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看待中信證券清倉式減持中信建投

2019-06

27

文 |馬方業 李文

有“市場風向標”之稱的券商股,其一舉一動尤其會受到市場各方的強烈關注。當一則減持公告將兩家龍頭券商聯繫起來時,其熱度足夠佔領財經新聞頭條,事實也的確如此。

6月25日晚間,中信建投發布公告稱,中信證券擬減持其所持有的全部中信建投股票4.27億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5.58%。公告一出,各種擔心,多種說法迅速霸屏、刷屏。不少投資者的擔心不幸變為事實:6月26日,中信建投開盤就一字跌停,報收於23.82元/股。至當日收盤仍有70多萬手的封單還掛在跌停板位置上。受此影響,券商板塊全線走低,當日上證指數也以綠盤報收。

現在先讓我們算一筆账:如果按照6月25日中信建投的收盤價26.48元/股來估算,中信證券減持中信建投回籠資金超過110億元。如果按照26日的股價計算,中信證券回籠資金也能超過百億元。當然,具體金額還需根據減持的市場價格有所變化。而2018年,中信證券全年歸母淨利潤僅為93.9億元。也就是說,該筆股權如果在百億元價位左右減持完,理論上的收益相當於中信證券上一年賺的錢。錢不可謂不多。

那麽,我們應該如何客觀理性地看待此次中信證券的清倉式減持呢?

在資本為王的時代,淨資本佔優的券商會獲得更多的機會,即使是頭部券商也需要不斷補充資金發展經營。中信建投公告中將此次減持的原因說的十分明確,即股東自身經營需要。的確,此次減持後公司可以釋放資本金,並提升資本金運用效率,聚焦長期重點發展的機構業務。根據中信證券2018年年報披露,中信建投股權計入長期股權投資,账面公允價值為26.8億元,預計中信證券2019年將一次性兌現投資收益29.7億元,佔2018年中信證券歸母淨利潤的比例為31.6%。

中信證券雖是券業龍頭,但對其他頭部券商來說並不是遙不可及。以考驗券商資本實力的科創板業務為例,從承銷保薦科創板項目數量來看,中信證券目前排名在中信建投、中金公司、華泰聯合之後。中信證券持有的9單科創板項目融資金額共計114.8億元,根據跟投比例,筆者粗略估算得出,僅這9單業務,中信證券的跟投金額大約為4.2億元,目前最大的一筆跟投約為9300萬元。因減持而釋放的資本金可以更好地用在刀刃上。

當然,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中信證券此時減持,有可能是為了符合“一參一控”規定,避免同業競爭。中信證券此前發布了並購重組預案,收購廣州證券事項已經進入監管審核流程,相關資源整合工作已經開始。

此次中信證券的清倉式減持到底會對中信建投產生多大的影響呢?一方面,中信證券持股中信建投比例較低僅為5.58%,即使清倉式減持對中信建投的經營影響也是微弱的。況且,從中信建投角度來看,投行業務是其招牌業務,即使是在去年行業IPO業務整體萎縮的情況下,也能實現保薦業務逆勢增長。其保薦項目數量、質量和流程推進效率可見一斑,接下來也將直接受益於科創板和注冊製的推進。另外,今年1月份,中信建投披露130億元定增預案,資本金擴充後,資本中介、自營以及直投業務也有望擴大規模。所以,中信建投在26日一字跌停也是不理性的市場行為。

筆者認為,此次減持之所以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更多的是“清倉式”減持字眼在作怪。實際上,中信建投證券在6月12日發布了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本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數量為4.64億股,上市流通日期為2019年6月20日,向市場釋放過解禁的信息,履行了相關的信披義務。

如同公告所稱,此次減持是因為“公司自身經營需要”,是公司在發展過程中一次正常的市場行為。市場各方過度解讀和擔憂是非理性的。當然,對於股東股份減持,監管層也是立有規矩的,股東應當根據規定和實際情況妥善安排減持步驟,注重信息披露,避免與市場不良預期形成共振。筆者認為,股東對所持股份進行“清倉式”減持時,必須充分考慮市場的穩定,畢竟擁有大量中小散戶的A股市場極易放大不良情緒,另外減持方還必須考慮維護相關標的市值。同時,相關法律法規也應對“清倉式”減持作進一步的規範與完善,以充分保護廣大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