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麼寶寶會有「不安全感」?家長要好好自問,給孩子的無形壓力

本文由Ainee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家長們可以更好的觀察到孩子的性格特徵。有些家長髮現孩子性格懦弱,膽小,非常缺乏安全感,但不知道這很大程度上是家長自己造成的。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最常聽到家長對我們說的話嗎?「沒關係!他小,你讓著點他」、「沒關係!小男子漢,這點兒傷算什麼」、「沒關係!他也不是故意的」、「沒關係……」

每每此時,沮喪、無助、委屈、憤怒,一股腦的湧上心頭,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親生的,心裡默默地翻個白眼,不了了之。

然而現在,我們自己也成了父母,世道輪迴,不覺間,我們也變成了「曾經的家長」,不管是孩子遇到挫折,還是受人欺負的時候,也習慣了張口就對孩子說:沒關係……現在,是時候讓這種傷害終止了!

家長的不自知讓孩子失去「安全感」

玲玲媽媽對孩子的教育都是主張拳打腳踢,這造成孩子感到自卑的後果,甚至不願回家,總是一副擔驚受怕的樣子。玲玲還完全不自覺,覺得孩子就要這樣教育,孩子沒安全感是自身懦弱的表現,更要打,讓其改正。

有些媽媽覺得,為了讓孩子更堅強、更獨立,就要狠點心。如果因為一點小事就表現出關懷、關注,孩子會越來越嬌氣。絕大多數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時常說:「堅強點兒,別哭了」或者「沒事,有什麼大不了的」之類的話, 當孩子情緒剛剛上來的時候,父母就急於用這些話把孩子的情緒懟回去。

孩子的情緒不但沒有得到認同和理解,反而被禁止、被否定,不被接納。我們要允許孩子表達或者釋放出自己的情緒,哪怕是大哭大鬧、大喊大叫、歇斯底裡,只有先釋放,才能歸於平靜,沒有釋放,強壓下去,會有更大的危害。

很多家長更會因為撫養孩子而開始抱怨,總會說「給你花了多少錢你知道不?」「你看看別人家孩子怎麼樣怎麼樣的」這樣的話,讓孩子的內心更加不安。

三類家庭最容易造成孩子的「不安」

1. 暴力爭吵

如果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爭吵打架,不但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還可能導致孩子成年後更容易罹患心理疾病。比離婚對孩子的影響還要大。對於認知水準尚低的孩子,他們並不能理解父母為什麼會像仇人一樣互相攻擊。因此在面對父母吵架爭吵的時候,孩子的心理會十分緊張恐懼。

在這種狀況下成長,孩子的自信心、安全感都會嚴重受挫。我記事起,我的父母就常常吵架,甚至動手。我到現在都能記得,他們一開始吵架,姐姐就會帶著我躲在黑漆漆的院子裡的牆角下,捂住我的耳朵。可是爸爸媽媽爭吵摔東西的聲音依然在寂靜的夜裡清晰可聞。我害怕得隻敢小小聲的哭泣,擔心爸爸媽媽聽見我的哭聲會爭吵得更加厲害。

年幼的我對他們的爭吵滿滿都是驚恐和害怕。每當他們吵架後,我最愛的就是去上學,因為家裡的氣氛讓我覺得壓抑甚至抑鬱。媽媽生氣,爸爸讓我去給媽媽送飯的時候,我都是戰戰兢兢的。害怕自己又有什麼做的不好而引起他們的爭吵。

那個時候我只有7歲。以至於我現在跟人相處,特別害怕對方的情緒波動。總是敏感多疑,擔心自己做的不夠好,會讓人討厭。我後來跟男朋友相處,只要他稍微語氣變重,我唯一的感受就是心臟一跳的害怕。只要發生意見分歧,我都會壓抑住自己的情緒,無法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正常溝通。

美國心理學家薩提亞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聯繫或許影響一生。」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爭吵就像一個龍捲風。孩子只能被動吸進父母爭吵的負面情緒當中,無法掙脫。讓本應在父母的呵護下無憂長大的孩子,因為父母的爭吵而變得討好乖巧,但在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害怕和恐懼時,卻又那麼無能為力。

2. 冷淡無視

在醫院裡治療抑鬱症的小童說起童年往事的時候說,她什麼都不怕,就怕媽媽不理她。她媽媽是那種不大聲說話的人,但是每次小童有了錯誤,她媽媽都會用一種極其冷漠的神情對待她。她說餓,她媽不理,就是做了飯也不和她一桌吃。

小童說,她對那種完全無視自己的冷漠怕極了,媽媽不理她的時候,她就覺得自己是被拋棄的,是根本沒人理會的。在她後來的記憶裡,她是一直努力的在討好她的媽媽,只要她媽媽對她笑,她就覺得踏實。直到長大以後,她都完全是個沒有主見,沒有自我,非常在意別人臉色的人,她覺得自己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

3. 非常物質

我從小到大都沒有和人打過架,原因只有一個——我爸媽永遠在跟我說「出門在外不要惹事,不要招別人,更不要和別人打架,咱們沒錢,打壞了賠不起。」於是本就性格懦弱的我更是變得膽小無比,就算被人欺負了都不敢回家說,因為爸媽只會說「人家怎麼不欺負別人就隻欺負你啊?肯定是你做錯了!你這孩子,送你去學校是讓你讀書長本事的,不是讓你出去惹是生非的!」然後再劈頭蓋臉胖揍我一頓。

以至於我現在看到別人在我面前抬起手來的時候,我都會下意識地閉眼然後往後躲,我太害怕跟別人起衝突了,更怕那句「咱家賠不起」。買什麼都要念叨,說給你買這個花了我多少多少錢,讓我非常自卑,覺得自己什麼都不配擁有。

建立正確的安全感,家長要注意這幾點

1. 站在孩子的角度

其實,想要雙方能有良好的溝通,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內心感受,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說好每一句話。簡單點說,站在對方的角度,就是要學會進入人的內心,了解對方的所思、所想和所盼,這樣交談才能流暢、愉快和有效。

2. 用鼓勵去建立自信

我們要做的不僅是讓孩子變得更自信,還要通過「鼓勵」讓孩子能夠認識到自己的缺點。這樣孩子才能認識到每個人的優缺點,以及接受不美好的地方。隨著孩子的成長,他會遇到錯誤和失敗,那麼他就具備了面對的勇氣,因為他是一個自信的人。

3. 營造有「愛」的家

家,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歡樂的源泉,再苦也是溫暖的。沒有家的人,永遠沒有一種歸屬感,就像一朵永遠漂浮不定的雲。家,不僅僅是一間四四方方的房間,不僅僅是美麗豪華的布置。我們用心去經營的情,才是組成家庭最重要的元素。營造一個有愛的家,對於孩子來說,是幸福的事情,對孩子的安全感來說,也是好事。

不難看出,愛孩子就站在孩子的角度,是對孩子的尊重,是有效溝通的一種重要技巧。它能避免和減少對話雙方的戒備和猜疑,弱化和消除對話過程中的不愉快,能使我們更好地了解對方,傳遞我們的意圖,從而使對話朝著期望的方向進行。給孩子安全感,最好的辦法是做好我們家長自己。

我是Ainee媽咪,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2歲寶寶的媽媽,我們將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兒母嬰的經驗和知識,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