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武漢651例新冠患者出院隨訪:3%“複陽” 均未造成傳播

新冠疫情持續半年多以來,圍繞著病毒本身和臨床等的諸多問題仍待解,“複陽”是其中的關注點之一。當地時間7月6日,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市肺科醫院呼吸危重科、德國慕尼黑大學團隊的研究團隊合作在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傳染病》(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評論文章,“Assessment of patients who tested positive for COVID-19 after recovery ”,披露了對651例武漢新冠出院患者的隨訪情況。

2020年1月11日至2020年4月1日,武漢市肺科醫院有651例患者康復。由兩個醫療隊對所有出院患者進行了隨訪;中位隨訪時間為48天(IQR 18-50),最長隨訪時間為91天。在隨訪過程中,對651例患者採用RT-qPCR進行SARS-CoV-2複檢,發現23例(3%)檢測呈陽性,也就是所謂的“陰轉陽”。

複檢陽性組的中位年齡56.0歲(範圍27.0-89.0,IQR 48.5-74.0),女性(12例,52%)略多於男性(11例,48%)。在複檢陽性組中,12例患者(52%)在此前的住院期間症狀中度、9例患者(39%)嚴重、2例患者(9%)危重。

從出院到複檢呈陽性的中位時間為15.0天(範圍4-38,IQR 11.0-16.5)。從再檢呈陽性到再次入院的中位時間為1.5天(IQR 1.0-2.0)。

複檢呈陽性時,隨訪醫療組同時採用的抗SARS-CoV-2病毒免疫球蛋白的膠體金免疫檢測顯示,7例患者(30%)IgM和IgG均呈陽性,5 例患者(22%)IgG呈陽性但IgM呈陰性;其余11例患者(48%)兩種抗體均為陰性。

在複檢陽性組中,15例患者(65%)在複檢時無症狀,其余8例患者(35%)至少有一種與COVID-19相關的症狀。具體來說,出現發燒的有6例(26%),出現咳嗽的有2例(9%),出現疲勞的有1例(4%),出現呼吸困難的有1例(4%),出現胸悶的有1例(4%)。

作者們指出,雖然無症狀患者複查PCR檢測呈陽性可能隻反映了殘留的非致病性病毒成分,但有症狀患者複查陽性提示活動性疾病複發及其傳播的可能性。

最後一次隨訪時間則是2020年4月4日,當時23例複診陽性患者全部存活,18例(78%)恢復出院,4例(17%)繼續住院接受治療,1例(4%)留在家中自我隔離。其中一名80歲的患者有自殺念頭。

作者們認為,這些複檢呈陽性的患者沒有造成新的病毒傳播。這可能是由於醫院采取了預防措施,將患者送至方艙臨時醫院或其他相關衛生中心進行14天臨床監測。

作者們還提到了出院患者的其他情況。在本次隨訪研究中,3例出院患者未能參加複檢,其中2例死亡(1例同時患有冠心病,另1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第3例則死於心髒驟停。另外在複檢呈陰性的患者中,有一例患者因腿部血栓形成需要截肢。

作者們最後指出,“我們發現,在複檢呈陽性的患者中,52%攜帶抗病毒的IgG抗體,30%攜帶IgM抗體,提示他們的免疫系統產生部分免疫識別。然而由於35%的複檢陽性患者出現一種或多種COVID-19相關症狀,抗體在COVID-19清除中的作用仍存在疑問,出院後病毒繼續傳播的可能性也值得進一步調查。”

為預防新冠肺炎第二波感染,作者們建議,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應在類似方艙這樣的醫療機構進行至少14天的臨床觀察。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全球各地時有報導的“複陽”患者,作者們指出,“仍不清楚為什麽患者在再次檢測中呈陽性。”此前也有研究人員認為新冠患者的“複陽”或因出院時檢測結果的“假陰性”問題造成。

中國科學院院士、陸軍軍醫大學教授卞修武,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劉新東教授等人此前於4月28日發表的對一名新冠死亡患者的病理學研究還顯示,一名連續3次新冠核酸檢測陰性、符合出院標準的病人由於心髒病意外死亡。研究者對遺體進行病理學研究,通過對肺、肝、心髒、腸和皮膚的組織的切片檢測,發現肺部仍然有新冠病毒。

而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動物實驗研究所秦川等人用SARS-CoV-2感染的恆河猴模型研究認為,原發性新冠病毒感染可防止隨後再感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