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昔日王者海正藥業賣房自救 困獸之鬥能否扭虧為盈?

作者:甘樂

編輯:遠風

審校:一條輝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海正藥業是一家中國領先的原料藥生產企業,是國內最大的抗生素、抗腫瘤藥物生產基地之一。自2000年上市以來一直在行業內很強的影響力。但是從公司2018年旗下子公司年報數據來看,公司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艱難時刻。

2018年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01.87億元,同比下降了3.6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4.9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虧損高達6.12億元,同比擴大了332.50%。

醫藥企業“兩票製”的相關政策全面推廣以來,旗下子公司瀚暉製藥原瑞海採購輝瑞的產品再銷售業務變更為輝瑞的直發銷售,而瀚暉製藥負責推廣業務,這就讓報表數據上的收入大幅下降同時省醫藥公司的分銷和原料業務下降。

將時間軸拉長,海正藥業困境已不是2018這短短一年所產生,連續四年的扣非後虧損早已讓海正如履薄冰。好在2015-2017年間,政府補助和處置非流動資產損益以及其他投資損益等營業外收入讓海正藥業得以勉強度日。

賣房自救實為東施效顰,著手研發卻又內憂外患

說到海正藥業的負債,早在2015年時便已突破百億,直至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達到了144.75億元負債,這一路上海正藥業日子必然是不好過的。對比昔日老夥計恆瑞醫藥的11%負債率,海正藥業66.24%的數據實在讓人不敢恭維。60%以上的負債率已經踏過了合理數據邊界線,而企業的資金周轉能力也隨之深陷泥沼。

放眼近幾年的財務狀況,海正藥業從一個青年才俊淪落到靠“低保”度日的企業,這一切都源於2014年的分水嶺。

2014年以前的海正藥業,如日中天,畢竟僅僅只是依靠輝瑞,企業就能活得有滋有味。核心產品特治星能夠強有力地拉動海正藥業的業績增長。但是成也輝瑞,敗也輝瑞,2014年的輝瑞工廠改造成為了海正藥業的業績滑鐵盧。以特治星斷貨為導火索,海正藥業的利潤一路低走,疲軟態勢也延續至今。讓也投資者們唏噓不已。

在此之前,海馬汽車上演賣房續命的神奇手段之後,海正藥業也有樣學樣,將33處房產以九千萬的價格變賣,此外海正旗下子公司海正杭州公司也將其新建辦公大樓已2.9億元底價公開掛牌出售。但是相比較企業多年積攢下來的百億負債,這區區幾億資產實在是杯水車薪。

企業已經進入疲軟頹勢,想要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技術革新自然就是最立竿見影的選擇。最近三個完整會計年度研發的投入來看,從16年的7.75億元,17年的8.44億元再到18年的10.3億元,整體呈現出不斷增加的形態,並且也遠高於同行業投入程度。

海正斥巨資重點開展的項目創新藥海澤麥布和生物類藥埃達木單抗,雖然從單品角度來看市場空間算是樂觀,但是於國內而言,同行競爭是相當激烈的,就目前而言,與之相同的研發企業已經多達26家,這其中也不乏基礎較好,研發高效的企業。因此海正選擇走這條布滿荊棘的小路,前途尚未可知。

除此之外,海正研究所涉足的領域還有很多,這也正是他的另一個問題所在。多而不精的研發現狀絕不能拯救海正藥業的水生火熱,同質化的產品也並不能讓整個企業脫穎而出。好在海正藥業現如今已經終止了不少無意義的資本化研發項目,讓研發的方向更為專精,進程更為高效。

困獸之鬥,能否扭虧為盈?

面對公司業績的不斷下滑,企業也是想盡辦法來改變現狀。從變賣家財,到加大科研力度,做到了無所不用其極。

而海正近期最大的手筆,則是轉讓持有參股子公司浙江導明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的剩餘20.24%股份。

從海正藥業口徑,本次股權轉讓為導明醫藥為實現境外上市而實施的股權重組整體方案的一部分。股權的轉讓從某種角度上來講,有利於加快導明醫藥的境外上市速度。不過對於海正醫藥而言,更重要的是能夠收回前期部分投資,這對於水深火熱的海正藥業而言算是雪中送炭。

無獨有偶,就在6月21日,海正藥業控股子公司浙江海正博銳生物製藥有限公司,擬通過引進社會資本的方式對其實施增資擴股及部分老股轉讓。旨在加速單抗類生物藥的發展,確保重要項目藥品的研發項目,增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畢竟以從事項目來看,單抗藥物研發對於時間人力物力都有較高的投入要求,這番戰略投資者的引入能夠有效緩解公司的資金問題,但是從反面來看,海正藥業對海正博越的持股比例下降至42%,從而失去了實際控制權。

雖然以上的一攬子自救計劃能夠讓海正藥業解決一些燃眉之急,但是從長遠來看,利用閑置資產套現絕不是長久之計,企業的困境不可能僅僅隻依靠幾處房產和部分股權投資就得以盤活,要在市場中存活下去,更需要正確的長期發展戰略和具體的戰術執行計劃。

即便是資產套現後的充足流動資金,也需要有效的加以利用,讓現金流將整個企業的效率抬升起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