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非常出名的青銅鼎,小巧玲瓏,也是被仿製最多文物

在許多酒店、高檔辦公大樓的進門,我們通常可以看到擺放著青銅鼎的工藝品。這並非是附庸風雅,而是在中國人心中的那份鼎文化。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陶製的鼎,商周時期的青銅鼎,更是將其推到了頂峰。鼎不但象徵著身份、地位,更是當時國家基業的符號。現在這些公司,也是為了圖一個“鼎盛”的吉利吧。

然而,不知道您注意過沒有,那麽多工藝品的鼎,卻很少以赫赫有名的後母戊鼎或者別的國之重鼎為原型。如果您更留心一點,可能會發現,它們的造型大同小異,都是四足方鼎。其實,它們大多都是以上海博物館的商父戊方鼎為原型而製作的。

其實,商父戊方鼎的個頭很小,它的高度為22.4cm,通長為13.5cm,寬為17cm。這個數據報出來,相信大家都會覺得很迷你。相比動輒驚人的後母戊鼎、毛公鼎、大克鼎相比,實在貌不驚人。甚至在文物界業內也有人戲稱,與其說是一件禮器,還不如說它就是當時貴族煮火鍋的用具。

這隻鼎的得名,就是來自於鼎腹內壁銘文“父戊”二字。考證“父戊”應該就是商廩辛王及商康丁王的伯父,商王祖庚的哥哥。目前出土了不少青銅器,都有這兩個字的銘文,比如商“父戊”青銅爵、父戊方彝等等。如果是同一人的話,那這位貴族當年所過的生活,實在是難以想象的窮奢極欲。

眾所周知,一件文物,特別是青銅器。如果足夠珍貴,一是體現在它的規格上,又大又重的青銅器,花費了當時更多的材料,也更顯示地位不凡。二是體現在銘文上,銘文越多,歷史學家對於當時的了解就越多,文物也就越有價值。

要知道,上海博物館文物薈萃,其中又以青銅器的收藏最富盛名,它的館藏青銅器,有中國“半壁江山”之稱,它所收藏的青銅鼎,就有著名的國寶級文物大孟鼎和大克鼎。那麽這樣一件小巧玲瓏,又只有兩字銘文的小鼎,怎麽能在上博佔據一席之地,又怎麽會受到民間如此多的追捧,成為工藝品的主要原型呢?

其中的原因很多,但很可能還是因為它的造型、做工乃至紋飾,都是精美絕倫的。它古樸凝重,使用的方鼎四足造型,更讓人覺得穩重。說起鼎,大多數人會認為是三足的。這恐怕是被成語“三足鼎立”所誤導,其實自古以來,鼎就是三足和四足的。一般圓鼎配三足,方鼎配四足,而且通過實物考證,四足青銅方鼎出現得更早一些。

在商父戊方鼎的鼎口,是折成唇邊的形狀,這給人以滄桑古樸的厚重感。它的兩邊有立耳,而且又寬又厚。它的四足呈圓柱體狀,體型龐大,非常扎實。而且,在鼎腹和鼎足之上,都有扉棱,這給予方鼎增添了許多生動的情趣。

除此之外,商父戊方鼎上面的紋飾,也是精彩紛呈,也是文物的重要看點之一。在鼎口之下,首先是一圈鳥紋圖案,這代表著商人對於神鳥的尊敬。相傳商朝的始祖,就是神鳥所生鳥蛋而成,因此商人對於鳥類,都有莫名地崇拜。在鼎腹中部,是密密麻麻地雲雷紋,這代表了商人對於自然界的敬畏。

在雲雷紋周邊,是數量更多地乳釘紋。關於乳釘紋的意義,說法很多。有的說是代表著子孫昌盛,哺乳不止,有的說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在鼎足之上,則是面目猙獰的獸面紋,它們有意做成如此,代表著讓敵人畏懼和對於寶鼎的守護。

這麽小的一個鼎,做工卻一點都不馬虎,十分厚重大氣,而且紋飾十分複雜,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許就是如此,它在被普通百姓廣為接受,成為了製作成工藝品最多的青銅鼎原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