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缺席”的中國隊,踢不好的校園足球

作者|知風

編輯|東瓜

2018世界杯已經打完了上半場,十六強全部出爐。而從2002年到今天,世界杯的賽場上再也不見中國隊的身影。

“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以往比賽中,這句解說多少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味。上至國家政府,下至普通球迷,都期盼著中國足球有朝一日能夠崛起。

少年強則中國強,2009年4月發布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實施方案》拉開了青少年校園足球的發展的序幕。此後幾年間,國務院及各部門陸續頒布了多項政策措施,推進校園足球的建設。

在2015至2017年間,中央累計投入了6.48億校園足球扶持基金,並帶動各省區市投入200億元。截至目前,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達20210所。按照《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要求,到2025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數量將達到5萬所。

6月26日,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在介紹校園足球最新進展時說道:“現在高水準的足球苗子開始出現了,這個時候絕對不能走回頭路。我們要求,足球特色校裡每一個孩子都要學會踢足球。”

發展到今天,校園足球現狀究竟如何?幾年的摸索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難題?在未來,校園足球如何更好地走下去?帶著疑問,芥末堆實地走訪了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希望能夠一探究竟。

走訪草橋

6月27日,北京的天空拂去了連日的霧霾,記者來到豐台區草橋小學。這所坐落於北京市西南方向的小學其貌不揚,卻有著十幾年的校園足球歷史,並在2016年成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綠,是草橋小學的底色。走進校園,第一眼就能看見學生在綠茵場上奔跑。在背靠球場的教學樓一層,一根綠色支柱豎立在大廳中心,走廊、教室的裝飾也多以綠色為主題。

草橋小學校長林豔玲告訴記者,目前全校共有25個班級,每個班約有30多名學生。為了普及校園足球,草橋小學在教學時把大足球場分割為十二個小球場,此外還單獨鋪設了3塊足球場地,以保證全校的學生每周都能上一節足球課。

草橋小學的學生在小球場內訓練

除足球課外,草橋小學在每周二、三、四下午3點10分到3點50分的時間裡,安排學生練習各色足球項目,班主任負責帶隊。由於足球師資緊缺,草橋小學的全體老師都有親自上陣的經歷。

對於足球傑出人士,草橋小學還建立了足球社團。社團的學生除日常的訓練外,會在每天早晨上學前,或是在放學後加碼訓練。

在競賽方面,草橋小學采取班級聯賽、跨年級聯賽的體系,調動全校的足球參與熱情。“去年五年級的隊伍戰勝了六年級。”林豔玲笑道。而在北京,藍天是一種奢侈品,比賽的時間則需要根據氣象調整。若遇上長達一周的霧霾天,則需要等到空氣轉好之時,“爭分奪秒”比完。

“我們的孩子真心喜歡足球。有時天太熱,孩子沒跑多久就滿臉通紅,渾身是汗,我就怕他們中暑了。但沒人攔得住他們去踢球。”林豔玲說。

問題掣肘

但是,在學生在球場盡情揮灑汗水的背後,草橋小學也面臨著諸多困境。得到足球特色學校的招牌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而需要苦心經營。

作為校長,林豔玲最擔心的是每一位學生的安全問題。足球作為身體對抗性極強的運動,球員受傷是家常便飯,甚至觀賽的學生都存在安全隱患。

如何建立一個機制,讓家長、學校放心地讓學生踢球?原先,草橋小學采取的方法是讓家長一年交一百元錢,給每位孩子上意外傷害險。但這個保險在後來頒布的新規中被禁止了,學校失去了保障機制。林豔玲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會取消。所幸目前還沒遇到特別棘手的問題,一是基本都只是小傷;二是家長能夠理解,比較好處理。不過,我還是希望學生的安全能夠有保障。”

幾名小學女生在踢足球

除安全問題外,足球特色學校在落地建設中面臨的最大難處,即是教師待遇無法保障,從而在根本上無法培育起整個師資體系。

王娟是草橋小學一名足球老師,2008年從北師大足球專業畢業後,她已經教了孩子10年足球。每天清晨天色未明時,王娟就會來學校帶足球社團的學生訓練,一年四季無論冬夏。某年,由北京官方主辦的“小西甲”聯賽臨時改期,正好與王娟的婚期重合。她為了帶隊比賽,決定推遲婚期,也為此損失了幾千元。“許多年後,我們才知道這件事。”林豔玲感歎道。

然而,學校足球老師付出的心血卻無法與回報成正比。外聘的教練在固定時間上課,一節課收入為150元;而校內老師一節課的收入僅為二三十元。林豔玲表示,“學校老師專業性強,了解每位學生;而且他們真正愛足球,更用心教學生。但收入差距卻這麽大,我總覺得對不起我們的老師。”

自2015年來,中央在校園足球專項上已累計投入6.48億扶持基金。但這筆專項經費的用途主要分為三部分,一是足球硬體設施建設,二是校外教練培訓與引進,三是全國性足球賽事。也就是說,這筆錢難以惠及校內足球教師。

“如果能把這筆錢用在學校老師身上,調動本校老師的積極性,我想效果會更好。”林豔玲告訴芥末堆。

並且,幾億的專項經費分到每個學校時卻顯得有些杯水車薪。草橋小學作為足球特色校,去年分到了二十萬的經費。而截至6月底,草橋小學今年的經費還沒撥下來。專項資金不夠花,就好似在乾涸的旱地下了一場毛毛雨。

定位模糊

立足草橋小學的困境,把目光往外看,則會發現更大的難處。

“足球要從娃娃抓起、從基層抓起、從群眾性廣泛參與抓起。”這句話代表的不僅是中國校園足球的指示精神,也是中國校園足球發展的內在方法論。但矛盾之處在於,這個方法論強調自下而上,如同先壘砌金字塔的基石,再一步步培育金字塔的頂端;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之中,指示卻是自上而下的,於是問題就來了。

足球特色校園的目標究竟是什麽?是將這項運動普及給更多的學生,還是為中國男足踢進世界杯挖掘頂尖球苗?若是為了普及,又如何對各個足球特色學校的開展效果展開評價?若是為了選優,以比賽成績為導向的賽事體系又是否違背了初心?

林豔玲只能自己摸索。去年12月,林豔玲去日本名古屋一個小學考察,她被冬天依舊穿著短褲的學生震撼到了:“過去日本稱中國為東亞病夫,而我們發展了這麽些年,中國孩子的身體素質究竟如何?我覺得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她把希望寄托在足球上,希望這項的運動能讓中國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在她看來,以普及的方式推廣校園足球有三點好處:首先,足球能夠讓學生在收獲快樂的同時,大幅提高身體素質。其次,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在球場上揮灑汗水,都是一種很好的發泄手段,對心理健康很有幫助。最後,踢足球需要學會拚搏、合作、理解、尊重、包容,需要學會勝不驕敗不餒,這就讓足球有了立德樹人的作用。球場上的無數歡笑和淚水,讓足球成為學生青春最貼切的代名詞。

草橋小學教學樓旁的標語牌上,寫著“行有情之教,育有情之人”

當足球全面普及開來後,一切就能水到渠成。林豔玲說:“用學校的思路去套整個國家的足球,其實也一樣。足球的好苗子能通過一個堅實的基礎,自下而上,一層一層上來。通過普及既提高了全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又讓足球苗子能夠脫穎而出。這種做法是實實在在的,而不是功利性的。”

但林豔玲認為,校園足球各級的比賽,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足球普及工作的開展。“長官肯定不喜歡我這種想法。”她有些無奈地解釋道:第一,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有了比賽,日常訓練就會落下。第二,場地也是有限的。足球場是給十幾個足球傑出人士使用,還是給全校800名學生共用?第三,有比賽就有名次,這個名次實際中成了評價足球特色學校成果的標準。這樣的話導向性就更強,有的學校就把所有資源集中在少數足球精英身上,以獲取優異的比賽成績。

“這又回到了開展校園足球的初心,到底我們要搞怎樣的校園足球?我希望標準能再明晰些。”林豔玲說。

機構現狀

開展校園足球需要全社會的合力。在校內,校園足球的發展一直被師資所製約,而擁有師資的足球培訓機構,又是處於什麽樣的境況之中呢?為此,記者採訪了動吧體育的創始人白強。

動吧是一個青少年足球平台,業務涉及足球青訓、賽事等各方面。白強表示,作為世界第一大球,足球是任何運動都取代不了的。但尷尬的是,足球產業的利潤,卻遠低於其他運動。歐洲頂級足球俱樂部的收益,無法與NBA、NFL、MLB等籃球、橄欖球、棒球體育運動聯盟相比。而國內形形色色的足球培訓機構,基本處於虧損的狀態。

NBA球賽 圖片來源:攝圖網

虧損的原因,在於足球的商業模式很難跑通。首先,足球所需的場地是大眾球類項目中最大的。稀缺的場地資源基本握在政府學校手中,並且,足球場地的經濟產出太低。“北京一塊地,你捨得拿去建球場嗎?別說商業機構,就連政府都捨不得。”白強說道。

一二線地價高場地少,三四線卻受製於基建。白強與一些地方縣城合作時,遇到很多球迷縣委書記,也想辦好足球。但是一問,當地教育局局長說,“書記真不好意思,咱們整個縣都沒有一個球場。”

其次,足球培訓不僅客單價上不去,家長的付費意願還極低。相比於大眾化的足球,中國的家長更願意讓孩子去學馬術、擊劍、帆船等“高端”項目。最後,足球投入周期長,短期很難看到收益,需要久久為功。

動吧是少數處於盈利狀態的足球培訓機構。然而它的盈利點卻不在足球培訓,而在於與政府進行足球項目的合作。白強告訴記者:“這點一直被投資人詬病,但足球培訓的現狀就是賠本賺吆喝,吃力不討好。我們需要把其他項目的營收,投入到足球培訓板塊。”

白強這麽做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他本人熱愛足球,希望能為中國足球做一點事;二是足球是一種影響力經濟,雖然培訓和賽事本身不賺錢,卻能帶動公司其他板塊的發展。白強以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為例。2015年,恆大淘寶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成為亞洲足球第一股。但據其2017年的財報顯示,其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91%至5.28億元,虧損高達12.39億元。燒錢,用來形容足球產業再合適不過了。但燒錢的同時,恆大足球給恆大地產帶來了品牌,帶來了管道,帶來了影響力,帶來了政府關係。數年的時間,恆大足球讓恆大地產從一個地方性的地產公司走向了全國。

文化缺失

在與政府與學校合作的過程中,白強看到了一些製約中國足球發展的關鍵。白強認為,最深層的原因在於中國社會總體足球文化的缺失,而這是諸多原因共同造成的。

日本足球名宿岡田武史曾用一句話點評中國足球:“管理的人不熱愛,踢球的人沒夢想。”中國足球的管理者,在很多情況下只是政策的被動執行者,從而無法對政策與現實之間的齟齬作出相應的調整。而足球作為一項長期的事業,也就導致許多以政績為導向的管理者,不會從長遠方面考慮問題。

更有甚者,把校園足球政策當成了獲利的途徑。許多地方申辦的足球特色學校,只是為了謀取國家對足球的專項補助。掛著特色校的牌匾,校園足球建設卻遲遲沒有進展。

白強指出,管理者用行政命令做校園足球,而命令就必須要有結果。校園足球下沉到校園,一切都變得太不一樣了。

此外,“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是多數中國家長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踢足球,包括所有的體育培訓,永遠是讀書之後的第二位。中國人的功利心較強,對孩子的教育更偏向於對一種投資,而投資則要求看到量化的回報,比如考試成績等。白強曾問斯內德等球星,“外國人為什麽喜歡足球?”他得到的回答是,“喜歡足球還需要原因嗎?”

圖片來源:pexels

中國足球教練的職業前景,也讓教師和學生對足球望而卻步。從總體經濟發展大環境來看,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社會福利保障體系上還有待完善。白強此前認識的一位足球學員,在沒能成為職業球員後,去了北方一個小城當體育老師,每個月工資只有1800元。而在日本,即使是普通教練,也能有一份體面的收入。

採訪中,白強指著北京CBD的一幢幢高樓大廈,歎道:“這裡才是中國的年輕人想去的地方,而不是球場。”

他山之石

當前中國校園足球的發展,猶如在泥地之中緩慢地前行。如何讓校園足球走上高速發展的路,或許可以從其他國家找到一些經驗。

在上個世紀60年代,日本足球的發展水準還很低。可到了1998年之後,日本男足沒有缺席一屆世界杯,躍居亞洲第一流。本屆世界杯,日本隊是唯一殺進十六強的亞洲戰隊。

今年第96屆日本高中足球錦標賽中,來自群馬縣的前橋育英對陣來自千葉縣的流通經濟大柏。比賽當日,到場的觀眾達到了41337人,家長、孩子、往屆學生、歌星都來為球隊應援。這一漫畫般的場景,在中國幾乎是無法想象的。

日本的高中歷來是球星的孵化池。日本隊世界杯出征的陣容中,本田圭佑(星稜中學)、大迫勇也(鹿兒島城西高校)、柴崎嶽(青森山田高校)、岡崎慎司(滝川第二高校)等球員,就是通過高中足球聯賽嶄露頭角,最終成為日本國足明星。

在球員培養上,日本采取“三位一體+草根足球”的理念,依托俱樂部青年梯隊和校園足球“兩條腿”走路。國家隊、青少年培養、教練員培養形成了一個循環,而支撐整個體系運轉的則是草根校園足球的普及。

座無虛席的日本足球比賽 圖片來源:pixabay

另一支亞洲勁旅韓國隊今年也挺進了世界杯。拋開韓國隊的踢法不談,韓國校園足球的發展,也很有借鑒意義。

與日本“兩條腿”走路不同,韓國的俱樂部沒有梯隊,全部依靠校園足球來選拔人才。韓國校園足球附屬在韓國足球協會的幼少、中等、高等、大學足球聯盟下。各級校園足球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

韓國校園足球聯盟分工明確。幼少足球聯盟主要針對小學階段球員,通過趣味性的足球活動培養興趣。中等足球聯盟面向中學階段球員,以提高足球技術為目標。高等足球聯盟面向高中階段球員,在足球技能培養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後的大學足球聯盟,才是韓國足球運動員的生力軍。

值得一提的是,中韓的學生在學業方面均面臨著極大的壓力。但韓國由於校園足球體系的完善,每個不同聯盟的小球員均可在畢業後進入更高級別的學校,足球和學業均不會落下。

中國家長一個常見的誤區,就是將足球等運動與學業對立,認為體育會拖學習成績後腿。而無論是日本還是韓國,足球與學業是齊頭並進的。日本青森山田主教練黑天剛曾表示:“我做足球教練前,首先是一個教育者,是一個老師。我認為足球應該立足於教育,在教育的基礎上構建足球。不但要使孩子們好好地成長,同時也要成為優秀的足球運動員。”

路在何方

談及中國足球未來的發展,白強認為亂世必用重典:“高考必考足球真的是一個招數”。白強希望在高考中加入足球項目的權重。權重以足球活動的參與度為依據,折算為高考或者教育資源的加分。在實現途徑上,動吧體育開始引入區塊鏈技術,打造足球區塊鏈vSport,對學生從小到大參與的足球活動進行溯源記錄。

在作者看來,白強的這個想法在實施上存在較大的難度,但是他抓住了中國家長最牽掛的“高考”這一點。去年,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曾指出,相對於經費、教師和場地,校園足球發展最大的瓶頸仍是人們的思想觀念。大眾普遍認為,學生要全身心投入到文化課的學習,體育只是簡單的活動而已。

在6月29日的校園足球進展介紹會上,王登峰表示,對表現優異的學生采取的方法是就近訓練,不脫離班級、不脫離學校、不脫離家庭:“集中起來進行封閉式的訓練,減少他們文化課的學習,大規模地增加足球訓練的時間,這對他們的成長來講可能也是不利的。”

以此來看,中國校園足球更傾向於足球的普及。這也直接帶來了兩個挑戰,一是上文提及的足球特色學校建設的評價標準,難以量化的目標怎麽評價,是應該仔細思考的。二是在普及過程中如何選優,讓校園足球成為中國國足的備份軍?

教育部在校園足球未來的規劃中提出,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要班班有球隊,周周有比賽;在校內聯賽的基礎上,完善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聯賽;在聯賽的基礎上,完善選拔性競賽和夏令營。普及與選優並非割裂,但是在整個競賽體系的建設過程中,也需要保證各類賽事不干擾一線校園足球的正常開展。

草橋小學師生友誼賽

不過,對草橋小學來說,全國性競賽體系顯得有些遙遠。站在林豔玲的角度,她更關心的是師資問題。她認為社會在高等教育領域對足球老師的培養存在一個缺口。彌補缺口一是需要加大足球人才的培訓,二是大學在培養老師時,也需要增強其在一線教學服務的意識:“很多大學並沒有意識到現在形式的變化,不了解學校的真正需求。”

總體來看,校園足球是一個系統、長線的工程。在實踐過程中各個環節之間出現的問題,需要上下合力磨合。無論是足球制度的設計、文化的滲透、資金的投入、場地的建設、專業化的足球訓練、全國性的普及,需要經歷的是漫長的探索,而非一蹴而就。

教育部定下的目標是在2020年,校園足球場地達到83726塊。而這只是開始,星星點點幾萬塊綠茵場能否長出夢想,或許又回到了辦校園足球的初心。林豔玲在採訪最後說道:“只有真正的熱愛,才能做好足球。”

本文作者:知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