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們為什麽會喜歡給別人貼標簽?

放假閑來無事便翻出經典劇集《紅樓夢》來消遣時光,可是看到螢幕上赫然飄過“賈寶玉真是渣男啊”“林黛玉真是個心機婊”等眾多彈幕時,我不禁詫異了,現在的人對於經典劇集裡面的人物真的都是這樣簡單地以“渣男”“心機婊”這樣的標簽來定義了嗎?

拋棄了以經典原著為背景的起承轉合,轉而以片面而且狹隘的標簽化語言來表明自己的態度和想法?

這讓我想起了現在人們對於經典文化和社會現象的“標簽”式評論,許多文學名著以及經典劇集被一種拚熱搜話題,拚點讚式的短句口吻一言以蔽之了。

就比如像《紅與黑》是 “鳳凰男的逆襲”、 《包法利夫人》是 “愛慕虛榮的白窮美”、 《安娜·卡列尼娜》 “冠冕堂皇給婚外情公然洗白”、《巴黎聖母院》是“美女與野獸的邂逅”......

在原著波折起伏,人物情感細膩交纏的背景下,人們卻給出流於簡單的情緒宣泄或快餐式評價,至少在文學鑒賞這一塊人們對貼標簽樂此不疲。

貼標簽就是用一個標簽去描述一個人或事物。通俗地說,貼標簽就是對問題不作具體分析,只根據教條對人或事物生搬硬套地加上一個名目。

像“高富帥”“女神”“屌絲”“女漢子”“學霸”,當你看到這些詞時,有沒有把你知道的一些人歸類進去呢?如果有的話,那說明你已經在腦海中給那些人貼上了標簽。

像如今很火的星座測運勢,人們看十二星座的性格描述時,會先入為主地在自己星座的描述裡尋找符合自己的部分,也就是找“標簽化”的語言,比如“溫柔,善解人意,容易衝動”之類的詞語,進而可以順利代入。

而這卻又牽扯到“確認偏差”,這是一個很經典的認知偏差:人們都會有選擇性地尋找信息來確認自己已有的信念和想法。

因此“貼標簽”本身會帶來一定的認知偏差,被“貼標簽”而貼標簽更加是一種二次傷害,其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基於事實和背景的感知偏移,還有對感知偏移的被動型忽略。也就是說你並沒有感知到自己在貼標簽,貼標簽已經成為潛移默化的思維方式了。

那麽,我們為什麽會喜歡給別人貼上標簽呢? 原因有三:

第一個是“貼標簽”能夠降低認知成本。簡單來說,就是可以讓我們更加簡化地判斷某一現象或某一人物。我們十分熱衷於分類,渴望用簡化的標簽把每一個個體都擺放到“完美契合”的盒子裡。

無論是色彩斑斕的蝴蝶和鳥類,還是不同個性情緒認知的人類,都期待能用某個聽起來十分有道理的名字(比如白背禿鷲)命名,而被命名的那隻鳥、那個人,似乎如此方得名正言順存在於自然/社會中。

而我們也樂於這樣做,不僅是為了方便自己,也是對自己能力和認知邊界的一種“阻擋式”維護。

第二個是人的印象形成模式。當我們去認知時,往往對一個首要特質和幾個中心特質印象更深刻,而對若乾個次要特質的印象沒那麽深刻,甚至忽略不見。在我們說白背禿鷲的時候,我們如果退一步,從禿鷲的角度看待它,或者退更多步,從鳥的角度出發理解它,這隻鳥是否會是更獨特的存在?

豆瓣評分高達7.9分的紀錄片《死於獨特》改編自真人真事,就是講的人因為單一維度的印象被貼標簽而造成的悲劇。

一對情侶羅伯特和蘇菲在酒吧中相識並相愛。這樣單純可愛的一對小情侶,僅僅是因為哥特式打扮被認定為非主流,被排斥打壓。羅伯特因此變得消沉敏感,甚至不願出現在公眾場合。蘇菲依舊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不願意被將他們視為異類的人打敗。

誰知道在他們“獨特”的裝扮下藏著豐富多彩而善良的心。羅伯特喜歡畫畫,常常在畫室創作,他甚至在蘇菲的背上畫上了一對翅膀,在他看來她就是天使。

蘇菲依舊喜歡小時候讀的《哈利·波特》,他們為其中的台詞打分,會因為讀完最後一句話流下淚水,儘管沒錢,羅伯特會為了給蘇菲買《哈利·波特》等到凌晨打折,來回步行。就是這樣一個熱愛畫畫的男孩,喜歡讀《哈利·波特》的女孩,僅僅因為獨特的打扮而被一群青少年毆打致死。

在那群青少年眼裡,他們的裝扮就是首要特質,因此就把他們貼上“格格不入”的標簽。可是他們只看見那裝扮而忽視了一個豐滿而立體的人格。他們的裝扮點綴在鋪開的人格/境遇大背景下,就可以是模棱兩可、無傷大雅且值得細品的斑塊。

第三個是我們語言文字表達力的不足造成的,很多情況下語言文字是無法百分之百地描述事實和表達思想的。語言固然可以傳達很多意思,但其也無法精確填滿各種信息網格之間的縫隙,疏漏的或者難以延伸的節點會造成語義的偏離和空白。

哲學家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說過:“我語言的局限,即是我世界的局限”。連哲學家都尚且感歎語言的局限性,更不用說普通人了,幾乎難以觸及到語言的邊界,只能囿於自己的表達圈中。所以,當我們無法用語言完全準確地描述某事實時,那麽我們可能就給它貼上個簡單的標簽了。

而我想說的是,貼標簽的認知方法或許可以幫助我們在信息匱乏的時候快速判斷,而當我們掌握的信息越多,了解的“標簽”越多,任何某一個特定標簽會變得越不重要。此時,每一個個體方能作為豐富的多維度整體,成為一幅絢麗多彩,層疊融合的畫,宣告其無與倫比的存在。

現代社會信息過載的同時也為大家了解事物新增了渠道,當這些信息逐漸交匯在同一區域時,可觀測的維度可能有數十甚至上百個,由此不同維度間的搭配組合便有了上萬種,若是算上每個維度都是連續的變化,那麽便有無窮無盡的搭配。

而貼標簽就是想要把這些信息中的偏離大眾分布的特徵單獨剔除出來進行粗糙的加工和渲染,甚至成為全局的代名詞,還散發著某種偏見和狹隘的信息。而往往是這種難以值得推敲的詞句成為了束縛我們思想邊界的桎梏,在思想與真實之間劃上了隔離罩。

就像王爾德所說 :“一旦被貼上了標簽,你就很難逃脫”。其實何止被貼標簽會讓人難以逃脫,被貼標簽而貼標簽更加是阻止我們翻越思想壁壘的守城奴。

因此我們應該更加全面多維度地去看待事物與人,不應該用一言以蔽之的標簽化語言來簡單粗暴地概括或者描述。信息流覆蓋廣泛的現在,我們不應該一葉障目,而是應該利用那些橫向與縱向的信息節點來編制構造出更加全面的信息圖譜。

校訂:吳巍 / 姚色豐 |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作者簡介

甜菜

熱愛夢想,詩和遠方的文藝女,擅長生產乾貨

▌新生訂閱號精選文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