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看了2018年的影視成績單,我們發現演技並沒有那麽重要

作者|劉小土

編輯|李春暉

2018年娛樂圈選關鍵詞,“演技”絕對榜上有名。

光是《演員的誕生》一檔綜藝,就讓我們見識了“演技炸裂”、“劇拋臉”、“情感克制”、“一秒入戲”等花式點讚;也學會了“毀容表演”、“凍齡演技”、“毫無靈魂”、“表情缺失”等高水準吐槽。

當談論演技成為新風尚,網友們衡量明星、影視作品的關鍵指標也應運而生。一時間,戲骨、戲癡的人設廣受好評,周一圍、任素汐、翟天臨憑借舞台表現圈粉走紅。而飽受詬病的撲街劇,觀眾往往認為演員的演技問題難辭其咎。

既然觀眾如此看重演技,是否意味著戲骨級別的演員擁有更多出鏡機會?而主角演技一般的影視作品毫無出頭之日?

好像並非如此。圍觀群眾心目中的實力派演員,依然被市場選擇性忽視。而從今年的收視情況看,主角演技分明被諸多抱怨的劇集,卻也不妨礙脫穎而出,俘獲群眾芳心。

“我演的東西沒人看”

“我沒有機會的,影視作品也沒有我的活兒,我演的東西沒人看。”濮存昕雲淡風輕的這番話,卻勾起網友的激情熱議和無限感慨,迅速登上熱搜。

很快,“流量為王,戲骨下台”、“市場的畸形選擇,真讓人無奈”、“戲骨老矣,尚有活否”的說法層出不窮,甚至又掀起了流量粉和演技粉的對撕。

其實濮存昕也是媽媽輩心目中的流量明星,堪稱師奶殺手,曾參演過《來來往往》《推拿》《一輪明月》《最愛》等影視作品,手握“金雞獎最佳男主角”、“華表獎優秀男演員”、“金鷹獎觀眾喜愛的男演員”等重磅獎項,名副其實的演技派。

談及為何沒戲演,濮存昕歸因於當下電影和電視劇的生態問題。

“影視行業的迅速發展,我自己自然就不存在任何商業價值了,這是實話。再加上近些年也沒有發現有適合自己的題材,隨著拍文藝片的導演越來越少,我也因此沒有了拍影視劇的考慮。”

從濮存昕的言辭中,不難發現他的選劇邏輯裡,有濃厚的文藝情結。其實,文藝片在哪裡都是小眾類型。濮存昕面臨的窘境,並不只是市場“追逐流量”的結果,也包含其個人選擇。

而濮存昕式的戲骨危機,在不少演員身上上演。張豐毅淪為醬油角色,李幼斌、陳道明、陳寶國等一線影帝也各尋出路,而女星的中年危機尤為明顯,姚晨、楊蓉、王媛可都先後表達過女演員的焦慮。

每當這種情況傳出,圍觀群眾大多將此歸咎於“流量為王”。不可否認,國內熱捧流量鮮肉、當紅小花,著實壓縮了實力派演員的生存空間。但隨著“流量”參演的大量影視作品撲街,流量明星的數據神話也開始去魅,倒是一些卡司平平的中小成本作品成功上位。

細究其因,戲骨沒戲演,受影視劇類型、觀眾審美影響更深。內地影視劇中女性形象單一,不是少女就是老媽,斷層式需求導致曾經活躍螢幕的女星到了年紀,就直接淪落到無戲可演。

至於觀眾,他們雖然口頭高呼演技派,身體卻被劇情需求所主導。只要找準核心閱聽人的審美,嶽麗娜都能再戰一百年,《娘道》創下的收視便是明證。

你真的看演技嗎?

《娘道》,今年電視劇最大的黑馬。雖然爭議頗多,但也未能阻擋它拿下年度收視第二。

豆瓣上,不看《娘道》的網友們打出了2.5的低分,評論區中吐槽劇情的比比皆是。總而言之,內容封建、情節狗血,男尊女卑的思想引起強烈不適。電視機前,《娘道》卻引發了中老年用戶的情感共鳴、圈粉無數,硬糖君的老媽也是貢獻收視的一份子。

主要是劇情很牽動人心,很想知道她和孩子最後的命運,感覺母愛很偉大。”談及追劇原因,朱阿姨(化名)對硬糖君說。

她也道出了眾多觀眾的心聲。雖說在年輕網友看來,《娘道》的劇情稱得上天雷滾滾,但該劇卻擁有中老年觀眾喜歡的緊致節奏和情節走向。

有趣的是,圍觀群眾和《娘道》忠實觀眾並非水火不容,至少在對演員演技和顏值的認知上,兩大群體的觀點不謀而合:一言難盡。

在《娘道》中,大女主嶽麗娜的表情通常切換在“毫無波瀾”和“過度浮誇”兩種畫風,感染力極度缺乏。如果單看個人畫面,滿屏大寫的尷尬,整張臉就只有嘴巴在動,台詞功底也是朗讀水準。就像網友吐槽的,就這表現還不如群演,甚至不如某些鮮肉。

但即便演技和整容臉同時堪憂,仍然不妨礙《娘道》劇迷看得津津有味。其實吧,我們的觀眾真不算挑剔。

而網劇年度排行榜榜首《延禧攻略》,細究起來,不少主要演員的演技也是槽點滿滿,質疑聲不斷。

最先受到關注的當屬譚卓飾演的高貴妃。高貴妃的言行舉止都異於常人,自帶誇張唱戲風格,嬉笑怒罵浮於表面,讓不少觀眾難以適應,彈幕中質疑聲頗多。有人覺得這是結合人設的藝術處理、獨具匠心,也有人覺得這跟流量小花的橫眉瞪眼術如出一轍。

一時間,網上就引發了“高貴妃演技水準高低”的觀點論辯。知乎上“如何評價《延禧攻略》裡的高貴妃”收獲了上百評論,甚至引來了譚卓本人作答。

譚卓的回應中,將誇張表演歸結於高貴妃的人設需求。高貴妃飛揚跋扈而且愛好唱戲,走路搖擺是區別於常規妃嬪,更好地詮釋她骨子裡叛逆。而說話誇張,是因為高貴妃熱衷唱戲,並把這種腔調變為日常。

即便是業內人士,都難以在“斯坦尼體系”和“布萊希特”兩大表演理論中決出高下,演員和角色之間是相互融入還是理應有離間感,並沒有標準答案。

總得來說,隨著劇情發展,高貴妃囂張且可愛的人設相當吸粉,大眾則順理成章將演技論戰從高貴妃轉移至吳謹言飾演的魏瓔珞。

吳謹言的演技,沒有太多爭議,水準大概就是“能看”。

觀眾清楚知道她在演,而且深挖細節,演的痕跡還挺明顯。因此,魏瓔珞的片段也成為群眾惡搞素材,她的“吃麵式”演技成功登榜熱搜。此外,富察傅恆、袁春望等角色的演技,也是觀眾討論重點。

即便大女主和一系列重要角色的演技都不怎麽受肯定,並不妨礙《延禧攻略》依然斬獲180多億的播放量,超過了同為清宮劇的《如懿傳》。

事實上,《如懿傳》女主周迅的演技更受觀眾認可,被稱“高級”。當然,也有網友跟硬糖君一樣眼拙,似乎無法從眼神中參透太多情緒,反倒更適應佘詩曼的TVB式誇張演技。

說到底,電視劇其實是“編劇的藝術”,一看劇情、二看人設。再有合適的配音演員注入靈魂,演員但凡不是表現奇差,觀眾都能買單。

爆款的邏輯

為什麽沒有流量明星、演技也不行的《娘道》、《延禧攻略》,在眾多劇集中突圍走紅?從評論和口碑來看,劇情優勢或許是起製作爆款的重要邏輯。

其實,偶像和演技間並沒有難以跨越的鴻溝。韓劇中也頻繁採用流量明星,不也推出了《來自星星的你》《繼承者們》等全球熱劇。

演技雖然可以錦上添花,但難以雪中送炭,影視作品撲街的深層原因還是劇本。

《娘道》《延禧攻略》的閱聽人略有不同,但都滿足了核心觀眾對“爽劇”的需求。《娘道》的爽感源於母愛主線下,好人和壞人間的博弈。而《延禧攻略》的爽感則是主角打怪更新,如同遊戲般的體驗。

眾多撲街大劇,都過度關注畫面呈現、服裝設計和演員陣容等,卻劇情拖遝、平淡無奇,絲毫不能激起觀眾的追劇欲望。你可以留意下,一旦劇集宣發的重點都放在“電影質感”“藝術情懷”等字眼上,一般都難逃撲街命運。

你是電視劇哎,做好本職工作不好嗎?幹嘛天天追求“電影質感”,那我直接看電影得了。而如此快節奏的生活下,誰願意耐著性子感受五六十集情懷?觀眾要看的是情節引人入勝的影視作品,又不是電腦桌面。

《天盛長歌》開播前,“倪妮+陳坤”的演技派陣容讓觀眾充滿期待。可上線後,收視很快敗下陣來。《天盛長歌》的失敗,剪輯和導演難逃乾系。導演過度追求電影感,頻繁採用電影鏡頭語言,虛虛實實讓人難以琢磨,無法契合電視劇的觀劇邏輯。而剪輯不當,也造成主線缺失、劇情拖遝,讓觀眾不知所雲——誰看電視還非要動腦子啊。

同期的《香蜜沉沉燼如霜》則戰果頗豐。相對而言,《香蜜》節奏快,能夠讓觀眾很快接受主角設定,並激活了他們對劇情走向的討論欲望。

不過《香蜜》中後期也因為情節注水、配角加戲,遭受劇粉回踩,口碑下跌,上演了“編劇甩鍋”、“製片人炮轟編劇”的撕逼戲碼。

顯然,一部爆款劇的誕生需要製作方清楚知道自己在為誰拍劇,劇情推進、爆點設定以及演員陣容缺一不可。

群眾在呼喚演技派,但演技和流量一樣,也並非可以“獨立打天下”的存在。甚至“演技”還不如“流量”,人家流量粉絲能為了看偶像而忍受糟糕的劇情,但你會為“演技”如此買單嗎?還是踏實做劇吧親,流量和演技都不能真正“擔收視”,只有好內容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