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愛護眼睛 守住每天戶外活動1小時底線

「小升初前、中考前和高考前是青少年近視人數增加的峰值時期。」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組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寧利,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近日召開的科學防控近視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目前,中國近視患病人群的特點是年齡越來越小、人數越來越多、度數越來越高。」

北京協和醫院眼科教授龍琴表示:「我國現在的近視人數已經超過4.5億,其中近視高發年齡段為青少年階段,這也是我國把青少年眼健康防護提到非常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來的原因。」

6月6日是第23個全國愛眼日,今年愛眼日的主題是「科學防控近視,關愛孩子眼健康」。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介紹,自2016年開始,(原)國家衛計委聯合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連續3年將「全國愛眼日」的主題聚焦在兒童青少年的近視防控上,意在強調養成愛眼習慣,堅持適度戶外活動和科學防控近視這三個重點環節,通過開展愛眼護眼活動、加強科普知識宣傳,在全社會營造兒童青少年視力保護「政府主導、部門配合、專家指導、學校教育、家庭關注」的良好氛圍。發布會現場,兩位專家對剛剛頒布的《近視防治指南》《弱視診治指南》和《斜視診治指南》進行了解讀。

35分鐘休息一次和每天戶外活動兩小時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近視在小學的發病率約為30%,初中約60%、高中約80%,大學約90%。「目前,我們尚缺乏全國範圍的調查數據,但可以看到近視總體發病呈現發病早、進展快、程度高的趨勢。」龍琴說。

「兒童青少年為什麼會近視?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近距離用眼,也就是眼睛的近距離負荷大。調查發現,在不發達國家,近視的患病率是低的。」王寧利說,近距離用眼工作、閱讀或者打遊戲等所有造成眼睛近距離負荷增加的活動,是造成近視眼發生的主要原因。

研究發現,戶外活動是近視眼防控的一個很好的措施。「戶外活動時間與近視的發病率和進展量呈負相關。」王寧利告訴記者,「近距離負荷」和「戶外活動」是《近視防治指南》中最重要的兩個主題詞。「因此,我們倡導從幼稚園開始,就重視戶外活動。有條件的地方,鼓勵孩子保證每天戶外活動兩個小時,最低也不要低於一個小時,孩子們要做有效的戶外活動。對於已經近視的孩子,則要注意科學地用眼、科學地學習、多參加戶外活動、均衡營養膳食、堅持高品質地做眼保健操。」

對於面臨著小升初、中考、高考壓力的學生,靠減少近距離用眼時間似乎不太可行,對此王寧利建議,可以切換學習模式,保護眼睛。「孩子看書時調好鬧鐘,讀寫35分鐘,鬧鐘一響,就切換學習模式,放下書本,到戶外去放鬆眼睛,這時可以在腦中背知識點,也可以戴上耳機聽一些學習相關內容」。

「比如上海一些做得好的學校,強製性要求學生每天有1小時戶外活動;老師不許佔用課間10分鐘,還要把同學們都攆出教室;原來40分鐘一堂課,現在改為35分鐘。這些措施對防控近視都很有效。家長如何保證孩子每天有1個小時的戶外活動也很重要,別讓孩子的戶外時間被各種補習班佔據。」

讓孩子自己關注用眼健康

龍琴告訴記者,現在青少年近視防控有一個誤區——有些家長過於焦慮。他們在發現孩子近視後四處求醫,各種各樣的治療手段全都用上。「我們不太推薦這樣做,建議家長科學合理防控。同時,更為重要的是鼓勵孩子發揮自身能動性,加強自己對於近視防控及不良後果的意識。青少年已經具備了選擇自己愛看愛玩的東西的意識,加強他們對於近視的認識,鼓勵他們更多選擇對自己眼睛有益的事物、活動等,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十分重要的。」王寧利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應該讓青少年自發愛護眼睛。

兒童青少年的近視防控主戰場在學校,但是這項工作絕不僅是學校和老師的職責,需要學校、家庭、社會還有衛生部門以及學生「五位一體」採取綜合防控的措施。焦雅輝表示,健康教育不僅是對學生進行的,家長也需要,要提高學生和家長愛眼護眼的意識。「近距離用眼以後看看遠處是對眼肌的有效調節,要經常有意識地調節眼肌,像打乒乓球、羽毛球都是很好的放鬆眼肌的運動」。

「目前,青少年眼病面臨的挑戰,不是我們有沒有好的防治政策和防治技術,而是如何把政策、技術、方法落在實處。」王寧利說,在競爭環境中,孩子不自覺地會忽略正確的用眼技巧。寫作業時記得「一寸一拳一尺」嗎?課間10分鐘,真的發揮了讓孩子們放鬆的作用嗎?每天在做的眼保健操做得正確嗎?「我們呼籲為孩子們減負,但學校減負了,家長捨得減負嗎?」王寧利認為,「落實是目前最大的挑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