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寒武紀”大爆發:國產芯片的生存與淘汰

來源:21Tech(News-21)

作者:倪雨晴

編輯:李清宇、劉雪瑩

從寒武紀開始,地球生命進入了看得見的時代,即顯生宙時期。在這個星球上,能夠看到生物,竟然具備如此劃時代的意義。國產AI芯片被看見和討論,特別是被大眾傳媒和資本市場看到,這是生存的第一步。

2020年6月2日,科創板上市委同意寒武紀發行上市,審核只花了68天,一時間成為科創板速度標杆。寒武紀預計今年營收約為6億元至9億元,估值約192億元-342億元。

2016年,寒武紀突然在傳統芯片大廠眼皮下成立,並成為國內AI芯片領域的先鋒,創始人是兩位少年天才——80後兄弟陳雲霽、陳天石。

他們閃閃發光的履歷已被複述太多,都是天才中的天才,有著類似的學習軌跡,雙雙成為中科院計算所的研究員。陳雲霽專攻芯片設計,陳天石著迷於人工智能。

值得一提的是,陳雲霽曾是國產芯片“龍芯”研發團隊中最年輕的成員,後來他又研製了國際上首個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芯片,其學術論文被史丹佛、麻省理工、谷歌等知名機構、公司所引用。

在寒武紀成立大半年後,熱愛學術的陳雲霽回歸研究,四年之後,CEO陳天石帶領公司即將登陸科創板。

爭議與對策

相對於業績虧損,對於寒武紀的質疑主要聚焦在對大客戶的過度依賴,也就是原先第一大客戶華為海思的變動。

2017 年至2019 年,寒武紀終端智能處理器IP 授權業務收入分別為771.27 萬元、11666.21萬元和6877.12 萬元,分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98.95%、99.69%和15.49%。

可以看到,IP授權業務收入下滑嚴重,2019年相較於2018年下滑了41.23%,寒武紀表示,主要是華為海思選擇自研終端智能芯片,未與公司繼續合作所致,2020年還將繼續下滑。

此前華為在手機芯片中使用了寒武紀的IP架構,大大提高了運算性能,手機的拍照等功能有明顯提升。誰知合作不久後,華為決定使用自研架構。

但這其實並不是新聞,早在2018年華為亮出AI芯片的“達文西架構”時,就引發過熱議。華為一位研發人員告訴21Tech記者,華為當時就已經決定之後逐步不用寒武紀,改用“達文西”。

事實上,華為不再使用寒武紀IP,很大程度是出於自身的考量,對於核心技術,華為向來要求把握在自己手中。自研架構從支持華為自家產品需求、節省整體成本上來說都有好處。

由於華為手機帶來的營收佔比過大,導致大家對寒武紀商業化前景的擔憂。寒武紀對此多方應對,其一是計劃拓展知識產權授權業務,但是這需要3-5年的時間,預期屆時知識產權授權業務可帶來每年數千萬元人民幣的收入。

其二是增加新客戶,比如2020 年以來新增北京智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IP授權業務客戶。寒武紀還透露,目前正在與3-5家視覺類客戶洽談。此外,終端智能芯片在物聯網、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應用在提升。

其三,寒武紀大力推進雲端和邊端的AI芯片業務。2019 年其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收入佔比大幅上升,收入合計佔比為64.91%。而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就是以寒武紀雲端芯片思元270和思元100芯片加速卡產品為核心,項目位於珠海和西安。

不過邊緣端產品還在商業化初期,寒武紀表示,目前邊緣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產品已在多家潛在用戶進行測試,預計2020 年二季度開始可逐步形成銷售,2020 年內實現規模化出貨。

競爭與生存

除了商業模式,上交所的問詢還集中在寒武紀的核心技術、行業地位、同行競爭上。先從產品來看,寒武紀經過四年發展,已經聚齊了“雲邊端”三條產品線。

雲端芯片有思元100、思元270和研發中的思元290,這條路對標的是NVIDIA、英特爾、華為海思的芯片;邊緣芯片有思元220,主要對標NVIDIA和華為海思的芯片。

終端寒武紀不做芯片,主要把處理器IP授權給其他廠商,包括了寒武紀1A、1H、1M,以及研發中的1V(預計2021年推出),對標的是ARM的產品。

目前,行業內可實現從終端、邊緣端到雲端完整智能芯片產品線的企業包括NVIDIA和華為海思,尤其是用於AI訓練的芯片中,NVIDIA佔據絕對優勢。

面對巨頭競爭,寒武紀如何突圍?

在問詢函的回復中,寒武紀表示,與NVIDIA和華為海思相比,公司在人工智能芯片微架構、指令集等核心技術上有一定的特色和優勢。比如相對於NVIDIA等境外巨頭的GPU、CPU產品,寒武紀的芯片架構針對人工智能應用及各類算法進行了優化;對比華為海思,寒武紀具備先發優勢,並定位於獨立、中立的芯片公司,通過中立來吸引更多客戶。

但NVIDIA、華為海思得益於長期的技術積累、資金優勢和人力優勢,在芯片產品的整體研發經驗和綜合設計能力方面領先於寒武紀。單研發而言,2020財年NVIDIA的研發費用為28.29 億美元,華為海思據公開報導2019 年研發投入約為24.39 億美元,2019年寒武紀的研發費用僅為5.4億元左右。此外,在軟體生態和銷售網絡上,寒武紀均不如兩家巨頭。

集邦谘詢分析師姚嘉洋告訴21Tech記者:“寒武紀擁有IP、芯片與加速卡等方案,對於中國以互聯網帶動AI產業的發展態勢來說,還是有不少的成長空間。除開如華為、BAT等巨頭,中國許多互聯網企業或是網絡服務業者,應該都比較願意通過AI助力自身的服務。再加上寒武紀是中國當地的公司,相較於外來的NVIDIA等AI芯片巨頭,更佔據了地利的優勢。現在需要看待的是,寒武紀如何深化與國內當地客戶之間的合作關係,來打造市場所期待的營收表現。”

寒武紀和三葉蟲

作為通用AI芯片的設計公司,寒武紀如何拓展更廣闊的市場依舊值得期待。而讓更多的半導體公司在市場化中競爭、淘汰,篩選出優勝者,未嘗不是好事。我們缺少的是像寒武紀這樣的企業,科學家的創業值得更多鼓勵。

眼下,AI芯片的玩家變的越來越多,巨頭下場,市場變得繁榮。而這一波AI芯片的引導者,正是寒武紀。

歷史上,寒武紀常被稱為“三葉蟲的時代”,其代表物種就是三葉蟲,三葉蟲的偉大之處在於它是啟發者。它和其它生物一起開啟了地球上生物多樣化的序幕,生物世界才真正爆發。

國產芯片要爆發,和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邏輯一樣,重要的並不是一下子進化出一種特別強大的物種,而是進化出一批非常多樣化的物種,各自謀生存。因為進化本身往往就是隨機的,無法計劃的,終被環境篩選後的剩者,就是勝者。

描述華爾街資本市場的《金錢永不眠》中有一句略帶調侃的深刻評論,(金融)泡沫的始祖要算到寒武紀大爆發。言下之意之一,也許是,最終大部分物種在漫長的環境鬥爭和資源競爭中敗下陣來,退出歷史舞台,真正活到今天的物種萬中無一。

有意思的是,陳天石在年初接受採訪時曾說道:“我甚至認為IC行業的泡沫是好事。沒泡沫哪有發展?有泡沫,市場就能培養出大量的人才。假如集成電路行業都是最窮的,和互聯網一比都賺不到錢,學生們畢業後都不會乾這個了。”

但恰恰是這種“過飽和”的進化方式,才能從中遴選出最適合生存的物種,不僅如此,產業鏈和生物鏈的本質是一致的,就是自身的進化只是環境中的一環,寒武紀AI芯片需要整個產業集群的進化和發展,有的物種負責設計,而逐步催生負責生產的其他公司。

就目前而言,半導體產業鏈中生產等環境最迫切的被需要的成熟物種還沒出現,但是這本身就是寒武紀的意義。誰能想到呢,今天的霸主人類,根本上也要歸功於三葉蟲的出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