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英國交卷,讓60%人口感染新冠病毒!這其實是一場科學的“豪賭”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 張田勘

世界面臨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樣的,但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各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3月12日,英國首相鮑裡斯·約翰遜公布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舉措,包括要求學校停止海外旅行、阻止老年群體等較脆弱的人乘坐郵輪、要求出現發燒或持續咳嗽超過4小時的人進行自我隔離等。

但是,學校依然開放,大型聚會如體育賽事、音樂會等照常舉行。

▲外媒報導英國政府的舉措

3月13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裡克·瓦蘭斯進一步解釋英國抗疫的方針是,讓60%人口感染,以獲得群體免疫,從而將疫情高峰延緩至夏季。

英國首相和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的話,讓很多人看不懂了。疫情面前,人們唯恐避之不及,政府應當頒布嚴密防範的政策,可英國為何還要讓多數民眾主動感染疾病呢?

這豈不是麻木不仁,草菅人命嗎!?

不光英國這樣乾,日本、瑞典也采取類似措施

其實,英國應對新冠肺炎的方式雖然有些特立獨行,但這麽做是有科學依據的,而且並非隻此一家,別無分店。

任何決策都有需要科學根據。英國的這一決策的科學依據是,新冠肺炎很可能會變成像季節性流感一樣的疾病,每年都會重現。因此,群體患病獲得免疫力將是長期控制這一疾病的對策,“60%的感染率是獲得群體免疫的數字”。

英國政府的目的是保護那些受影響最嚴重的人群,“延緩疫情高峰至夏季,而後控制疫情”。那個時候,英國國家醫療體系的負擔也不會那麽重。“我們的目的是嘗試減少峰值、擴大峰值,而非完全壓製它”,“由於絕大多數患者症狀較輕,建立群體免疫後更多的人將對這一病毒免疫,由此我們可以減少傳播,同時保護那些最脆弱的群體”。

▲英國街頭戴口罩的人們

首先是,新冠肺炎患者大部分是輕症,這已經得到各個國家新冠疫情的證實,這是英國抗疫方針決策的基礎。

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表明,新冠肺炎80%的確診病例為輕症、普通型,包括無肺炎或肺炎患者;只有13.8%的患者為重症,無症狀感染者比例尚不明確。

所以,用有限的醫療資源醫治較少的重症患者是好鋼用在刀刃上,否則就會造成醫療資源和衛生系統的不堪重負,反而會擴大疫情。

不只是英國,其他一些國家也取采取了類似措施。

2月25日,日本政府宣布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方針,對重症患者收治醫療,輕症患者則居家靜養,在抑製傳染擴散速度的同時,盡可能減少重症患者和死亡人數的增加。

3月12日,瑞典決定停止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統計,該國也將不再對輕症患者和疑似患者進行檢測。由於不可能阻止新冠疫情在瑞典的傳播,該國公共衛生局表示,將把有限的資源用於醫護人員、已住院患者等高危人群。

當然,這些國家的應對方針也許會被人斥為懶政,或者是科學依據並不充足。不過,還有一個比較充分的科學根據,即免疫學的免疫印跡(immunological imprinting),或免疫記憶理論。

▲英國倫敦希思羅國際機場

該理論的意思是,如果一個人得了一種疾病,如此次感染新冠狀病毒肺炎,體內會產生抗禦這種疾病的免疫力,在未來的歲月中再遇上新冠狀病毒感染,就會由免疫印跡喚醒體內的抗體和免疫系統,攻擊病原體,讓人們免患同一疾病,或者即便再次患病,症狀也會輕得多,不會致人死亡。

讓人感染流感來獲得免疫力的科學依據

甲型流感是人們每年都要經歷和患上的人獸共患病,但是,流感的變異性也讓人難以預防,即便每年秋冬注射了流感疫苗,也難以讓人不患流感,原因在於流感病毒的多變性。

由於流感病毒的多變性,流感疫苗都是處於滯後階段,即每年的流感疫苗只是根據上一年的病毒株並預測來年會有什麽變化而研製,因此不能完全預防當年的流感。

在此情況下,較早以前英國研究人員首先提出,以自然感染流感的方式來獲得免疫力,比注射流感疫苗獲得的免疫力更強大,也更能抗禦流感。

▲在是否有防控措施下,疫情的不同變化情況

1969年1月,H3N2流感第一次在美國流行時,奪去了不少人的生命。不過,在1970年6至12月H3N2流感出現第二次高峰期時,英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的患者卻銳減。

這種結果引起專業人員的極大關注,英國研究人員在細致調查後發現,H3N2流感最先是在1968年7月中旬發生於中國香港地區。當時感染過H3N2流感的人,意外地在1969年和1970年流感暴發時抵禦了流感。

這意味著以前患流感後自然獲得的特異性免疫力,對後來防禦相同或相似的流感起了作用。

為了驗證這個機理,英國研究人員在南威爾士進行了試驗。對連續接種流感疫苗的人和未接種流感疫苗的志願者兩組人群測定流感抗體。抗體滴定測試在每年的冬天前後進行。

結果表明,由野生H3N2流感病毒自然感染(患流感)後獲得的免疫力,比由接種抗香港流感滅活疫苗所獲得的免疫力要更為持久。

根據這種情況,研究人員認為,自然獲得的免疫力要比人工免疫獲得的免疫力強大而持久。這再次證明免疫學的一種理論“原發性抗原損害”,指的是首次由野生病原體(所有致病微生物)感染後在人體免疫系統留下的印記,要比以後任何時候感染留下的印記深刻得多。

因此,以後再受到同類病原體感染時,深刻的免疫印記就會迅速喚醒起免疫系統的記憶,從而產生大量抗體或激活免疫細胞,有效地消滅病原體。

最新的科學研究也支持了這一結論

2020年2月4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學》雜誌發表研究文章稱,人們在人生的早期階段患過流感,要麽可以避免他們不再患同樣類型的流感,要麽是患了流感也非常輕。

研究人員從亞利桑那州衛生部門獲得一些患者的就診記錄,經過研究發現,在過去幾十年中,流感病毒的兩個亞型(H3N2和H1N1)引起了季節性流感的爆發。

在1918-1957年之間出生的大多數人首先接觸過H1N1流感病毒,1957-1968年出生的中年人則首先被H2N2感染,但自1968年以來,H3N2一直是季節性流感的主要毒株,因此年輕人首先接觸到的大多是H3N2。

一個令人感到意外的結果是,如果一個人在幼年時期首先接觸過H3N2病毒,在此後的生活中若再次遇到H3N2流感時,患重症住院的可能性就較低。同樣的,在幼年最先遇到H1N1的人,在未來的歲月再次遇上H1N1流感時,也會有較強的抵抗力。

▲英國男子穿著全套防護服出門購物

另一個發現是,即便幼年遇到的是H1N1流感,在長大後遇到H3N2流感,也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是不會像幼年時患過H1N1流感後來再遇上H1N1流感時的抵抗力強,反之H3N2流感亦然。

這個結論在2016年《科學》(Science)上發表的另一篇文章也提出來了,兒童時期接觸的流感病毒將使人們在以後的日子裡獲得部分保護,能夠躲過流感病毒的感染,即使是親緣關係較遠的流感病毒,患過流感的人也有保護力。

因此,過去接觸的流感病毒決定了一個人未來對流感的反應和是否患病,以及患病的輕重。

最糟糕的結果是什麽?英國百姓會答應嗎?

顯然,上述研究只是針對流感得出的結論。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讓人們自然患流感而不注射流感疫苗以獲取更強的免疫力,顯然也有風險,尤其是對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和有其他疾病的人。因此,現階段,研究人員也鼓勵人們在流感季節注射疫苗。

應對新冠肺炎是否可以像對付流感那樣,目前尚無明確結論。所以,英國、日本和瑞典的做法有一定的冒險性,決策的前提和基礎是依據目前所獲得的情況,即新冠肺炎大部分是輕症,只有極少部分重症患者才會有生命危險。

▲英國首相鮑裡斯·約翰遜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的統計,60-69歲的病死率為3.6%;70-79歲的病死率為8.0%;80及以上的病死率為14.8%。

在這前提下,英國認為,一般人被新冠病毒感染不會有大問題,而且會獲得較強的免疫力。應把醫療資源放到重症患者身上。這種做法肯定需要時間和臨床實踐來檢驗。

當然,英國的對策還有其他根據,如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學特徵,在現在的情況下不應立刻對公眾生活實施嚴格限制。

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瓦蘭斯稱,“如果你非常嚴格地壓製某種東西,當你釋放時它將會反彈,且會在錯誤的時間反彈”。

此外,根據大部分感染後都是輕症的現實情況,英國政府反而擔心,若是現在沒有足夠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它將在今年冬天再次出現,屆時會對英國醫療體系造成嚴重負擔。

那麽,如果把這當做一次下賭或冒險,最糟糕的情況是什麽呢?

近日,英格蘭首席醫療官克里斯·威蒂表示,最糟糕的情況可能是,整個英國大約有80%人口會感染新冠病毒,大約1%患者會死亡。

按照這個假設,英國人口為6600萬,80%人染病則是5280萬人,那麽其中約52.8萬人可能死亡。

這真的是一場“豪賭”了!

當然,這是最壞的情況。另外幾個數據可以得出一些比較:2014-2018年英國流感死亡人數每年在1-2萬左右。美國每年死於流感人數至少在1萬人以上,2017-2018年度美國有6.1萬人死於流感。

▲英國流感死亡率統計

這場”豪賭”英國會贏嗎?恐怕我們很難得出結論。但即便有科學依據,英國政府想要把自己的想法完全落實,也還面臨著重重難關。

擺在眼前的一個問題是,英國人民會答應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