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共享單車“崩潰史”:眼見它高樓起,宴賓客,樓塌了

文 | 鉛筆道 記者 李潔

對於小黃車ofo而言,這個冬天寒風凜冽。

近幾日,ofo的退押金事件愈演愈烈。截至18日晚9時,ofo線上排隊退款用戶數已超過1000萬,待退押金規模至少10億元。從線上延伸到線下,大批用戶在ofo位於中關村互聯網金融中心的總部排起長龍,討要押金。

今年4月,摩拜賣身美團後,曾經最大的對手ofo似乎成了共享單車劇幕中的獨角。舞台的聚光燈照射下,ofo的每一個動作均備受關注。

巨頭們尚且在泥沼中奮力自拔,兩年間死傷的中小玩家更是不計其數。城市裡廢棄單車的墳場,馬路邊一輛輛殘缺的單車,令人觸目驚心。

歷時兩年的共享單車風暴,吸引上百億資金,共70多家公司入局。雖然共享單車的故事還沒有走到結尾,但一眾看客們似乎已經猜到了結局。

老牌自行車廠的“救星”

2018年以來,至少有9家公司因合約糾紛將ofo告上法庭,其中涉及金額最大的是上海鳳凰自行車廠,涉及金額為6815.11萬元。這家曾經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輝煌過的自行車品牌,自從卷入了共享單車這場遒勁的龍卷風中後,一切都顯得身不由己。

30年前,自行車是女方結婚必備的三大件之一。當時,一輛自行車售價100多元,而一般工人的工資每月只有三四十元。這其中,鳳凰的二八單車尤其耀眼。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自行車漸漸退出主流出行方式。曾經的王者鳳凰也從人們的視野中逐漸消失。

在摩拜剛剛在上海問世時,鳳凰總裁王朝陽花了大半個晚上,在上海街頭巷尾找摩拜,“那時候就想弄清楚車子擺在什麽地方,是怎麽回事。”

面對洶湧而來的共享單車,傳統自行車廠們也想抓住風口,一躍翻身。相比於互聯網青年的衝勁兒,他們的心態更加穩健,個中風險和機遇顯而易見。經歷過風浪的他們深知,如今共享單車這艘船,是不得不上。

2017年5月,ofo與鳳凰車廠“聯姻”。這場“古典女郎”與“時髦小夥兒”的愛戀,為浮躁的共享單車注入了新鮮話題。

充滿童年回憶的鳳凰二八單車

“3天內做3台樣車,做出來了下單5000輛。”鳳凰的工人們連夜加班趕出了樣車。ofo對“嫁妝”甚為滿意,開始與鳳凰達成深度合作,還一起建立研發中心,對共享單車的車架、外觀、智能硬體等產品進行優化。此外,由鳳凰生產的ofo小黃車車身上都會貼上“鳳凰”的商標。

令人遺憾的是,時隔一年多,鳳凰就將ofo告上了法庭。

兩大巨頭的萌芽期

ofo創始人戴威曾說過:“到目前為止,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還沒有一個是真正影響世界的,但我認為ofo有這個機會。”

在遇見朱嘯虎之前,戴威的ofo只在校園裡活躍著。他們一路高歌猛進,意氣風發。

“每天每輛車的使用頻率是8次,每輛車成本200元,騎一次0.5元,兩個月便可回本。”他算了一筆账:校園一天可以達到200萬單,一年收入3億多元。“在A股上市沒問題。”戴威曾這樣說。

摩拜在2015年1月成立時,小黃車還沒誕生,戴威等創始人還在做騎行社。2015年6月,摩拜的原型車問世。同年11月,第一代200輛摩拜單車走下生產線,從想法到實現,幾乎用了一年的時間。與ofo不同的是,摩拜在一開始就將自己定位為以科技驅動的物聯網公司。

摩拜原型車問世的時候,正好是小黃車在北大校園推出共享計劃的時候。這個時期,可以算是小黃車的萌芽。

2016年1月底,在國貿三期大樓,戴威和朱嘯虎會面了。這次會面,戴威遇到了貴人。那年農歷新年過後,朱嘯虎不僅為ofo帶來了千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還撮合了戴威與天使投資人王剛、真格基金的相識。兩個月後,後兩者又為ofo帶來了新一輪融資。

“我們設想用三四年時間把高校都拿下,再慢慢往城市裡走,因為城市太大太複雜了。”戴威曾這樣設想。

在這場ofo和摩拜單車的競賽中,當第一輛摩拜單車出現在上海街頭時,ofo還在計劃著深耕校園。那時是2016年5月,ofo完成了B輪融資,領投方是經緯中國。戴威又招聘了200多個員工,希望到第二年春天,帶著已經摸索出經驗的ofo繼續複製擴張,進入2000個學校。

2016年8月,摩拜單車宣布進入北京時,戴威感到了危機。他親自在兩個城市街頭視察敵情,這個來勢凶猛的橙色單車已經開始俘獲越來越多的用戶。

戴威坐不住了,於是,他終於下定決心帶領ofo走出校園,擁抱城市。10月11日,ofo的第一批自行車正式出現在城市街頭。

在這一年的八九月份,ofo與摩拜的資本大戰愈演愈烈。大量的資本入場,使共享單車的火苗越燒越旺。

資本的瘋狂沒有停止,10月10日,ofo 宣布完成了八個月裡的第五次融資,即1.3億美元的 C 輪融資。三天后,摩拜也不甘落後,也公布了超過1億美元的 C 輪融資。

在這之後,雙方的融資較量呈現白熱化,資方幾乎囊括了大半個創投圈。既包括騰訊、阿里、滴滴等互聯網巨頭,也有金沙江創投、經緯中國、高瓴資本、中信產業基金、紅杉資本中國等一眾知名投資機構。

共享單車進入井噴期

2016年9月26日,投資ofo的金沙江創投朱嘯虎發表了“共享單車將在3個月後結束戰爭”的言論。然而,事情並非如朱嘯虎預料的一般發展。自9月開始,更多的創業公司入局共享單車。短短2個月,關於共享單車的創業產品已超過30種。

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開始進入共享單車市場,一同分食共享單車市場這塊蛋糕。這場大戰遠不止3個月可以結束戰鬥。

終於,共享單車在2017年上半年迎來了井噴期,成為最熱門的現象級風口,吸引諸多資本入局,僅上半年該領域就吸金上百億人民幣。

資本的充裕引發了共享單車們的投放大戰,以至於低成本的ofo由於大量投放,在市場佔有率上後來居上。根據相關數據顯示,ofo在2017年初超過了率先成名的摩拜,佔據了市場的頭把交椅。這導致了摩拜拋棄了它們引以為傲的3000元高造價自行車,轉而開始大量生產低價的Lite版單車,以實現市場的鋪量。

此外,ofo和摩拜也打響了價格戰。紅包車、免費騎、免押金的獲客方式,令本就盈利堪憂的共享單車模式更加依靠資本的輸血。2017年6月,ofo和摩拜背後的資方朱嘯虎和馬化騰還在朋友圈上演了一場口水大戰。

“因為自己還沒有盈利模式,才希望別人投資。”摩拜單車CEO王曉峰的一席話曾激發起巨大爭議。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一直頗受詬病。許多業內人士指出,這種重資產、高運營成本的模式對於創業者來說,路途凶險。

每小時1元、5毛的騎行的費用顯然不能覆蓋單車生產、運營、折損等各項成本,所以共享單車企業們從一開始就壓根沒想過通過騎行費用賺錢。

有業內人士分析,在資金鏈正常時,這是很好的收入管道。但之前所有倒閉的共享單車企業的一個共同教訓就是,當資金開始出問題,用戶又因為某種原因集中退押金時,挪用押金造成的資金窟窿,就會讓單車企業快速死亡。

共享單車泡沫破裂

事實上,自2017年開始,眾多共享單車公司倒在了補貼大戰的前半路上。自2016年底共享單車引爆創業潮以來,資本的蜂擁而至,讓共享單車的品牌和投放量在短時間內爆炸式增長。

甚至網絡上這樣調侃行業的火熱:“共享單車最大的困境不是模式,不是資金,不是團隊,不是規模,而是沒有顏色可選了。”

馬路邊的各色單車

這一熱火朝天的盛況開始在年中出現轉向。2017年6月13日,位於重慶的悟空單車在運營僅5個月後成為國內首家倒閉的共享單車公司,隨後酷騎單車、小藍單車、小鳴單車等相繼因資金鏈斷裂,宣告倒閉或託管。一些區域性單車企業更是曇花一現,有的產品僅上線17天便黯然退場。

與此同時,政府對於共享單車的態度也來了180度大轉彎。因過量投放、企業倒閉等問題,街頭出現大量廢棄閑置的共享單車,擠佔公共路線資源。

在共享單車發展初期,出於鼓勵新興經濟的目的,政府尚且可以容忍,但單車的投放一旦超過一定的限度,引發公共混亂後,管理部門也對共享單車展現出了“不友好”的一面。

從2017年7月起,杭州、廣州、上海、北京等地便陸續頒布規定,禁止共享單車企業投放新車。

即便對於頭部玩家,資本似乎也開始失去了耐心。2017年9月,ofo早期投資人朱嘯虎突然發聲,指出ofo和摩拜兩家共享單車企業“唯有合並才有出路”,一改此前“90天內結束戰爭”“沒有合並可能”的言論。

在兩家企業背後的大股東滴滴以及騰訊等多方的推動下,ofo和摩拜雙方高層開始頻繁接觸。然而,事態的走勢並未向兩家巨頭合並之路演變。

2018年,滴滴收購ofo的消息甚囂塵上。最終,戴威對於獨立發展的堅持,使得這次交易無疾而終。撕破臉的滴滴團隊上演了集體出走ofo的戲碼。

有人逆襲 有人身陷漩渦

在這場資本與企業的博弈之後,滴滴接盤小藍、推出“青桔”親自下場共享單車領域,阿里也在接盤朱嘯虎ofo股權後,再次押注哈羅單車,而此時深陷挪用押金風波的ofo反而略顯被動。

哈羅單車,這家成立於2016年9月的共享單車企業,成為了今年單車領域最富有的“孩子”。當同行在一線城市鏖戰正酣之際,哈羅單車選擇將戰線布局在二三線城市,迅速拿下多個二三線城市的獨家運營權。

10月25日上午,哈羅單車CEO楊磊在內部信中對全體員工確認,哈羅單車已與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合並。“我們幾乎最後一個入局,換做別的團隊,早就死了無數次了,但我們不僅活了下來,還拿到了決勝場最後一個遊戲資格。”

此前有投資人士曾表示,如果沒有資本和市場的過分關注,摩拜和ofo或許可以跑得更加穩健,因為避開風口,如今迎來逆襲的哈羅單車“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幸運”。

在2018年之前,哈羅單車更像是潛伏者的角色。楊磊曾坦言,“ofo和摩拜發明了共享單車,我是後來者。”

今年6月1日,哈羅單車獲螞蟻金服等20.6億元融資後,估值超23億美元。這個數字與摩拜被收購價格和ofo最新融資後估值相當。

然而,共享單車巨頭的現狀,市場的質疑,消費者的信任危機等等諸多問題,使得哈羅單車的未來,依然是霧裡看花。

共享單車一開始的重資產、高營運成本的設計似乎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委身站隊之後,ofo摩拜小藍們只會成為巨頭們眾多場景和流量入口之一。

“賣身”後的摩拜,雖然擺脫了10億美金的負債包袱,而選擇堅守的ofo能否走過這個冬天,仍是未知

風起,風落,換來的只是一聲歎息。這場維持兩年的百億金錢大作戰,在如今的共享單車困局中即將迎來終局。

/The End/

編輯 | 吳晉娜 校對 | 小西

如需轉載文章請聯繫鉛筆道微信客服號:小鉛筆(微信id:qianbidao2018)獲取授權資質,否則我們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