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要學好外語:楊瀾在北外2019級開學典禮的致辭

近日,北京外國語大學2019級新生開學典禮在體育館舉行。1494名大學生、1226名研究生、20名預科生,部分繼續教育學院學生及留學生代表參加開學典禮,開啟人生新階段。

北京外國語大學1990屆校友代表、陽光媒體集團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楊瀾出席開學典禮並致辭。

楊瀾在致辭中回顧了在北外學習生活的經歷,向新生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尋找自己。將外在的學習壓力轉換為自己內在的動力,探索世界,認識自己,在與各種語言、思想、文化碰撞中尋找自己的內心與個性;二是學會提問。不斷提問,不斷探索,不斷向未知發出挑戰,不斷提升學習的水準;三是學習審美。辨是非,識美醜,希望新生們在大學期間能夠發現美、理解美、創造美。

以下是楊瀾在北京外國語大學2019級開學典禮上的致辭全文:

作為北外86級英語系的校友,我非常榮幸參加北京外國語大學19級的開學典禮。

開學之日是混雜著令人興奮、好奇、不安等多種情緒的日子,我今年也送女兒進入了大學,所以我深深的感受到家長們充滿著驕傲、期許的複雜心情。當我邁入北外的那一天,我的內心像一個自由飛翔的小鳥,發出了長大了,獨立了這樣青春的呼喊。

明年就是我從北外英語系畢業30年了,回到母校,過往歷歷在目。曾幾何時,北外是一座語言類的大學,後來幾十年的時間我們增加了許多專業的學院。把語言的學習與專業的學習結合在一起,這種跨界融合的方式正是當代高等教育發展的方向。

我們為什麽需要教育?胡適先生曾說“教育不是一件錦繡的衣袍讓你在人前炫耀,教育應該是一副有光的眼鏡讓你能夠更加明白的觀察世界。”從小到大我們的家長親戚朋友和老師,似乎都在不斷地給我們施加好好學習的壓力,為的就是我們考入名校的這一天。然而,王爾德曾說過“人生有兩大悲劇,一個是你想得到的得不到,第二個是你想得到的得到了”。

在十八九歲時得到了一直為之努力想要得到的目標,那然後呢?這便是一個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從現在開始,你必須自己回答這個問題,你的目標是什麽,你將如何度過這自由又珍貴的一生。這並不容易且需要很長的時間去探索,但是自我負責的精神正是自由的應有之義,從外界帶來的壓力到轉化為自己內在的自驅動力,探索世界認識自己,就從今天開始吧。

我依稀記得,在我入學的時候,許國璋教授為我們上第一節大課時,就布置了一個作業:大學四年的時間必須讀500本書。許國璋教授的意思是說在大學這樣一個可以單純的、投入的進入學術的海洋中徜徉的地方,你為什麽不好好的利用呢。

著名的服裝設計師山本耀司說過:“‘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麽,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後才知道‘自己’是什麽,這才是自我。”其實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博覽群書,思維發散,了解古今中外的文化就是一種與尋找自己相互碰撞的關係。

另外我建議大家學會提問。在課堂上老師最常做的就是鼓勵我們回答問題。我們為了回答出正確的問題,不知道做了多少努力,刷了多少題。然而主動提問卻成為了我們中國學生的短板。我在採訪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教授時,他認為衡量一個人的學術水準和思維水準的最重要因素並不是給你一個正確答案,而是學會提問。

在人工智能的時代,我們更需要終身學習,沒有任何一個階段的簡單學習,能讓你一勞永逸,不斷地提問與探索,對未知發出挑戰,這就是青春的你應該做的事情。提不出好的問題,就找不到好的學習方向,更找不到解決的答案。不斷的提升學習的水準,就是在成千上萬的問題中,找到最相關的和最重要的。

我希望在大學期間你能夠開始學習審美。從欣賞身邊的同學開始,無論男女。木心先生曾說:“一個人如果沒有審美能力,那連知識也救不了。”大學階段就是我們發現生命之美、體魄之美、世界之美、自然之美、語言之美、文化之美、感情之美等等一切美好的黃金時間段。萬物皆有詩意,只是需要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辨是非,識美醜,是青春必須要做的功課,當你心中有愛的時候,你眼中就有美。這樣的美好,也會成就你的精神世界,在你受到挫折時給你進行療愈。

話說回來,我也想從我個人成長的角度來聊聊學習語言這件事能夠為人生帶來的意義。語言是我們打開世界的方式。我從2015年以來,帶領團隊,在全球採訪了近200位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在探討人類智能與機器智能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也讓我對語言這件事發生了更濃厚的興趣,語言的研究,自然語音的處理和自然語言的認知和判斷是人工智能非常重要的領域。

尤瓦爾·赫拉利寫的《人類簡史》這本書,他提到了人類和黑猩猩的基因有95%都是一樣的,但是什麽原因讓人類的智能產生了巨大的飛躍?這就是語言的力量,很多動物都有不同的叫聲來表達情緒。但只有人類發展了複雜的語言,語言讓我們彼此溝通,同時可以講述歷史,傳授經驗,建立了共同的價值觀、身份認定、宗教等等。以語言為核心的知識的生產和傳播是社會文明形態塑造的過程。

還記得2015年我下定決心要和團隊一起做人工智能,大家很驚訝,說你一個文科生怎麽研究這個東西。微軟當時做了一個基本款的翻譯軟體,這讓我對人工智能領域十分感興趣,從語言的角度,人工智能為我們提供了一面鏡子,讓我看到了人類智慧的魅力。人類語言的精髓不僅僅是在表達一些基本的生理需求,而是對環境、文化、個性的理解。

曾有人問我,是否想回到18歲,我的答案是不想。我在18歲時曾十分糾結迷茫,也對未來充滿過恐懼。但在不斷的摸索中,我找到了真實的自己,這是件很幸運的事,我為什麽還要回到當年的惶恐不安呢。我相信人們並不是真的怕老,而是怕老了沒有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人們也不是真的想要年輕,而是懷念年輕時擁有的勇氣和熱情。但如果你能夠保持內心的一種成長性,那你的青春就一直與你在一起。

在我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為人生思想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地基。與此同時在學校時,堅持口語的教育練習,竟也為我走上媒體人這條路上,打下了基礎。在1998年我製作的《楊瀾訪談錄》,這20年的時間裡,我採訪了上千位全球各界人士,各個領域有趣的靈魂。這個過程中我在採訪前都會閱讀相關資料,有些知識可能看過也總結不出一個問題,但讀一本書,至少可以讓你少問十個愚蠢的問題。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因為語言的能力,讓我有幸代表祖國參與了兩次申奧。生逢其時,有機會將自己的價值與社會的進步聯繫在一起,是無與倫比的責任與榮幸。直到今天我仍然堅持每天半小時的法語自學。語言不僅僅是語言本身,外語也不僅僅只是外語,它表達出世界間的溝通。

語言是打開世界、理解世界、挖掘世界的橋梁。語言本身就是思維本身。無論你將來會踏上如何的職業道路,要想成為想要的自己,建立在語言上的溝通力,是你的底層能力,學習加成長加行動就意味著人生的改變。

最後,讓我們來回顧下楊瀾流利的英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