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憑實力單身的女青年,正成為影視劇偏愛的香餑餑

愛情與婚姻,是電視劇探討的永恆主題。這幾年“婚戀”題材層出不窮,是最受市場青睞的香餑餑之一。這些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女性從生活狀態到精神狀態,同時也為觀眾塑造了諸多經典女性形象。

在眾多女性群像劇,“大齡單身女青年”破題的關鍵。這些劇全方位描摹了不同出身、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女性形象,刻畫了不同選擇下的女性人生軌跡。下文中,我們挑選了四部極具代表作的女性群像劇:《粉紅女郎》(2003年)、《好想好想談戀愛》(2004年)、《歡樂頌》(2016年)、《誰說我結不了婚》(2020年),從它們出發,探索“大齡單身女青年”這一群像,影視化的痛點與難點。

女性群像“婚戀”表達,突破慣常思維是要點

早期有關“婚戀”的作品,女性角色基本圍繞“好妻子”、“好媳婦”、“好媽媽”進行演繹。比如,《媳婦的美好時代》《家的N次方》;而那些適婚年齡單身女青年,則被妖魔化為“剩女”、“打折商品”。比如,《咱們結婚吧》《大丈夫》。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電視劇聚焦於單身女青年“婚戀觀”的描摹。現代女性崇尚獨立自主,自尊自強,她們擁有一份自己熱愛的事業,也藝術地經營著生活,遊刃有余地平衡著工作與生活的美感。對於她們來說,婚姻不是人生的必修課,而是戀愛升華後的一種選擇。

首先來看開創了國內“女性劇”先河的《粉紅女郎》,這部劇講述了“結婚狂”、“男人婆”、“萬人迷”、“哈妹”四個單身女性的戀愛觀、婚姻觀、友情觀、家庭觀、人生觀。作品一夜爆火後,“女性主題”劇蔚然成風,也催生了一批跟風之作。比如,隨後播出的《律政佳人》以四個女律師的視角探討女性對愛情、婚姻、金錢、權力、時尚、男人、性等問題的困惑。

無獨有偶,豆瓣8.2分的《好想好想談戀愛》同樣是一部將女性 “婚戀觀”推向極致的作品,四個女主角譚艾琳、黎明朗、毛納、陶春是患難與共的閨蜜,是經濟獨立、人格獨立,自我支配意識強烈的獨立女性典範。但也是外人眼中的 “大齡剩女”。

雖同為女性群像劇,但實事求是地說,前幾年大火的《歡樂頌》對於愛情和婚姻的探討並沒有“如雷貫耳”,“五美”家庭背景、成長閱歷各不相同,上演了五種不同的人生。而她們的婚戀觀,與“世俗”態度等量齊觀,無論是古靈精怪的曲筱綃,還是商場精英安迪,她們的感情軌跡,也都沒有背離世俗的軌道。

最近播完的《誰說我結不了婚》,以3位30+女性為切入,塑造了不同人生狀態的女性形象,剖析當代都市女性單身狀態的人生故事和情感態度。出發點雖好,但喊著“不結婚”的口號背後,卻有幾分“恨嫁女”的“內味兒”。

同樣是聚焦“女性主題”,與《粉紅女郎》《好想好想談戀愛》相比,《歡樂頌》《誰說我結不了婚》中單身女性的生活更加立體化,更為側重女性戀愛之外的生活,關於原生家庭的探討,關於職場晉升的桎梏,關於對社會焦慮的回應……都有所延伸,這種情節重心上的調整,無疑更符合當下的女性主義觀念。

流水的婚戀觀:有人慎獨、有人戀愛腦、有人不婚主義

從年齡分布來看,四部劇中的女性形象均屬於“輕熟女”,這個年齡段的女性年輕且不失成熟韻味。與此同時,她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生活、職場、情感問題。如何權衡事業與愛情,如何找到理想的Mr.Right,如何跟異性建立並保持親密關係……有關成長、職場與戀愛、婚姻的命題,是電視劇增強矛盾和衝突的重要手段。

《好想好想談戀愛》與《誰說我結不了婚》中的女性形象年齡普遍大於《粉紅女郎》與《歡樂頌》,這與劇集立意有關,前兩部劇直接從“大齡單身女青年”的婚姻問題出發,探討現代都市獨立女性在感情、生活和事業上所面臨的困惑。後兩部則更像都市 “浮世繪”,借用四美合租、五美合租等形式,召集“群像”描摹當代社會中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都市女青年圖鑒。

從職業身份來看,四部劇中的女性形象均為職業女性。而且不同年齡、不同家庭出身、不同教育程度,她們在職場中所擔任的職務也不同。《粉紅女郎》中,結婚狂是幼兒園老師,萬人迷是化妝品推銷員,男人婆是打工妹,哈妹是迪斯科舞廳DJ。《好想好想談戀愛》四位主演的工作分別是書吧經營者、製作人、設計師、造型師……

相比《歡樂頌》的投資公司高管安迪、《誰說我結不了婚》的金牌編劇程璐,《粉紅女郎》和《好想好想談戀愛》的女性職場更為普通和平凡,更接近普羅大眾。即便是同為“女強人”人設,何茹男與安迪的職位也不可同日而語。這也說明,隨著時代在發展,經濟在騰飛,人們觀念在轉變,女性在現代社會的地位逐步提高,女性在職場中的競爭力也越來越強。

從婚戀觀來看,每部劇都有對婚姻和愛情十分渴望的“戀愛腦”,比如《粉紅女郎》中的結婚狂方小萍,《好想好想談戀愛》中想要婚姻美滿家庭幸福的陶春,《歡樂頌》裡被愛所傷的邱瑩瑩,《誰說我結不了婚》中愛而不得的丁詩雅。憧憬愛情和婚姻,有的勇敢追愛,不斷受挫,有的苦苦等待,不肯輕言放棄。

與上面三位“因為愛,所以愛”的女性形象相比,《歡樂頌》中樊勝美“以愛謀食”的婚戀觀雖然不是當下社會的主流思想,但她“撈女”的標簽卻深入人心,這也是當下社會的一種折射,由於原生家庭的影響,她渴望愛情,但又不得不利用“愛情”換取“麵包”,人物身上的矛盾性,具有一定悲劇色彩。

如果說“戀愛腦”是女性群像的重要配置,那麽還有一類追求本性、重在體驗,對愛情、婚姻洞若觀火,不受任何條條框框束縛的“慎獨”者。她們是《粉紅女郎》中的萬人迷,《歡樂頌》中的曲筱綃,《好想好想談戀愛》中的黎明朗。她們不在單純地追求愛情或婚姻,而是更注重生命的體驗與求索。

還有一類,則是堅定的“不婚主義者”,比如《好想好想談戀愛》中的毛納,《誰說我結不了婚》中的田蕾。後者是一門心思想要攻事業的職場女強人,人物一出場便拋出她的硬核婚姻觀,“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裡,我最喜歡的是成功。而女人邁向成功的捷徑,就是放棄婚姻。”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不婚主義”旗幟高揚,但劇情最後,她們都“不能免俗”地走向了婚姻殿堂。縱然花好月圓,也難免陷入俗套。

“婚戀”主題劇大熱,觸到了哪些社會痛點?

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詞條公布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2.4億單身成年人,平均結婚年齡27歲,一線城市更推遲到近30歲。超過7700萬人處於獨居狀態,預計2021年將上升至9200萬。隨著晚婚日益普遍,“單身經濟”強勢崛起,觀眾對大齡單身女性的態度,也從曾經千夫所指的“大齡剩女”,逐漸演變為“勝女為王”。可以說,無論是社會環境還是女性個體,對大齡單身女性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

在影視劇中,有哪些關於大齡單身女青年的“婚戀觀”議題被關注到?首先,是“社會對大齡單身女性根深蒂固的偏見”。在《誰說我結不了婚》中,像程璐這樣事業有成、顏值頗高的成功女性,卻被婚介機構當做“滯銷貨”,“三十五歲以上的女性配對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二”、“是美女、事業有成、還過了三十五,這在相親過程中,是最大的三個不利條件”……

其次,是“婚姻和愛情應不應該講究門當戶對,應不應該將就?”《誰說我結不了婚》三位女性之所以“剩下”,是因為她們主張“寧缺毋濫”的婚戀觀,不是不能結婚,是不能隨意將就結婚。在《粉紅女郎》中,萬人迷也一語道破自己單身的緣由,“其實我一直都在選擇,只不過我的頭腦比較聰明,能夠馬上認清對方的真面目,及時發現彼此自己不合適的地方,沒有陷進去之前就拔腿拜拜,不至於踏著自己的鮮血,痛苦地過上婚姻生活。”

第三,是“大齡單身女性所面臨的生活壓力、社會催婚壓力”。幾乎在每一部和“婚戀”相關的電視劇,都少不了“催婚族”的存在,在《歡樂頌》中,關雎爾作為剛入職場的“小萌新”,每次過年回家都難逃“家族式催婚”。在《誰說我結不了婚》中,程璐的媽媽自然挑起了“催婚”重擔,這些催婚敘述,反映出社會對當下的戀愛、婚姻現狀的焦慮。

最後,今天的女性群像劇或其他婚戀劇,對大齡單身女性的囚徒困境和掙扎心態確實已有涉獵和描摹,而對她們的風情與智慧,魅力與韻味,卻刻板印象嚴重。比如,很多劇為了凸顯大量單身女性的風采,常常通過安排她們與小奶狗的“年下戀”來豐富情節,《完美關係》中的斯黛拉如是,《誰說我結不了婚》中的程璐亦如是,這些橋段難免走入俗套……其實,入不入戀愛與婚姻的“圍城”,是她們每個人的選擇,生活沒有模板,甲之蜜糖也可能是乙之砒霜。但活得自由,活得精致,活得漂亮,卻是每個女性該有的風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