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基因檢測,追查癌症「開車手」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月4日訊(通訊員 魏驚宇)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除外傷外,幾乎所有的疾病都和基因有關係,癌症也是如此,惡性腫瘤就是因基因突變不斷積累而產生的。為什麼人體會產生癌細胞呢?就是癌症驅動基因作怪。

據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腫瘤治療中心副主任醫師馬芳介紹,驅動基因這個學術名字,來自英語DRIVER GENE,GENE為基因,DRIVER為坐在前面的司機或開車手。其含義為癌症基因這個「開車手」橫行直闖造成癌細胞不斷膨脹生長。

如何才能製伏這些引發癌症的「開車手」?馬芳表示,基因檢測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它可以從發現驅動基因到指導靶向、免疫用藥,到檢測治療效果、預測疾病預後實現了一條龍配套。

將狡猾「開車手」的路子堵死

據馬芳介紹,近些年來,國內外在腫瘤的基因檢測研究上長足進步,基本查清楚肺、腸、乳腺、卵巢腫瘤方面的驅動基因,例如與肺癌有關的驅動基因達8種之多,在治療之前,如果能檢測清楚是哪種「開車手」作亂,就可以針對性地治療,包括手術、放化療,更可以採用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精準消滅癌組織,可以大大提高戰勝癌症的水準。

要指出的是驅動基因這個「開車手」非常狡猾,當藥物把它的路子堵死後,它們就會再開闢一條新路,繼續作惡,已用過的靶向藥物或免疫藥物就不太靈了。在患者出現耐藥性之後,則可以繼續採用基因檢測的辦法,追查「開車手」的新路線,再次將它們的路堵死、把它們消滅。6年前有位老年婦女患肺癌晚期,手術後很快複發。我們對她進行基因檢測,發現她身上的EGFR基因突變,立即靶向用藥,病情很快穩定。但用了兩年靶向藥物之後,又出現反覆,癌細胞轉移到皮膚下面,再次進行基因檢測發現變異的驅動基因T790M,便有針對性地進行了三代靶向藥物的治療,取得明顯效果。

清查「開車手」是否有遺傳性

據了解,基因檢測的主要手段有兩種,一是癌症組織活檢,二是液體活檢。組織活檢標本準確率高,但對身體有所傷害。後者主要采測血液、腦脊液、尿液等,檢測方便,但準確率相對稍低。由於癌症基因這個「開車手」狡猾多變,在治療中可能要多次採用基因檢測,因此最佳辦法是第一次進行組織穿刺活檢,以取得最準確的結果。如果需要在治療過程中繼續動態檢測,則可以採用液體檢查,因為大的框架確定的情況下,液體活檢能保持準確性,並反映「開車手」的動態變化。

基因檢測目前推薦採用NGS(二代測序)這種「一次性平行檢查多個基因」的方法,也就是說一次檢測,將能檢查到的內容全部檢查到位。以檢測肺癌驅動基因為例,可以選擇一次檢測8個肺癌的驅動基因,或者50-60個罕見的突變基因,也可以檢測500-600個潛在可能驅動的基因。一次到位將應該檢測的,估計有可能存在著驅動基因的內容一網打盡,可以有效節約活檢的組織標本。

要檢測一種癌就查這種癌的驅動基因,何必要一次查這麼多內容?這不是增加檢測費嗎?對此,馬芳表示,這種檢測是很有必要的,它不僅可以檢測出直接產生癌症的驅動基因,還能查出潛在的危險,特別能發現是否有遺傳因素,一旦發現有遺傳驅動基因就應該讓患者的親友立即進行相關的篩查,有利於早期發現和治療癌症。8年前有位左半結腸癌患者在湘雅二醫院經手術、化放療後痊癒,但不久前發現其右半結腸出現了腫瘤,並伴有腸道多發息肉,這種現象很有可能患有「林奇綜合症」,也就是「開車手」會把癌細胞帶到胃、腸、子宮、卵巢等部位。我們立即對患者進行基因的「一次性平行檢測」,果然診斷這位老者患有遺傳性很強的「林奇綜合症」,立即安排他家人進行癌症篩查。

現在有些癌症的驅動機因還沒有完全掌握,例如肝癌、腎癌等,治療這些癌症的難度仍比較大,但並不意味著基因檢測對沒有發現「開車手」而對癌症無能為力。現在基因檢測手段不斷突破,除了驅動基因之外,還可以檢測免疫治療相關的正向和負向因子,如果正向因子表達明確,就可以對沒有尋找到驅動基因的癌變進行免疫治療。我們也深信,隨著基因檢測研究的不斷深入,肝癌、腎癌等癌症的驅動基因終將會被追查出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