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訪常德桃源沙坪茶廠舊址

連日雨水,消解了盛夏酷熱。

周末的下午,我倚坐窗前,正準備調一壺紅茶,煮半日清閑,不意手機響起,老茶友來電,「有時間嗎,一起去沙坪茶廠轉轉?」

我心中一動,連忙收拾,趕到約定地點。

沙坪茶廠,習慣了的叫法,實際是國營湖南桃源茶廠,位於南路沙坪鎮,距縣城43公里。南路多山,古鎮沙坪,風景尤美。下烏雲界出口,峰迴路轉,車行蜿蜒,時見一峰突兀,雄奇挺拔;竹林吟風,清秀瑰麗。想到沙坪茶廠即將新生,我們欣慰又傷懷,一路無言,思緒飛回遙遠的年代。

古鎮沙坪,茶馬古道上一顆璀璨明珠。1857年,粵贛茶商在此設莊收購鮮葉,試製工夫紅茶,始為湖紅工夫;1865年,開埠運銷紅茶,伴隨馬蹄聲聲,工夫紅茶迅即走出深山、風靡海外,奉為飲中珍品,每年出口2萬餘箱。新中國成立後,1954年12月,由中國茶葉進出口公司投資、湖南省茶葉公司籌建,選址桃源縣沙坪鎮興建國營湖南桃源茶廠,翌年6月投產。茶廠佔地53畝,建有木樓400餘間,車間7000平方米、倉儲1500平方米,分設18個二層部門,職工295名,年產紅茶上千噸。據資料記載,到1987年沙坪茶廠累計銷售紅茶3.34萬噸、出口2.26萬噸;1984年代表湖南到澳門參展,一款紅碎茶,以其特有的色、香、味、形,驚艷全場,取得出口茶成交價第一的好成績;先後主持召開全國紅碎茶技術實驗與推廣會、全國製茶機械聯裝自動化經驗會,國內外專家代表多次率團前來參觀考察學習。進入90年代,市場化浪潮興起,地方國營經濟逐步改製,沙坪茶廠隨之退出歷史舞台。

車子一緩,把我們的思緒拋回現實:煙雨迷濛的山谷,像是靜謐的港灣;偌大一片廠房,像是遠航歸來的艦隊。古老的沙坪茶廠,從兒時的記憶中走來。廠區入口處,是一面高大的矩形門廓,頂上矗立一方刻有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詩的水泥碑,筆力遒勁,矯若遊龍。令人肅然起敬。廠區周遭,青青草木淒淒叢生,忠實地守護著昔日的輝煌;綠苔蔓滕爬上紅磚黑瓦,隱現曾經的榮光;風蝕了的水池假山風韻猶存,想見當時的華貴;斑駁的木製門窗含首低眉,打量一路行人。走進廠房,驚起落地塵埃,散發陳年茶香;寬敞的揀茶車間,採光、通透,宛如室內球場;流水線狀的機選設備銹跡斑斑,屈指輕扣,發出咿咿呀呀流水聲;成百台自動化連裝設備如今不再自動,一條年生產加工能力上千噸的紅碎茶精製生產線,雄風猶在;製箱包裝機一溜排開,布滿蛛絲;角落裡層層堆放的包裝木箱暗淡無光,散落的襯紙、鉛罐、防潮白紙盒、鐵盒隨地可見。木質結構的茶葉專用倉庫,溫濕相宜,儲藏性能依然完好。轉角一隅,赫然供奉著楊泗將軍墓碑,一縷忠魂悠悠回蕩;相隔不遠,一間青堂瓦舍拱衛著同德堂石碑,銘刻著「國營湖南桃源茶廠」一段光輝的歲月。

逝去的總是美好,美好的必將昭示未來。

尋著早年的足印,輕撫褪色的物什,我不由自主喃喃低語,想要揭開蒙塵的面紗,喚醒沉睡的巨艦,告訴她茶葉的春天已來臨,綠色發展的藍海廣闊無垠,是時候再次揚帆遠航了。

是啊,放眼時代,紅茶產業「世界風、現代潮」方興未艾。千帆競發大潮中,桃源紅茶高鳴「桃源紅、湖紅韻、紅中國」笛聲,破浪前行。但我們清楚,一個產業能否抵達遠方,要看代表其價值的文化這面雲帆是否能經風歷雨。沙坪茶廠,桃源紅茶的傳奇,茶文化的寶藏,需要我們去開發,使其重新煥發活力、發揮作用,正當其時。

如何開發?我們一路行,一路看,一路沉思。

沙坪茶廠,作為一個文化符號,我認為首先要做好保護和傳承方面工作,彰顯其文化價值;其次是合理開發、綜合利用,培育其經濟價值。文化價值決定經濟價值,兩者相輔相成。第一步著手建設沙坪茶文化博物館,挖掘歷史人物、還原歷史風貌、講好文化故事;第二步開發種茶、採茶、製茶、觀茶、品茶、茶藝等系列具有體驗性、娛樂性、觀賞性的文化產品,打造成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塑造文化品牌,打撈塵封的記憶、喚起失落的鄉愁,從而產生對桃源紅茶的認同感、依戀感;第三步加深與休閑農業、鄉村旅遊、田園綜合體的耦合,推動茶旅文研學融合發展。

實現這一切,取決於經營方式。作為文化產業,具有鮮明的公共性、公益性,離不開政府、企業、社會的共同參與。我認為,管理服務上,創新制度設計、政策支持、環境建設,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經營方式上,遵循市場規律,引導採取民辦公助、股份合作、社會參與等市場化形式,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

雨打古道,夜幕徐徐降臨,我們登車返程。回望寂靜山谷,茶香氤氳,彷彿響起漸漸遠逝的馬蹄聲,晚風中一曲「茶祖在湖南,茶源始三湘;紅茶源中國,桃源負盛名」久久回蕩。

沙坪茶廠,桃源紅茶的傳奇,昔日的榮耀,能否成為今日的驕傲?(作者:桃源縣農業農村局 劉桃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