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說宋朝的科舉與現代高考神一般相似?

又是一年高考。

挑燈夜戰,拂曉驚歎群雄逐鹿。伏案苦讀,六月笑看我主沉浮。

高考完了,你輕鬆了。不知道酷愛歷史的你還會不會翻回史書,要知道,歷史一直在我們身邊,靜靜的等待你翻開下一頁。也許考後如釋重負的你,會去看看古代的科舉考試到底是什麽樣子。

提起古代的科舉考試,你會瞬間想起八股文。其實八股文在科舉制度長河中只是一部分,時間佔比並算不太長。要說古代“高考”何時最有趣,非宋朝莫屬。

1

天知道明年考什麽

“你知道嗎?明年文理不分科了!史地政物化生可以隨意挑選三課進行考試了!”

“哎呀,我剛給兒子報完定向補習功課班!花了不少錢呢!”

“聽說以後英語不是高考項目了!”

高考這兩天,在大街小巷之間又會聽到大媽們尖銳的嗓音。雖然有一絲違和,但我們可以發現考試科目一直是百姓非常重視的事兒。

說起更改科目,大家可能首先會想到康有為。最著名的事件就是:“我學了一輩子四書五經,你居然告訴我明天考物理?”

其實我們對此事恐懼的淵源,往上追到宋朝比較合適,因為宋朝的科舉考試科目變化,足夠您喝一壺的。

宋朝一開始進士科考帖經、墨義和詩賦。

王安石任參知政事後,對科舉考試的內容著手進行改革,取消詩賦、帖經、墨義,專以經義、論、策取士。王安石對考試內容的改革,在於通經致用。

熙寧八年,神宗下令廢除詩賦、貼經、墨義取士,頒發王安石的《三經新義》和論、策取士。並把《易官義》、《詩經》、《書經》、《周禮》、《禮記》稱為大經,《論語》、《孟子》稱為兼經,定為應考士子的必讀書。

規定進士考試為四場:一場考大經,二場考兼經,三場考論,最後一場考策。殿試僅考策,限千字以上。

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蘇軾等人的反對。後來隨著政治鬥爭的變化,《三經新義》被取消,有時考詩賦,有時考經義,有時兼而有之,變換不定。

簡單來說,宋朝本來考帖經、墨義和詩賦三大科。

王安石變法後考經義、論、策三大科。

王安石下台以後,有時經義,有時考詩賦,有時又考詩賦又考經義。

如此凌亂的考試科目給當時學子們造成萬噸傷害。考生們,自求多福吧!

2

想“高考”先落戶

現在為了孩子,遷戶口成為了社會越來越主流的行為。遷戶口者的動機和原因大家都應該能理解,不過這事兒還是幾句話說不清楚的。雖然說不清楚,不過咱們倒是可以追溯一下。眾所周知朱元璋時期學子們對於南北名額有巨大意見,但其實宋朝的科舉落戶狀況是最有趣的。

宋朝是典型的“重文輕武”的國家,對於錄取進士也放得很開,比如宋太宗時,有時可以錄取一千多人,指標大大增加。不過,“不患寡而患不均”,由於“高考”錄取指標多,也引發了一個大問題。

宋朝的舉子首先要參加地方上的考試,我們稱之為鄉試,通過後才有可能參加殿試。所以鄉試異常重要,但是古代鄉試名額是國家分配給各地的,有的地方多自然有的地方就少一些,比如當時的首都是開封,名額分配當然會多。所以舉子們想出一個方法,就是“移民”到名額多的地方參加考試。

“移民”狀況一點就著,全國也都開始效仿。慢慢的就會發生供不需求的場面,“移民”成本越來越貴怎麽辦?答案是掛靠戶口還有冒充。

如此開封瞬間“流量”爆炸,開封本地的土著也非常不滿意,還多次抗議,要求政府打擊“高考移民”。

最後,大宋朝規定:在開封住7年才能以開封人身份參加考試。

3

宋朝考什麽

雖然大家都知道宋朝考試的種類,不過每種科目到底怎麽考估計還是鮮為人知的。

“國家以科目網羅天下之英雋,義以觀其通經,賦以觀其博古,論以觀其識,策以觀其才。”——宋朝人說的

1:經義是出題者從儒家經書中截取一句話,請考生闡述其蘊含的義理。

與明朝不同的是:宋代人們崇尚“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考生可以自由解經、傳注、質疑古說、闡發新見,“借他題目說自家道理”,甚至不乏“全不顧經文,務自立說,心粗膽大,敢為新奇詭異之論”者。

2:試論,則類似於命題作文,通常是要求考生評論經史記載的某個典故或某一位歷史人物。

比如某年進士科省試的論題是“刑賞忠厚之至論”,出自《尚書》孔安國注文:“刑疑付輕,賞疑從眾,忠厚之至。”

換成現在的說法,這題目就是“論疑罪從輕”。這個題曾經被蘇軾做到並受到歐陽修的讚賞。不過最有意思的是,蘇軾在作文中杜撰了一個堯的故事來作為論據,要是按照明清的規則,估計就要殺頭了。

對了,說起杜撰故事,不知有多少同學在高中作文時杜撰名人名言。小編的老師曾經說過:引用名人名言詞窮的時候,你就杜撰一句很有道理的話,然後引出一個“三流”外國文學者。這就是加分項之一,考官不會死乞白賴的溯源。

3:試策跟今天公務員考試中的“申論”差不多,一般都是主考官就時務提出具體問題,讓考生發表見解。

原題和回答我放上來估計也沒人看,小編給您選三個。

1:宋朝缺乏良馬問題——蘇軾收錄

2:“試述專權的優劣”——文天祥答過(昨天是文天祥誕辰1236年紀念日)

3:對皇帝本人提出激烈批評——蘇轍的答題

簡單來說策的難度較大,題目也會含有政治、教育、生產、管理等問題。

4:宋徽宗時期還可以考畫畫。

為了把最優秀的人才吸收到畫院,徽宗(今天是他駕崩的日子)建立美術考試制度。美術考試分成六科: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

他親自主持考試,親自出題批卷,不僅考察考生的專業素質,更看重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創新意識。考試內容以文人詩句來命題,要求考生畫出詩句的意境,構思巧妙,不落俗套,做到筆意俱全。

那麽,我們來看看當時出現過什麽樣的“高考”滿分畫作。

4

反作弊體系

本來不想寫這段的,結果今天手機的強力震動讓我眼前一亮。10086給我發簡訊了,不是說我欠費,而是提醒我明天信號不好可不要賴移動呦~

既然被移動激發了靈感的一瞬間,那我們就看看大宋朝怎麽反作弊。宋朝有一整套的反作弊規定,雖然肯定有漏洞,但部分方法與我們現在高考有相同之處。

1:設立“別試”

凡是各級考試主試官、地方長官的子弟、親屬乃至門客應試時,要另設主試官和考場進行考試。有效防止了權要子弟利用人際關係徇私舞弊。

簡單來說,監考者,出題人,官員親屬極其利益工作有來往的人需要單獨一個屋子考試。

2:實行“鎖宿”制度

此舉始於宋太宗的翰林學士蘇易簡,從此之後,朝廷官員一經任命為主試官,就必須立即“鎖宿”。防止主試官受人請托,收受賄賂。

意思就是出題人和監考官在考試前需要“關小黑屋”,不能和別人接觸。

3:實行“封彌”、“謄錄”之法。

“封彌”又稱“糊名”,不僅要糊住試卷上的名字、鄉貫,而且還要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第。封彌官不評卷,評卷官不知姓名,以此來防止作弊。

這個不用再解釋了,就提一句耳熟能詳的:“請在封閉區填寫自己的姓名”。

此外,宋朝還有嚴禁挾帶、傳義、替代、舉燭夜試等措施,嚴防考試作弊現象的發生。

如果說和現代高考最為相似的,也許只有宋代的科舉了吧。

對了,6月8日也是唐代詩人李白被大赦的日子,也是你高考完的日子。

千里江陵一日還,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

最後,祝願全國考生在高考有穩定發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