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首相進ICU,英國新冠死亡率高達10%,忽視輕症釀下惡果?

3月27日,英國首相鮑裡斯·約翰遜在推特上發布小視頻,表示自己出現了輕微的新冠肺炎症狀並且已經確診,當時正在家隔離辦公,同時對英國的醫護工作者們表示了感謝。在視頻的結尾,他自信而輕鬆:“待在家裡就是在保護我國的醫療系統,拯救生命,我們終將一起打敗這個病毒!”

然而一周之後,鮑裡斯的情況急轉直下。據英國媒體BBC報導,鮑裡斯·約翰遜已於當地時間4月6日晚上7點進入ICU病房就診,目前意識清醒,但是情況惡化。

△ BBC報導截圖

目前為止,英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5萬人,累計死亡人數達5383人,一天之內的新增死亡病例達439例——這意味著,英國目前的新冠病人死亡率高達10.41%。僅次於死亡率為12%的意大利和死亡率為10.85%的法國。而近期疫情嚴重的美國,死亡率為2.9%,即使美國疫情核心地區的紐約,死亡率是3.6%,遠低於目前英國的水準。

回顧英國過去一個月逐步收緊的抗疫策略,伴隨著爭議與批評聲不斷,很多人認為一開始較為寬鬆的政策使得英國在抑製疫情發展方面節節落後。對輕症患者的不夠重視,或許是死亡率高居不下的原因。

根據早期對中國武漢新冠病人救治的經驗,雖然新冠病人輕症患者約佔80%,但總有部分病人在5至7天左右由輕症轉重症、危重症。部分危重病人病情惡化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在輕症時沒有得到相應治療,病情惡化所致。多位在武漢一線奮戰的專家,對於新冠病人由輕症轉重症的特點,做了大量研究,總結了輕症患者轉重症的關鍵臨床指標,或可為他國的新冠病人救治提供經驗。

武漢中期的防疫策略,是建立大量方艙醫院對輕症病人實施集中隔離,醫生對輕症病人實時觀察,一旦出現病情惡化,馬上轉入集中治療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的定點醫院。

中國經驗:為何一些病人忽然轉至危重症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國家衛健委治療專家組成員之一鄭瑞強,以及武漢中南醫院重症監護室主任彭志勇,他們在救治新冠病人的一線臨床經驗中發現,一些新冠病人忽然由輕症轉重症,乃至病情惡化而死亡,和他們對低氧非常耐受有關。

鄭瑞強觀察發現,正常人吸進空氣中的氧氣濃度是20.9%,新冠病人由於肺部功能受損,吸入的氧氣濃度低於這個數值時,病人表現和正常人沒有什麽異常,這讓醫護人員難以從病人的表面症狀來判斷。

在彭志勇的經驗中,一些沒有基礎疾病的新冠年輕病人,情況忽然由輕轉重,是因為他們對缺氧狀態的“代償能力”很強。年輕人即使在嚴重的缺氧狀態下,看起來意識卻很清醒,醫生很難得出他們缺氧的判斷。實際上,他們體內有限的氧氣,全用來保障身體最重要的器官大腦和心髒,看似意識清醒的背後,是身體其它部分的嚴重缺氧。

從北京調往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的梁騰霄醫生,曾遇到過一個案例,有一個病人,早上醫生查房時看似狀態不錯,但查房一結束,病人就停止了呼吸。“沒想到病人的病情會發展這麽快、為何一些沒有基礎疾病的年輕人轉至危重症”,這是武漢的一線醫生當時普遍比較迷惑的問題。(詳見八點健聞《2596名死者留下的遺憾,6位一線醫生講述新冠重症治療難題》)

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是第一批國家醫療隊派遣到武漢的專家,從2019年底開始一直在金銀潭醫院參與病人救治和研究工作。他談到,新冠肺炎病毒侵入肺部是該疾病發展的第一步。對於新冠病毒的輕度感染,一般人體內的兩種細胞能夠克服病毒的侵襲;但如果患者免疫力低下或高齡,亦或當病毒入侵量很大時,這兩種細胞就無法控制病毒,還會產生大量細胞因子造成器官損傷。隨後病毒開始侵入血液並在全身肆虐,進一步造成嚴重的細胞因子風暴,造成多器官損傷。

曹彬團隊3月10日在《柳葉刀》上刊文,描述了新冠肺炎早期預測患者不良預後的三個臨床特徵:年齡較大、序貫器官衰竭估計評分(SOFA)高(這是全身炎症反應綜合症和膿毒症的標準),以及D-二聚體水準升高(大於1μg/mL,這提示血液高凝狀態或血栓形成的可能)。

這些特徵,有助於幫助臨床醫生早期快速識別預後不良的患者。同時動態檢測淋巴細胞、鐵蛋白、白介素6、肌鈣蛋白及乳酸脫氫酶等,可幫助臨床醫生在患者住院期間盡早發現有預後不良風險的患者。(詳見八點健聞PLUS《張文宏曹彬彭志勇,向美國頂級醫療專家、政界人士分享抗疫經驗》)

英美多國均采取輕症患者在家隔離的政策

中國專家的經驗,總結了新冠由輕轉重的臨床指標,但快速識別出由輕症轉重症的前提是輕症患者能得到及時的收治。但在英國、美國等國家的新冠救治策略中,輕症患者一般在家隔離。

美國紐約一位醫生對八點健聞表示,只有當患者覺得呼吸急促到一定程度,才能呼叫911到醫院進行核酸檢測並入院治療,但到那時,多數患者已是重症,一入院即上呼吸機,錯過了最佳治療機會。

以英國為例,英國的新冠疫情應對策略一直被人詬病過於“溫和”。在英國的應對策略中,可以看到一條清晰的疫情發展路線:病毒擴散導致感染者增多,輕症患者居家隔離導致輕症轉重的情況增多。

3月3日,英國公布了抗疫計劃,分為“遏製、延緩、緩解、研究”四個階段。

3月12日,英國確診人數突破590人,英國召開內閣會議,並在當天的媒體發布會上宣布進入第二階段,即延緩。這一頒布的措施要求,出現發燒和持續咳嗽症狀者在家自我隔離一周,學校組織的出國旅行活動一律取消,已有疾患的老年人不建議去乘遊輪。但是並沒有強製要求取消大型公共活動或關閉校園、飯店、酒吧,劇院等公眾娛樂場所照常營業。首相鮑裡斯當時說:“最危險的時刻還沒有到來,但是這取決於病毒在英國的傳播速度。”

第二天,全英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爵士在接受採訪時,提及認可一個科學概念“群體免疫”,經媒體報導被誤讀為英國抗疫目標後,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和不滿。

僅僅4天之後,英國政府就緊急調整策略,要求所有出現發熱或持續咳嗽症狀的人在家單獨隔離7天,如果與家人同住,則需要全家隔離14天, 並呼籲公眾減少一切不必要的會面,保持社交距離,建議老年人和免疫系統脆弱的人居家隔離4個月。倫敦帝國學院的傳染病研究人員阿茲拉·加尼(Azra Ghani)在3月1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期待建立群體免疫,但是我們現在意識到在這個情況下是不可能的。”

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防疫政策不同的是,鮑裡斯政府一直到3月18日才決定在周五全面關閉學校,酒吧、電影院、健身房和餐館。

錯失良機後英國防控升級,但擋不住醫療擠兌的可能

英國當地時間3月23日晚上,英國防控再次升級,首相鮑裡斯發表電視演講,要求民眾除了購買必需品、每天一次的鍛煉、醫療需要或為弱勢群體提供幫助以及不能在家完成的工作之外,必須留在家中。並要求關閉出售非必需品的商店和圖書館等場所(公園繼續開放供人們鍛煉)、停止在公共場所舉行兩人以上的聚會(家人除外)、停止社交活動(葬禮除外)。如果不遵守,警察有權乾預,包括罰款和分散聚會。

4天后,英國首相鮑裡斯自己也感染了新冠病毒,即使他表現輕鬆,但此時不僅難以緩解英國民眾的恐慌,也難以控制英國疫情的蔓延速度。

英國的疫情持續惡化,4月4日倫敦完成了一個由會議中心改建的臨時醫院,新增了4000個病床來治療新冠病人。倫敦的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約佔英國總感染及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

由於確診人數快速上升,英國的許多醫院已經處在滿負荷運轉的邊緣。在BBC近日的一篇報導中,一位來自英格蘭中部的醫生透露,由於缺少合適的防護用品,一些醫生和護士不得不在醫治病人時套上垃圾袋和游泳鏡來保護自己。雖然英格蘭的NHS系統表示已經在4月1日交付了超過100萬個呼吸面罩,但沒有提到醫護人員急需的帽子和防護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