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潛水”的美團金融:這是王興的棄子還是大招?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洪偌馨

  在招股書中存在感微弱的金融板塊是暫時性的蟄伏,還是戰略上的忽視?對於盈利艱難的新經濟公司來說,我想可能都不會選擇後者。

  1 巨虧的美團

  今天,互聯網圈最受矚目的事兒莫過於美團披露招股書。作為(TMD)新三巨頭中最先敲響IPO大門的公司,它的各項數據和經營情況自然也成為了外界圍觀的重點。

  新經濟公司的“戰略性”虧損似乎已經成為普遍現象,沒有意外,最近幾年大舉布局、多線作戰的美團2017年經調整淨虧損28億元。(注:調整前美團淨虧損為人民幣190億元,差異源於“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產生大額公允價值虧損”)

  客觀來講,從經營數據和增長情況來看,美團的勢頭凶猛,表現也很搶眼。

  三大業務板塊:餐飲外賣;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新業務及其他。貢獻最大的餐飲外賣2015-2017年的營收分別為17.5億、53.0億、210.3億元;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次之,三年營收分別為37.7億、70.2億、108.5億元。

  從招股書來看,這個致力於讓大眾“吃的更好、生活更好”的互聯網平台幾乎無所不包,外賣、出行、旅行、酒店等等,其布局和投資的領域涵蓋了生活的各種場景。

  但這種多線程作戰的情況也讓它一路顯得頗為吃力,也是它被外界質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這種打法不僅讓它消耗巨大,且每個領域都有強勁的對手需要持續的投入和對弈。

  看不到盈利點,這個新經濟公司們普遍面臨的質疑在美團這裡格外突出。

  有意思的是,對於新經濟公司們來說,變現能力最強的金融業務在美團招股書裡的存在感幾乎為零。但事實上,美團在金融領域裡的布局並不少,至少遠超過今日頭條和滴滴兩家公司。

  2“藏起來”的金融

  在美團的招股書中,關於金融牌照和業務的描述只有寥寥數語。

  包括2017年8月9日成立的北京美團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11月取得牌照的重慶三快小額貸款公司,2016年9月全資收購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錢袋寶。以及,在美團平台上為中小商家提供的無抵押小額貸款(美團小貸)。

  事實上,美團通過吉林三快科技持有一家民營銀行28.5%的股份,以及一家村鎮銀行100%的股份。另外,通過天津三快科技設立了一家保險經紀公司,通過深圳三快科技成立了一家商業保理公司。不知何故,這幾家公司的資訊並未出現在這次招股書中。

  如果對比一下同一梯隊的頭條和滴滴,美團在金融領域的布局優勢便一覽無遺。

  不只是在牌照上布局廣,美團從2016年便開始提供to B和to C的貸款服務。

  其中,to B的貸款服務就是前面提到的美團小貸,主要針對美團平台上的中小商戶,分為額度在5萬以內的極速貸模式和額度最高50萬的經營貸模式。這部分主要是與新網銀行等機構合作,聯合放款。

  而to C的產品最早是與招聯消費金融合作,為其導流。但在2017年10月,美團上線了自營的小額現金貸款產品——“美團生活費”,日利率0.05%,申請入口同樣在美團錢包的“借錢”一欄中。

  談及在招股書中存在感極弱的美團金融,有投行業人士表示,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來自當下對於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和整治,這讓相關業務變得頗為敏感。放在兩年前可能還是加分項,眼下則會招致市場和資本更嚴格的考量,還不如低調處理。

  事實上,早在今年初,就有多位VC投資經理告訴馨金融,美團金融正為拆分獨立尋找潛在投資者。但該計劃後來緊急擱置,很大程度上也是出於對當下互聯網金融監管形勢的判斷。

  3  變現的富礦

  或許短期內,美團會出於監管風險的考慮而弱化金融業務,但從長遠來看,這個手握3億用戶、440萬活躍商家和2017年超過58 億筆交易的互聯網巨頭必然不會錯過這個變現的機會。

  這也是馨金融一直提的觀點:金融服務和產品將成為互聯網平台的一種標配,內嵌於場景中成為業務增值和消費更新的一部分。事實上,如果仔細看一下美團的數據和布局,它應該是TMD和小米這一批新巨頭中最適合嵌入金融服務的平台。

  除了對接海量的個人和商戶之外,出行、外賣、旅行、機票等場景都會發生高頻的交易行為,產生海量的交易數據,這對於金融而言是最可貴的資源。並且,拿下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美團還有自己的账戶體系。

  招股書顯示,美團的交易用戶數量自2015年的2.06億增長至到2016年2.56億,且於2017年進一步增至3.10億。活躍商家的數量2015、2016、2017分別為200萬、300萬、440萬。

  尤其,美團通過對接商戶應該掌握了比較豐富的現金流和數據,對於現在監管力推的小微金融來說,這都是極為寶貴的資源,也是未來政策和機構資金傾斜的領域。

  最近發現新金融行業一個很明確的趨勢,已經從平台化進階為生態化。過去靠各家單打獨鬥做業務的方式已經變為多方協作,資金、技術、數據、資產.....分工明確。

  這是整個市場發展成熟後業務鏈條細分的結果,當然也是新金融監管日益完善後的要求,機構們各自歸位,涉及金融業務必須持牌。而那些金融科技公司們也必然在金融和科技中作出一個選擇,是做科技還是做金融。

  當市場的專業化分工成熟後,金融科技能力、資金都可以通過合作來獲取,反而是優質的場景和流量變得越來越稀缺,而這恰好是美團手上的王牌。

  如果它的目標不是做成一個金融科技集團,而是專心變現的話,應該不難打出一手好牌。

  (本文作者介紹:洪偌馨,資深財經記者、主持人,自媒體“馨金融”創始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