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尷尬新三板:今年近400家摘牌、超40家IPO“撤退”

  4月19日,新三板企業和力辰光發布公告稱,公司已領取了《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終止審查通知書》。4月3日,和力辰光向證監會報送了申請撤回上市申報檔案,擬終止本次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

  作為新三板的明星企業,和力辰光已成功運營、出品、製片、製作、行銷並完成的影視作品包括《飛越老人院》、《最好的我們》、《歸來》、《老男孩之猛龍過江》以及《小時代》系列等。和力辰光在新三板掛牌兩個月便積極申請IPO上市曾引發業內關注,如今,已排隊9個月卻突然放棄,其給出的理由是“調整上市計劃”。

  4月17日和18日,新三板企業愛用寶和百川環能相繼宣布終止上市輔導。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與和力辰光一樣撤材料的企業不在少數。4月13日晚間,證監會公布了2018年度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終止審查企業名單。截至4月12日,今年以來累計113家企業撤回IPO材料。而這113家申請終止審查企業中,新三板企業的佔比超過了30%。

  此外,摘牌企業也在增多,根據choice金融終端數據,2017年新三板企業摘牌數量709家,2018年以來至4月19日,新三板企業摘牌數量為386家。

  和力辰光撤材料,業績依賴郭敬明和樂視影業

  4月3日,和力辰光發布公告稱擬調整上市計劃,終止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並撤回相關檔案。這是繼新麗傳媒、開心麻花之後,又一家宣布撤回IPO申請的影視公司。根據WIND數據,截至4月20日,42家新三板企業終止審查。

  和力辰光的主營業務包括:影視製片業務、影視製作業務、影視行銷業務及影視服務業務。其在招股書中明確表示,公司當前盈利主要由郭敬明導演的《小時代》系列電影貢獻,公司對郭敬明團隊具有一定的依賴性。

  招股書顯示,僅就商業植入業務來看,在《小時代》系列電影的商務運作中,和力辰光該項業務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1-8月分別實現收入43.69萬元、663.39萬元和990.86萬元。

  和力辰光還享有《小時代》系列電影的票房分账收入。根據招股書,2013年、2014年、2015年1-8月,公司獲取《小時代》系列電影的票房分账收入分別為3411.71萬元、11437.37萬元、9715.74萬元。上述分账收入分別佔和力辰光當年營收的84%、73.5%、77.5%。

  在申請IPO期間,和力辰光三次對財報數據更正,根據更正後的數據,2014年、2015年、2016年,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3187.63萬元、6019.41萬元、1.49億元。

  對郭敬明的過度依賴,導致和力辰光2017年的業績嚴重滑坡。根據2017年半年報,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390.76萬元。公司毛利率降至6.88%,2016年同期該數據為33.14%。和力辰光方面的解釋是:主要是作為2017年上半年實現收入主要來源的《爵跡》、《青雲志2》分账收入較低導致。電影《爵跡》改編自郭敬明的小說,該片導演也為郭敬明,出品方為樂視影業。

  和力辰光與樂視影業也有諸多合作。2013年、2014年、2015年1-8月的營業收入中,樂視影業均位於和力辰光的前五大客戶中,同期佔公司全部營業收入分別為13.23%、74.70%、80.54%。

  樂視欠款風波,就影響到了和力辰光。根據2017年半年報,和力辰光對樂視網資訊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西藏樂視網資訊技術有限公司的應收账款為5338.5萬元,並且已經全部做了壞账準備。

  和力辰光也試圖降低客戶集中度高的風險,其方式之一是拓展新業務,即“建立一個涵蓋上下遊產業鏈的IP增值與服務平台,包含碎片化影片、網絡劇、電影系列、電視劇、IP衍生授權等多個方面。”

  IPO審核門檻提高,新三板企業“轉板”難度增加

  和力辰光在新三板掛牌兩個月之後就開啟了上市計劃,本次終止IPO後,下一步是摘牌還是調整之後重新排隊衝刺IPO?4月18日和20日,新京報記者致電和力辰光,電話未能接通。

  有業內人士分析,和力辰光終止IPO的主要原因是2017年業績不佳。3月29日,和力辰光發布了“關於2017年年報延期披露的提示性公告”,將2017年年度報告及相關公告披露時間延期至4月27日。

  今年以來,與和力辰光一樣撤材料的企業不在少數。4月13日晚間,證監會公布了2018年度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終止審查企業名單。名單顯示,截至2018年4月12日,2018年以來累計113家企業申請終止審查,僅3月30日一天就有38家企業撤材料。這113家終止審查企業中,新三板企業佔比超過了30%。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表示,“目前,不論是新三板還是所有企業的過會率都在大幅下降,因為IPO審核門檻明顯提高了。”

  撤材料背後,“IPO的隱性淨利潤標準”被頻繁提及。北京一家大型投行人士介紹稱,“業內流傳證監會的新要求,一是IPO在審企業,近三年淨利潤合計要超過1個億,且最後一年超過5000萬;一是IPO新申報的企業,主機板要求最近一年淨利潤超過8000萬,創業板不低於5000萬。”

  對此,付立春表示這種說法也有耳聞,但他認為企業不敢上會和大批撤材料主要還是受限於企業的規範性和持續經營能力。付立春認為,不應用A股的標準來衡量新三板市場,新三板企業品質參差不齊,目前的大批摘牌和撤材料是企業分化過程中必然會經歷的。

  財務真實性是發審委關注的重點之一。記者發現,和力辰光不僅2017年上半年業績大幅下滑,且曾三次修改財務數據,涉及金額較大。

  IPO審查趨嚴的同時,企業上市失敗後的成本也在增加。今年2月,證監會官網發布了《關於IPO被否企業作為標的資產參與上市公司重組交易的相關問題與解答》,指出:將區分交易類型,對標的資產曾申報IPO被否決的重組項目加強監管:對於重組上市類交易(俗稱借殼上市),企業在IPO被否決後至少應運行3年才可籌劃重組上市;對於不構成重組上市的其他交易,將加強資訊披露監管,重點關注IPO被否的具體原因及整改情況、相關財務數據及經營情況與IPO申報時相比是否發生重大變動及原因等情況。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IPO“堰塞湖”問題、促進上市公司品質提升,但是也會提高企業上市失敗的成本。

  對於企業撤材料,南山投資創始合夥人周運南認為,也有可能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策略,“一部分企業願意主動終止可能是想,等到今年的數據出來後會更符合紅線要求,到時再來申報勝算更大,而如果用去年的數據可能就比較危險。”

  已與港交所合作,新三板+H能否帶來轉機?

  根據choice金融終端數據,2017年全年新三板企業摘牌數量為709家,2018年以來至4月19日,新三板企業摘牌數量為386家。根據股轉系統數據,截至2017年12月29日,掛牌企業總數為11630家,截至2018年4月19日,這一數字降至11485家。

  數據顯示,新三板市場掛牌企業負增長、摘牌“常態化”已成為事實。根據聯訊證券統計,今年新三板因企業摘牌已經失去超過2000億的市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摘牌企業中,因轉板等理由摘牌的企業不足10家,大部分企業都是主動申請退出了新三板市場。有業內人士分析,企業摘牌的原因有很多,轉板無望、監管成本太高、資訊披露大於同行影響同業競爭、融資不順暢等。

  流動性差、掛牌負增長也引起了股轉公司的高度重視。今年年初全國股轉公司總經理李明透露,下一步,全國股轉公司將針對部分掛牌公司赴境外上市的需求,研究推進企業兩地掛牌問題;同時將積極研究VIE結構公司掛牌問題,為優質境外上市公司回歸境內資本市場提供更加多元的選擇。李明表示,全國股轉公司將深化與港交所、納斯達克的交流合作,建立長效合作機制。

  據媒體報導,已有新三板企業和中介機構開始組織調研港股市場。

  對於“新三板+H”這一方案能否給新三板市場帶來轉機,周運南認為“新三板掛牌企業能真正滿足新三板+H股要求的並不多,同時又願意去新三板+H股試點的可能更少,打通新三板與境外交易所聯通聯動的象徵意義可能會遠大於實際執行的市場意義。”

  付立春則指出,從行業來看,在新三板中,目前最符合、可能也是唯一符合港交所新規則的,就是“沒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其他行業新三板企業暫時不能走新三板+H股的綠色通道。

  4月21日,全國股轉公司與香港交易所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歡迎對方符合條件的掛牌/上市公司在本市場掛牌/上市的申請。

  新京報記者 閻俠 北京報導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