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師,面對家長管教無能為力,你有什麽好建議?

尤其在中學階段,常有家長與老師交流時訴苦,說自己的孩子在家怎樣怎樣,說什麽都不聽,自己的管教已經無能為力了,還請老師在學校多幫忙教育。然而很多時候,老師對孩子的認識似乎與家長不在一個頻道上,被家長說得一無是處的孩子往往在學校並不是一個“差”學生,甚至還做得不錯,這又是怎麽一回事呢?

俗話說:“當局者迷,監視者清。”如果家長一直看到的是孩子的不足,而且要求不斷加碼,孩子的逆反心理自然會越來越嚴重,最後落得個管理無力的局面。如果能換個角度、改變方法,控制情緒,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或許就不會那麽糟糕。這個時候,老師的建議無疑是學生和家長都能夠、也是願意聽得進去的。所以,和諧的親子關係,老師的作用大著呢!

上期的【每周一問】留言,有很多微友老師分享了他們給無力管教家長的合理化建議, 一起看看吧~~

上次問題

老師,面對家長管教無能為力,你有什麽好建議?

@江蘇省昆山市花橋中學 周春紅:以心換心促溝通

心理學的短焦理論認為:“孩子16歲之前的問題基本都是家庭教育問題。”發現問題後,教師可以和家長促膝談心,委婉地和家長提出初中孩子的特點:情緒會如暴風雨般達到臨界值,又會在很短的時間裡雨後放晴。勸說家長們改變自己的溝通方式,平等地關愛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同時和孩子交流,在肯定優點的基礎上提出其需要改變的地方,孩子在感受到父母的改變之後通常也會願意改變。

@昆山市花橋集善中學 莫崇姣:“你是對的”

收藏家馬未都先生說過:保留與孩子溝通的通道是教育的法寶。不管孩子跟你說什麽事,一定要先肯定,再分析,堅定地與他站在一邊。先肯定“你是對的”,然後具體分析,當分析出這件事他也有錯時,他會比較容易聽進去。而現實是許多家長一聽孩子說完事情,馬上炸毛。這樣孩子就會與家長形成強烈對抗,關上“門”,再也不想跟家長溝通。

@風行天下:有樣學樣

我以為,家長管教無能為力,原因會有:一,孩子一天天在長大,家長還在原地踏步,甚至還在用父輩經驗管教孩子,孩子當然不吃這一套,因此,家長可以多讀書、聽講座等,學習做一個與時俱進的家長。二,孩子缺乏家長的真正陪伴,家長走不進孩子的世界。建議家長放下應酬,放下手機,有質量地陪伴孩子,讓孩子在家長身上找到亦父(母)亦友的感覺。三,家長缺乏人格魅力。建議家長反思自身,培養自己健康有趣的愛好,保持對生活對工作的熱情。不要一味地把注意力放於孩子和孩子成績上。讓孩子佩服你,自然,你說的話就有分量了。四,將心比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寶帶實驗小學 張華:做一名欣賞者

靜待花開,每個孩子都有他的成長期,作為家長,靜觀孩子的變化,適時教育引導,決不能做“法官”,去判斷孩子的對與錯,而應該像 “律師”一樣,站在“當事人”的立場,認真聽取“當事人”的陳述或辯解,想方設法為“當事人”尋找證據,即尋找到教育的切入點,這樣才能讓孩子獲得認同感和信服,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李家湖小學 廖忠鈺:建立規則 依規行事

一,家規共製。家長與孩子一起制定規則,並對每條規則作詳細地備注,讓孩子體會自己做主的責任感。不顧孩子的正常需求,完全由家長制定不切合孩子實際的規則,將注定是失敗的。

二,傾聽訴求。遵守規則,理所當然。規則破壞,必有理由。很多孩子不聽話,實際上是他們遇到了難題,自己不會解決,想出的辦法又不被家長理解,只聽得到訓斥。家長一定要傾聽孩子的理由,並給出不破壞規則前提下解決問題的辦法。

@江蘇省常熟外國語學校 嵇怡:建立學習型家庭,促進共同成長

有的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遠遠多於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從而也就導致了孩子對父母教育的反感。所以我推薦家長平時能讀一些有助於和孩子溝通方面的書籍,例如《傅雷家書》《孩子你慢慢來》等,一些有助於家長確立良好教育觀念的書籍,例如《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父母效能手冊》等,建議有條件的家庭每天或每周固定有一段父母與孩子共同閱讀的時間等。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為孩子的成長而改變自己,願意花時間、願意學習,形成融洽溫馨的學習型家庭氛圍,那麽我們家長的“管教”也會變得得心應手。

@明月:構建家庭教育心理圖譜

首先,做好家校溝通,幫助家長共同助力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尋找背後原因,了解孩子成長的關鍵期,關鍵點,找到對症下藥的切口;其次,做好學校教育,提高學校教育的異塵餘生面,帶動家長的成長,讓家長了解更多的教育規律、教育原則、教育方法,可以對孩子的教育做到有的放矢;第三,構建家庭教育心理圖譜,了解家庭教育的模式,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成長方式,幫助孩子和家長認識自己,認識彼此,了解自己,了解彼此,面對自己,面對彼此,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江蘇省常熟市第一中學 蔣金娣:保住孩子的上進心

家長在管教孩子出現無能為力的情況時,首先要靜心想一想,孩子不服氣的原因,是自己管得太寬激怒了孩子,是自己言語偏著二寶導致大寶的“作”,還是孩子結交的圈子給他壯了膽?其次要主動和老師溝通,把自己對孩子的要求,借助老師的力量慢慢達成。自己和孩子交流時,也要保持克制,用語平緩不激動。最重要是要丟掉面子這個包袱,冷靜對待孩子的逆反,做回到家長的位置上,用心經營家庭,讓家更像家。一個溫馨安寧的家是能守住孩子的心的。總之,真正有智慧的家長不是發號施令的人,而是善於保住孩子上進心的父母。

@江蘇省常州市懷德苑小學 謝佩君:方法總比困難多

作為班主任,切忌不能因為家長管教無能為力,產生抱怨情緒。方法總比困難多,作為老班用愛和智慧開展家校工作。首先,作為班主任可以約談家長,平心靜氣溝通,給與家長正確的家庭教育指導建議,可以書信交流,可以親子閱讀,可以耐心傾聽,增強溝通,增進感情;其次,借助外在力量,利用市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邀請專家講座或者舉辦專題沙龍研討讓家長參與進來,懂得正確的教育方法;再次,邀請家長進課堂參與班級活動,拉近彼此距離,走進彼此心裡。總之,用心教育,公平公正對待每一位孩子,家庭教育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梅翔:每一個孩子都很特別

1.共同研究。針對孩子在學校在家不一致表現加以分析,找出根源。2.個案追蹤。這類孩子改變有個過程,可以通過家校合作,設定相關小目標,一步步改變再及時評價,形成改變的動力。3.榜樣力量。優秀榜樣帶動孩子,形成我要改變的合適氛圍。

@江蘇省蘇州國際外語學校 陳惠芹:改變,父母做起

家長管教無能為力,源於長期對孩子缺乏尊重與理解,重複指責性的說教只會讓孩子厭煩。我常會建議家長改變一下思路,給孩子一點空間。1.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別拿自己家孩子的不足與別人家孩子的優點相比較。2.換一個環境聊天。3.讓陪伴變得溫暖。讓家長無能為力的孩子,往往也最煩家長嘮叨。家長不妨按捺住焦急的心,留出空間,安靜陪伴。孩子覺得安全舒適了,才會願意打開心扉。4.做好孩子的榜樣。身教大於言傳,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家長需常常靜思己過,以身作則,教育就不會那麽蒼白。

@陝西省寶雞高新第一中學 秦超:家長教育孩子要“心安理得”

學生步入中學階段以後,一些家長管教孩子時總感覺力不從心,效果不理想。我想,家長教育孩子要做到“心安理得”。

一是“心”中明確目標。作為家長,要避免用“別人家孩子”的標準要求自己的孩子。二是“安”排“親子交流”。建議家長利用節假日帶孩子出去走走,培養共同愛好,在美麗的大自然中來一場與孩子的交流盛宴。三是“理”論結合實際。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作為家長,需要閱讀一些家庭教育的理論書籍。四是“得”到長足發展。家長應該將目標放長遠一些,只要孩子每天都在取得進步,就要看在眼裡並及時給予肯定,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江蘇省太倉市沙溪第一中學 陳玲:保持家長對孩子的信心

班主任要注意保持跟家長的聯繫,同時也是在保持家長對孩子的信心。而這一點也非常重要,一個自信的孩子需要一對自信的父母的滋養。儘管他們並不會去管教孩子,但至少,他們會傳遞給孩子一個信息:孩子,我們依然愛著你。

@群媛 曾琴:溝通的問題

建議家長去讀一讀溝通方面的書籍,或是換位思考,我覺得《非暴力溝通》就是一本很值得家長們閱讀的書籍!

@江蘇省常熟市實驗中學 平蘭芳:育人育心,智慧打造賦能新場域

在一個又一個充滿困惑甚至苦惱的的現實教育問題面前,如何冷靜、智慧地探究問題本質是我們開展教育的首項工作。這是一件特別有現實意義,更是一件特別有未來意義的事情。育人要育心,我們在至誠的理解與包容之中不妨構築起“在一起”的堅定信念,在共生共長之中,遇見更好的親子關係新格局。在這個不斷變化了的世界,我們在智慧地打造家庭賦能新場域、新樣態的同時,也終會喚醒、激勵孩子向美而生,並成就更好的自己。

@大連市甘井子區利民小學 王曉穎:家長盡心智為

我認為在解決家長的無奈時可以分為以下三招。第一招:搭建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平台。引導家長與孩子進行親子互動,促使家長感同身受地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進行有效溝通,拉近彼此心靈距離,增進感情。第二招:家長與孩子一起成長。引導家長掌握育兒經驗,科學合理地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出現的問題。第三招:靜待花開,理解叛逆期的孩子。叛逆階段就需要家長的關懷和正確引導,積極溝通,不橫加干涉或不聞不問。只有尊重和理解孩子,才能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大連市甘井子區利民小學 崔鑫:放手孩子學會自理

身為教師又為人母,如何當好家長,與學校通力配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的做法是:首先,抓住家長會的面對面交流機會,讓家長與孩子換位思考,互相尊重。第二,利用黑板報、作業本、特色牆等製作圖片和視頻展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讓家長信任孩子,放手孩子學會自理。第三,合理利用班級QQ群,分享《人民教育》等教育平台的專家理論,啟發家長尊重孩子,規範家長的言行,更新家庭教育理念。第四,家長不僅是孩子的天然教師,也是監護人,同時是夥伴、朋友和榜樣,在學生面前表揚家長,樹立家長威信。最後,結合相關學科和班級活動,滲透感恩父母的教育,鼓勵家長和孩子親子互動,奠定情感基礎。一句話:像農民種地一樣去愛自己的莊稼,全心灌溉,才能靜待花開。

@阡陌:為家長助力

從家長方面來說,首先,對家長表示理解,給以同理心;其次,和家長一起分析孩子問題產生的原因,探索交流解決方法;最後,勉勵家長教育孩子不可操之過急。從孩子方面來說,對其多些關注,找準機會,深度交流,正面引導,同時,注意在集體中加強感恩教育。

@梨鄉隱士劉磊:冷處理的度

面對孩子的逆反,我們家長朋友可以先暫時進行冷處理,冷處理是給孩子和家長自己時間來思考,來反省,需要注意的是,冷處理不是不處理,要把握好度的問題,不能錯失良機。面對孩子的逆反,家長也需要檢討自己的管教方法,不要一味說教,有時更需要設身處地地考慮孩子的處境,感知孩子的學習狀態,聽其言觀其行,探究其所以然。然後則是和孩子交流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度過難關。

每周幸運微友

上期的【每周一問】,有三名留言微友獲得我們贈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雜誌,分別是@劉慶玲、@莫崇姣、@秦超。恭喜這三位老師,雜誌會在近期寄出,請以上老師注意查收!

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我們的話題討論,下一次幸運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討論文末下一期的問題,語言精練更佳,請留下您的工作部門和姓名,以便小編與您聯繫噢!)

本周,我們特別邀請徐文強老師給大家帶來經驗分享:

(徐文強:江蘇省昆山市張浦鎮第二小學語文教師,曾獲昆山市班主任論壇基本功競賽一等獎,昆山市優秀班主任。)

家長無能為力了這麽辦

常常會聽到家長這樣和老師說:“老師,我管不住我家的孩子了,說什麽也聽不進去。我真的是要放棄了。”或者是:“我實在沒辦法了,只能請你們老師多管管了,你們老師說的話他才聽。”

遺憾的是,我接觸過的老師也會抱怨:“這個孩子我管不了,我說什麽他都和我對著乾!”家長管一個孩子,和老師管幾十個孩子比,哪一個吃力?歸根結底一句話:不是管不住,而是沒有找到正確管理的方法。

“認識”你的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沒招了,無能為力了,大部分情況下是家長在拿過去教育孩子的方法,原封不動、依樣葫蘆畫瓢地套用在現在的孩子身上,用不合實際情況的方法去教育不斷發展變化的孩子,又怎麽可能會成功呢?

在家長眼中,孩子似乎永遠都是抱在懷裡長不大的兒童,卻恰恰忽略了18歲以前是人類身體發育和心理成長最快速的時期。所以,家長首先要構建對孩子的正確認識,通過和孩子定期談話溝通,與老師密切聯繫,不斷刷新自己對成長中的孩子的客觀認知,不同年齡段要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

例如隨著孩子的長大,當家長命令式的語言失去效用時,就不要繼續命令下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反而導致孩子的逆反,不如改為選擇式、分享式的語言形式來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長平等與尊重的態度,意識到家長眼中是看重自己的意願,那麽雙方的交流溝通才會卓有成效。

面對管不住的孩子,家長們千萬別泄氣!先擦亮自己的雙眼,好好地“認識認識”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正處於成長中的哪一階段,才能對症下藥。

“做教育”與“說教育”

我很喜歡看電影,尤其是教育類的電影。有一部國外電影雖然名字記不清了,卻給我心裡打下烙印。內容大致上講的是青春期的孩子在衛生間偷偷用父親的剃須刀刮鬍子,可惜孩子從來沒用過剃須刀,泡沫糊了一臉,皮膚也被刮破滲出了血。

此時,一大早起床、急衝沖洗漱的父親冒冒失失地推開了衛生間,父子對視了一眼,頓了兩秒鐘,父親又退了出來。

奇怪的是父親沒有聲張,沒有衝上去訓斥,也沒有說任何指導意見,一切依舊。孩子就這樣懷著不安的心緒匆匆吃完了早餐上學去了。

放學後,孩子推開衛生間,驚奇地發現父親利用孩子上學的這段時間,把單人洗漱池換成了雙人洗漱池。此時的父親正在他那片洗漱池中,面無表情地刮鬍子,父親那悠然順暢的剃須動作吸引了孩子,孩子看了一眼擺放在自己洗漱池一角的嶄新的剃須用品,豁然開朗,一邊看著父親的動作,一邊慢慢舉起了剃須刀……

看到這兒,我不禁為這位父親拍案叫絕!這就是家庭教育中“做教育”和“說教育”的區別。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說教往往難以生效,究其原因是說不到點子上。家長到底希望孩子做到何種程度?怎麽去做?這些是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的。因此我覺得,家長與其嘮嘮叨叨,嫌東嫌西,不如站出來,親身演示,做給孩子看。比如想讓孩子看書,自己就先放下手機,端端正正地捧一本書看,看一個鐘頭入味,不吃零食不喝水專注地去看,陪在身邊的孩子就明白什麽叫真正的看書。

這就如同學校教育中,我接一個班的孩子,頭一個月一定是自己來做值日示範,讓孩子明白什麽叫掃地,掃哪些地,掃到什麽程度是乾淨。而如果我說:“今天小王掃地,把地掃乾淨!”小王的乾淨標準會令我滿意嗎?我深感懷疑。這就是“做教育”比“說教育”來的實在、徹底的地方,它總能給予孩子一個明確的小目標,讓孩子的改變來得更有動力。

學會“情緒分享”

在平時的教育中,家長也很喜歡揪住孩子的小問題不放,反覆用放大鏡去放大錯誤,否定孩子,這也會讓孩子越來越難以接受我們的教育。我常常會注意到當問題發生時,更多時候孩子比我們還要恐慌、還要著急。這就意味著孩子是已經吸取了教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孩子再次犯同樣錯誤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經歷過摔跤,才會走得更穩。

一次我的一位學生因病昏睡在家,父母都在國外,我急急忙忙趕到他家中,門拍得山響還沒人應,情急之下只得報警。警察破門而入後,孩子意識到事態嚴重,六神無主。

這個時候,如果我選擇厲聲責罵,斥責他為何不上學,為何不及時打個電話?有用嗎?沒用。這樣未免是事後諸葛亮,而且成年人有時候也未必能考慮周全,又何況是未成年人呢?

孩子既然已經意識到錯誤了,他自然會吸取教訓反省,他自己想到的解決方法又豈是家長硬塞說教能比的?此時對待孩子,擁抱比說教來的有用得多。孩子的心裡裝的滿滿當當都是負面的情緒,說教的話語還怎麽塞得下?不如幫孩子取出來一些,減輕他的負擔,杯子空了才好裝水嘛。

這,就是和孩子進行“情緒分享”。

可千萬別小看了“情緒分享”,我們可以通過擁抱,感知孩子的痛苦;微笑,享受孩子的快樂;書信,洞察孩子的波瀾……一句“看見你哭,媽媽心裡也不好受”,能使孩子潸然淚下;一句“別人家的孩子怎麽都比你優秀”,能讓孩子記恨一輩子。家長以情換情,才能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正如於潔老師所說:立情,師生成長的最高境界。我想改編一下:立情,家庭教育成長的最高境界

破解管教無能為力的難題,關鍵在於家長的改變。孩子的成長不是一個簡單的投入與生產的過程,與其總要孩子要記住養育他(她)的不易,不如換位思考,以孩子的視角去了解他們真正需要什麽?考得不好,犯了錯誤,最初他們比誰都緊張,但正是在家長千篇一律又毫無章法的訓斥下,在苦口婆心又不科學的說教中,孩子消磨了糾錯機能,也不再注意改變。既然無所適從,那就無所畏懼,這樣的結果不正是管教無能為力的悲哀嗎?

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智慧家長很重要,做一個以身示範、陪伴成長的耐心家長更重要。從捨得為孩子花錢,到捨得為孩子花時間、捨得為孩子學習和改變——你的成長就是孩子的成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