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司馬懿率兵追擊,為何遇到薑維卻不戰而退,原因並不複雜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四回,發生在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後,相關人物分別為司馬懿和薑維。原文如下:

忽然山後一聲炮響,喊聲大震,只見蜀兵俱回旗返鼓,樹影中飄出中軍大旗,上書一行大字曰:“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懿大驚失色。定睛看時,只見中軍數十員上將,擁出一輛四輪車來;車上端坐孔明:綸巾羽扇,鶴氅皂絛。懿大驚曰:“孔明尚在!吾輕入重地,墮其計矣!”急勒回馬便走。背後薑維大叫:“賊將休走!你中了我丞相之計也!”魏兵魂飛魄散,棄甲丟盔,拋戈撇戟,各逃性命,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過了兩日,鄉民奔告曰:“蜀兵退入谷中之時,哀聲震地,軍中揚起白旗:孔明果然死了,止留薑維引一千兵斷後。前日車上之孔明,乃木人也。”懿歎曰:“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因此蜀中人諺曰:“死諸葛能走生仲達。”司馬懿知孔明死信已確,乃複引兵追趕。行到赤岸坡,見蜀兵已去遠,乃引還,顧謂眾將曰:“孔明已死,我等皆高枕無憂矣!”遂班師回。一路上見孔明安營下寨之處,前後左右,整整有法,懿歎曰:“此天下奇才也!”於是引兵回長安,分調眾將,各守隘口,懿自回洛陽面君去了。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薑維率領北伐大軍向漢中撤退。司馬懿派夏侯霸來到五丈原一帶進行偵查,得知北伐大軍已經離開,判斷諸葛亮已經病逝,於是率部緊追。不過,諸葛亮在病逝之前早已料定司馬懿追趕,提前命人製作了一個與自己一模一樣的木質雕塑。等司馬懿大軍來到時,薑維推出這尊雕塑。司馬懿誤以為諸葛亮尚在人間,倉皇撤退。薑維等人趁機一陣掩殺,殲滅了不少敵兵。事後,蜀中百姓編出了一句諺語譏諷司馬懿:“死諸葛能走生仲達。”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司馬懿口中的“高枕無憂”, 意為頭枕在枕頭上面,舒服的睡安心覺。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史記·張儀列傳》中的“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

小說中描述的這一段司馬懿追擊失敗的故事情節,是真實的歷史事件,不過其中卻有一些虛構的成分在內。真實的歷史是怎樣的呢?《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中有著明確的記載。該傳稱:“楊儀等整軍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薑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將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於是儀結陳而去,入谷然後發喪。宣王之退也,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從這段記載來看,雖然追擊失敗,但司馬懿大軍也並未出現損失。小說中所謂的司馬懿抱頭鼠竄的場景自然是作者為了渲染諸葛亮的智慧而特意虛構出來的。

在司馬懿與諸葛亮的數年交鋒中,司馬懿一向采取穩打穩扎,從不冒險的戰術,為何此次北伐大軍撤退時會突然率部追趕呢?其中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與諸葛亮在此次北伐中的戰略戰術有關。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載,在之前的數次北伐中,諸葛亮的糧草、物資供應都是從漢中運輸到前線,也有因此造成了戰爭打響不久,諸葛亮的糧草、物資供應便出現短缺的現象。而在此次五丈原北伐期間,諸葛亮針對這一弊端采取了新的應對方法。該傳稱:“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此舉的目的很明確,是為了在五丈原地區與司馬懿長期周旋。

對於諸葛亮的企圖,司馬懿是非常清楚的。針對諸葛亮的這一做法,司馬懿的對應之策也非常明確,以重兵駐扎五丈原周邊地區,抵禦諸葛亮的攻勢,將戰爭拖入相持階段。在這種局面下,任何一方的退讓都會造成全線受製。因此,當北伐大軍放棄五丈原及屯田之地時,儘管司馬懿並不知道諸葛亮已經病逝,卻很容易判斷出諸葛亮北伐大軍出現重大變故,不得不撤退全線撤退,他才會率兵追趕。

從整個事件來看,薑維率部迎擊司馬懿,司馬懿立即下令撤退,這也是他一貫的風格,堅決不與北伐大軍進行戰略決戰,而是穩打穩扎,將北伐大軍拖垮。司馬懿坐鎮西北之後,就一直采取這套戰略戰術。世人都以為諸葛亮用兵謹慎,其實司馬懿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出兵追擊,是因為察覺到北伐大軍出現重大變故。而面對薑維的正面迎擊,司馬懿又回到了不與北伐大軍發動戰略決戰的固定戰術上。因此,司馬懿這才會下令全軍撤退。從戰術的角度上看,司馬懿的這個決定無疑是正確的。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