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中教材和課程都要變,各科變化明細早知道

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做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明確指出了工作目標與實施步驟。從2019年秋季學期起,全國各省(區、市)將分步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2022年秋季開學,全國各省(區、市)均啟動實施新課程新教材,相關工作推進機制和保障機制進一步健全;到2025年,新課程新教材的理念、內容和要求全面落實到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各個環節。那麽,我們最關心的三大主科英語、語文、數學的教材和課程將有哪些新變化和新要求呢?對此,老師做了一些梳理和歸納,供大家閱讀參考。

英 語

一、課程目標

基於課程的總目標,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的具體目標是培養和發展學生在接受高中英語教育後應具備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

1、語言能力目標:具有一定的語言意識和英語語感,在常見的具體語境中整合性地運用已有語言知識,理解口頭和書面語篇所表達的意義,識別其恰當表意所採用的手段,有效地使用口語和書面表達意義和進行人際交流。

2、文化意識目標:獲得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強的良好品格,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

3、思維品質目標:能辨析語言和文化中的具體現象,梳理、概括資訊,建構新概念,分析、推斷資訊的邏輯關係,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具備多元思維的意識和創新思維的能力。

4、學習能力目標: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觀,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夠多管道獲取英語學習資源,有效規劃學習時間和學習任務,選恰當的策略和方法,監控、評價、反思文化調整自己的學習內容和進程,逐步提高使用英語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二、課程結構變化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由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程構成。

1、必修課程(6學分)為全體學生必修修習的課程,旨在構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共同基礎,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英語學業品質水準一的要求,滿足高中畢業基本要求。高中學業水準考試應以必修課程的內容和學業品質水準一為命題主要依據。

2、選擇性必修課程(8學分)供有學習興趣和升學考試需求的學生選修,與必修課程形成遞進關係;學生在完成選擇性必修課程的8學分後,方可參加高考。高考應以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的內容以及學業品質水準為命題主要依據。

3、選修課程為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包括國家設定的提高類、基礎類、實用類、拓展類、第二外國語類課程和學校自主開發的校本課程。課程結構見下圖: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結構示意圖

三、課程內容

英語課程內容是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包含六個要素: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主題語境包括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涵蓋整個高中階段所涉及的主題內容,不分課程類別進行描述;其他五項內容要素均按照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類課程描述具體的內容要求。

1. 主題為語言學習提供主題範圍或主題語境,學生對主題題意義的探究應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最重要內容,直接影響學生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展的水準和語言學習的成效;

2. 語篇類型是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等不同類型的文體、以及口頭、書面等多模態形式的語篇:如文字、圖示、歌曲、音頻、影片等;

3. 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語篇和語用知識,學習語言知識的目的是發展語言運用能力,因此要特別關注語言知識的表意功能;

4. 文化知識包含中外文化知識,是學生在語言學習活動中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堅定文化自信的基礎;

5. 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看、寫等方面的技能。聽、讀、看是理解性技能,說和寫是表達性技能;

6. 學習策略主要指學生為促進語言學習和語言運用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學習策略的使用表現為學生在語言學習和運用的活動中,受問題意識的驅動而采取的調控和管理自己學習過程的學習行為。

四、附錄更新更全

1. 新《課標》增加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水準劃分》。

2. 2017版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的詞匯表共收入3000個單詞,含義務教育階段要求掌握的1500個單詞,高中英語必修課程應學習和掌握500個單詞,累計達2000詞。選擇性必修課程應學習和掌握1000個單詞,累計達3000。

3. 增加了按結構分類;主從複合句部分,增加了同位語從句;去掉了間接引語。

4. 增加了《教學案例及課文原文》,這些也是老師今後寫教案設計的范文參考。

5. 去掉了《功能意念項目表》及《話題項目表》。

語 文

一、學科核心素養

新課標提出了“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構建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

二、十二大課程目標

2017版課標則變為十二大課程目標,分別為:語言積累與構建、語言表達與交流、語言梳理與整合、增強形象思維能力、發展邏輯思維、提升思維品質、增進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美感體驗、鑒賞文學作品、美的表達與創造、傳承中華文化、理解多樣文化,關注參與當代文化。

三、課程結構

新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結構由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程構成。三類課程分別安排7-9個學習任務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面的內容始終貫串這三類課程。

四、學分與選課

必修課程8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6學分;選修課程設計12學分,供學生自由選。必修課程,每名高中學生必須修習;選擇性必修課程,學生根據個人需求與升學考試要求選擇修習;選修課程,學生可自由選擇學習。

五、明確學業品質

新課標增加了“學業品質”部分,明確學業品質是學生在完成本學科課程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學業品質標準是以學科核心素養及其表現水準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表現的總體刻畫。

本標準將學生的學習結果劃分為五個級別的水準。水準一和水準二是必修課程的要求,水準三和水準四是選擇性必修課程學習的要求,水準五是選修課程學習的要求。水準二是語文學科高中學業水準考試的依據,水準四是高校考試招生錄取的依據,水準五則是為對語文課程更有興趣的學生所設的較高要求,修習情況可供高校或用人部門參考。

六、兩大熱點

熱點一: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這次課標修訂的重點之一,語文課標最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各個部分:

● 內容更全

在“課內外讀物建議”部分,除保留原有《論語》《孟子》《莊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記》等文化經典著作,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各類古詩文,覆蓋先秦到清末各個時期。

● 分量更多

明確規定“課內閱讀篇目中,中國古代優秀作品應佔1/2”。

● 要求更高

在全面加強的同時,還設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專題,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作品深入學習研討。將原標準“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推薦篇目數量也從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學習要求。

熱點二:革命傳統教育

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是本次課標修訂的又一個重點。語文課標在革命傳統教育方面做到了“兩個結合”:

一是全面加強與專題學習相結合,在將革命傳統教育內容要求貫穿在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各部分的同時,還設立專門的“革命傳統作品”專題,集中學習研討。

二是廣泛閱讀與深入精讀相結合,要求學生在課內外廣泛閱讀革命先輩的名篇詩作,闡發革命精神的優秀論文與雜文,以及關於革命傳統的新聞、通訊、演講、述評等,課內外讀物推薦篇目涉及毛澤東詩詞,以及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艾青、臧克家、賀敬之、郭小川、周立波等一批作家反映革命傳統的作品,讓學生充分體會崇高的革命情懷。

同時,鼓勵有興趣的學生精讀“一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詩文專集”和“一部反映黨長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偉大歷程的長篇文學作品”,撰寫研究報告或文學評論,“深入體會革命志士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為民族解放事業英勇奮鬥、百折不饒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

數 學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實驗版的基礎上作了修訂,總體是繼承,刪減了一些內容,調整了內容的順序,注重了數學知識內部的邏輯性,使得整體內容更趨合理。

一、課程結構

高中數學課程分為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高中數學課程內容突出函數、幾何與代數、概率與統計、數學建模活動與教學探究活動四條主線,它們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課程,數學文化融入課程內容。

1、必修課程為學生發展提供共同基礎,是高中畢業的數學學業水準考試的內容要求,也是高考的要求。如果學生以高中畢業為目標,可以隻學習必修課程,參加高中畢業的數學學業水準考試。

2、選擇性必修課程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也是高考的內容要求。如果學生計劃通過參加高考進入高等學校學習,必須學習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參加數學高考。

3、選修課程為學生確定發展方向提供引導,為學生展示數學才能提供平台,為學生發展數學興趣提供選擇,為大學自主招生提供參考。如果學生在上述選擇的基礎上,還希望多學習一些數學課程,可以在選擇性必修課程或選修課程中,根據自身未來發展的需求進行選擇。

二、課程內容

(一)必修和選修內容的調整

常用邏輯用語、複數由原來的選修內容調整為現在的必修內容;數列、變量的相關性、直線線與方程、圓與方程由原來的必修內容調整為現在的必選修內容;

(二)內容的刪減與增加

刪去了必修三算法初步、選修2-2推理與證明以及框圖(文科)這三章內容,刪去了簡單的線性規劃問題、三視圖;“解三角形”由原來單獨的一章內容合並到“平面向量”這一章裡了。必修和必選修均增加了數學建模與數學探究活動。

(三)具體各章節內容的細微變化

1、必修課程

主題一 預備知識

預備知識包括了四個單元的內容:集合,常用邏輯用語,相等關係與不等關係,從函數的觀點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這四單元內容常用邏輯用語與相等關係和不等關係有變化外,其他內容與實驗版課標內容基本一樣。

變化的地方:

(1)刪減了命題及其關係——原命題、逆命題、否命題、逆否命題;

(2)刪減了簡單的邏輯連結詞“或”、“且”、“非”;

(3)增加了必要條件與性質定理的關係,充分條件與判定定理的關係以及充要條件與定義的關係;

(4)刪去了簡單的線性規劃問題。

主題二 函數

函數內容包括四個單元:函數的概念與性質,冪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三角函數,函數應用。這些內容與實驗版課標基本一致,僅有一些細微的變化:

(1)在函數的概念的內容中刪去了映射;

(2)在三角函數裡刪去了三角函數線(正弦線、餘弦線、正切線)

主題三 幾何與代數

幾何與代數內容包括:平面向量及其應用、複數、立體幾何初步。

這三章內容與實驗版課標要求大致一樣,有變化的是:

(1)將原來單獨的一章內容“解三角形”融入進“平面向量”這一章內;

(2)“立體幾何初步”刪去了三視圖這一內容。

主題四 概率與統計

內容包括:概率、統計。

內容的變化:

(1)概率中增加了隨機事件的獨立性;

(2)統計中刪去了系統抽樣和變量的相關性,將“變量的相關性”移到了必選修中“統計”這一章內;

(3)統計中新增了用樣本估計“百分位數”這一內容。

主題五 數學建模活動與數學探究活動

這個主題是新增的內容,要求學生以課題的形式來開展。課題研究過程包括選題、開題、做題、結題四個環節,要求學生撰寫開報告、研究報告和報告研究結果。

2、選擇性必修課程

主題一 函數

內容包括:數列,一元函數的導數及其應用

主要變化有:

(1)數學歸納法原來在推理與證明裡,現在放在數列裡,並且變為選學內容,不作為考試要求;

(2)在一元函數導數及其應用裡,刪去了生活中的優化問題和定積分

主題二 幾何與代數

內容包括:太空向量與立體幾何、平面解析幾何

主要變化有:

(1)太空直角坐標系以前是安排在必修2圓與方程裡面,現在將此內容放到了太空向量與立體幾何這一章內,這樣知識聯繫更加緊密,邏輯性更強;

(2)拋物線由原來的理解變為了了解,降低了要求;

(3)去掉了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係的表述。

圓錐曲線整體要求有所下降。

主題三 概率與統計

內容包括:計數原理、概率、統計。

其中,內容變化的有:

(1)概率中的超幾何分布由原來的“理解”變為“了解”,降低了要求;

(2)增加了全概率公式,提高了要求;

(3)統計中相關係數提高了要求,增加了樣本相關係數與標準化數據向量夾角的關係內容;

(4)將必修中的變量的相關性移到此,但刪去了統計案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