三百甚至更多也有可能。

由於金額太大,贏的人的得意變大,輸的人的失意也變大,在同一桌上坐著,一句話、一個動作,就可能激發矛盾。村裡因打麻將鬧矛盾的,不是少數。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怕“麻煩”的人參與打麻將的頻率降低,尤其是一些50歲以下的中年女性。這些人更容易找到一種替代性休閑方式,即智能手機。她們比60歲左右的中老年女性受過更多教育,對智能手機的駕馭能力更強。在家人的指導下,她們開始學會使用智能手機。之後又在姐妹、妯娌之間推廣,一些中老年女性也逐漸被手把手地教會用智能手機。

智能手機將一個新世界呈現給個體。

一開始是微信群的建立。從小的家庭到夫妻雙方的原生家庭,再到大的家族。建群加好友,語音、影片成為常規操作。作為移民村,更是如此,原來大家族的聯繫都因微信群的建立而日益緊密。

此外,全民K歌也是一種重要的休閑方式。愛唱歌的人錄歌後分享給大家聽,點讚、送花、分享到群裡,發紅包祝賀,成為大部分人的常規操作。

再者,就是“追劇”。三五集電視,一個上午就打發了,對於不愛社交的人而言還可以借此回避複雜的人情世故。

WiFi和智能手機使用日益頻繁,使得原來村莊現實世界社會性的閑暇生活逐漸萎縮,個體化的休閑方式逐漸盛行。

二、家庭生活秩序的變革

WiFi和智能手機不僅改變了個體的生活方式,還改變了核心家庭的交往方式。

這首先體現在夫妻之間,對於在村夫妻和異地夫妻的影響不同。

對於在村夫妻來說,日常生活中並沒什麽“大事”,生活中的矛盾“細小瑣碎”,“循環往複”,常是些爭了也沒什麽結果的問題。原來忙於解決溫飽時,沒時間想這些問題;現在閑暇時間多了,有閑心了,但如果沒想開,一直揪著這些問題不放,就容易造成“事小矛盾大”的狀況。

智能手機的存在,填補了人們生活的縫隙,使得農民獨處時不再糾結於這些小事。“忙完了,就各看各的手機,還吵什麽。”從這層面上說,智能手機和WiFi實際上緩解了家內矛盾,尤其是在地夫妻。

對於異地夫妻來說,問題不同,智能手機和WiFi的功能也不同。影片和拍照的重要性尤其明顯。影片和拍照功能,使得異地的生活和人變得“可視”,這給在村的女性提供了安全感和在場感。夫妻之間的可視化交談不僅緩解了思念之苦,還增進異地夫妻的情感。智能手機的存在,也一定程度上填補了伴侶在打發閑暇時間上的“缺位”。

其次,智能手機和WiFi同樣會影響代際關係。對於留守兒童的影響,尤其明顯。

影片和圖片的存在,實現了父母在留守兒童生活世界的在場化,留守兒童對於父母亦是如此。在影片的過程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陪伴,父母也一定程度上見證了孩子的成長,消解了雙方的孤獨感和失落感。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同時也讓父母更安心在外打工。對於子女外出和父母在家留守的年輕家庭來說,也有同樣的功能。

湖北恩施,姐弟二人借用老師的手機與在外打工的爸爸影片聊天。(圖/東方IC)

此外,智能手機和WiFi對於大家庭的影響也不小。

宗親家庭逐步解體,姻親家庭日益團結,成為了一種普遍趨勢。

一方面,在村莊原子化,競爭日益激烈,宗親家庭往往在同一個村莊,處於一種在場的競爭關係中,而姻親家庭因為女兒外嫁,分散在各地,競爭性不明顯。

另一方面,女性在婚姻市場的優勢明顯,女性當家並主導家庭社會交往秩序的趨勢日益明顯。在女性的主導下,家庭獲取的幫助越來越多來自於姻親家庭,家庭資源也更多的在姻親家庭之間流動。

姻親關係的建構原來受限於地域分離,智能手機和WiFi的運用,使得這不再是問題。微信群的建立,在影片和語音過程中,彼此之間資訊不對稱的問題更為明顯地得到解決,感情日益被強化。而宗親家庭之間因競爭性日益明顯,互助性日益弱化,而逐漸解體;姻親關係的日益緊密也導致宗親關係的解體變得更為迅速。

三、村莊公共性的重新塑造

智能手機和WiFi不僅重塑了農民的家庭生活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農村社會的公共秩序。

2018年,筆者所在的村莊發生了一件“大事”,村裡要建統一的自來水了。這對於大多數村莊來說,或許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是對於我們這個長期沒有辦法達成集體決策和集體行動村來說,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

資料圖來源:視覺中國

筆者所在的村,之所以長期沒辦法達成集體決策和集體行動,原因極為複雜。從表面上看,一般呈現為兩個問題:

第一,湊不到錢。很多公共事務雖有國家項目經費資助,但有些也需要集體配套一部分。然而作為一個典型的中西部遠郊農村,村裡集體收入極少,僅依靠水庫流轉,一年也就幾千元錢。除去發工資和訂報紙以外,所剩不多。

第二,有錢花不了。村內有一些公共事務的完成,錢往往又不是問題,自來水工程一般不需要配套,而且即使有配套,我們是移民村,在經費上也有一定的靈活性。根本的問題在於村莊公共性的缺失。

一方面,公共性的經濟基礎缺失。農民之間利益的個體化、碎片化、利益固化,公共利益實現成本過高。

拿自來水來說,在十幾年前,由於集體沒有辦法組織起來弄自來水,村內農民三五戶,甚至有的一兩戶自己籌錢,從山上引水。村民的生產、生活都是相對個體化的,唯一的集體行動僅停留在喪葬儀式方面。再加上一些制度方面的原因,如土地確權等,使得利益固化,公共利益實現的成本上升。

公共利益實現變得愈發艱難,農民對公共利益實現的預期就越低,對公共利益的認同也越低,個體的行動愈發容易個體化——僅從個體利益出發,而不是集體利益出發。這樣一來,公共利益實現的成本進一步提升,進而陷入惡性循環。

另一方面,集體調解矛盾能力弱化,私人矛盾消解村莊公共性。

土地確權、利益固化,以及集體經濟收入不足的情況下,集體沒有辦法在利益調解和整合的過程中,積累矛盾消解的能力,由此導致新仇舊怨在村莊中積累,無法化解。在集體進行公共決策和集體行動的過程中,一些人借公事報私仇,集體行動難以達成。在自來水問題上,有一段時間即是如此,少數一些人借私事對自來水問題提出反對意見,每次一開會便爭執不休,集體決策無從談起。

那麽,WiFi和智能手機後來是如何重塑村莊的公共性,達成集體決策和集體行動的?

WiFi和智能手機的使用,使得大部分村民都參與到集體決策中,不管男女老少,只是不同人群參與的方式不同。在村的中老年人依然是集體決策的主導者,但大部分年輕人成為了圍觀者,少數中青年替代中老年(沒有用手機的)成為了表決意見者。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集體決策的格局。

第一,私人恩怨雖然也有一定程度卷入,但是卷入程度較低——因為泄私憤者的行動會被展示在群裡老老少少的面前。這樣一來,村裡更容易就一些明顯的公共利益達成共識,為村內一些支持公共事務的中老年人提供支持。

第二,現代知識的分享和現代技術的運用。一些年輕人在群裡分享村民自治規則方面的知識,比如“三分之二的人同意”原則,將這些規則顯化,並且轉為群裡眾人的共識,致使少數個體胡攪蠻纏的合法性弱化。此外,還有年輕人通過製作表格,將每家每戶的意見寫在表格上,誰同意,誰不同意,一目了然,多數人同意被顯化,少數不同意者也被顯化。最終,只有一兩戶沒有同意,自來水項目成功落地。現在,村莊中的自來水已經在建。

WiFi、智能手機的使用,尤其是微信群的建立,在虛擬的網絡空間再造了一個集體決策的公共空間,這種公共空間與隱藏在村莊內——在村長家或在某個農戶家的,單一由村內的中老年人組成的集體決策隊伍所形塑——的公共空間有很大的不同。

資料圖:東方IC

雖然一開始,這一公共空間中也會出現表達秩序失控的情況,但經過逐漸摸索,也摸索出了一種有序表達意見的方式。因此,現代技術,使得村莊社會探索出了一種新的公共秩序的生產方式。這是現代技術帶給農村社會的意外驚喜。

現代技術正重塑農民的生活世界,改造農民所處的家庭和村莊社會秩序。整體上來說,現代技術的進入,給農民社會帶來了很多正向的力量。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大家普遍討論的青少年沉迷於網絡遊戲,這一問題往往會因中年人和老年人沉迷網絡而進一步惡化。

農民以開放的態度擁抱現代技術,汲取了現代技術的營養,同時也擁抱了現代技術帶來的問題。如何引導農民應對發展中的問題,在擁抱技術的過程中,和現代技術“和諧共處”,是未來農村社會發展過程中需要應對的一個重要問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