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果多爾袞不滿足於「攝政王」,而是強行稱帝,結局會如何?

在古代王朝中,皇位爭奪歷來都是十分激烈的,亦是殘酷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當然也不是每個參與皇位爭奪最後失敗的人,都是落得不好下場的,也有成為了皇帝之下,萬臣之上的攝政王,多爾袞便是大清歷史上有名的攝政王。

愛新覺羅·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在努爾哈赤與明朝的戰爭正是拉開之時,年僅八歲的多爾袞便躋身參預國政行列。

天命十一年,多爾袞被封貝勒,17歲的多爾袞隨皇太極出征,在此後成為正白旗旗主。後皇太極稱帝,多爾袞被封為和碩睿親王,已列六王之第三位,其時年僅二十四歲。

皇太極在更定官製時,更是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給他統攝。官員的襲承升降以及王公貴胄管理都要經他之手任命。

可見多爾袞的權勢之盛、地位之高,而他也不是一個沒有權謀野心之人,那他如果不滿足只是作為一個「攝政王」,而是強行的稱帝,那麼結局會是如何?

事實上,他是有這個野心的,只是當時的形勢容不得他登上帝位。接下來便說一說皇太極死後大清朝廷的局勢,看一看為何他沒有稱帝,並且如果他稱帝之後,又會是什麼結局。

崇德八年的八月九日,太宗皇帝皇太極在盛京的清寧宮猝死,這個消息十分突然,大抵是連他自己也沒有料到會突然離世吧,因此在生前並沒有立下儲君的人選。

而這就導致了朝廷內部的混亂,皇太極子嗣也是有好幾個的,更不說他以往的兄弟們,其中以他兄長代善、弟弟多爾袞等人權勢最盛,註定了這皇位不僅在皇子們之間爭奪。

看過清宮劇的人應該或多或少都聽過八旗這一詞,這是清代軍事組織的形式,掌管八旗者則是代表了所擁有的軍事勢力。

這八旗中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又為上三旗,是為皇帝所有的親兵,餘下五旗則是由親王、貝勒們所掌管。早在後金時,努爾哈赤掌管兩黃旗、代善則是兩紅旗主,皇太極掌管兩白旗。

到了皇太極即位後,代善的兩紅旗勢力已經遭到大大的削弱。但他在宗室中威望仍然很高,朝中有許多大臣都是十分擁戴他的,這也就註定了他在此次的皇位爭奪戰中其關鍵作用。

以代善的資歷以及兩紅旗的實力,若是他願意參與皇位之爭,想必朝中上下是無法反對的,但因其年邁,且對皇位權勢早已看淡,便無心於這其中競爭。

但其態度所向還是能夠左右事態發展的。當時皇位的主要競爭者有兩個人,一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二則是十四王爺多爾袞。

先來說一說豪格,他身為皇太極的長子,能力自然是不弱的,且從利害關係來說,兩黃旗的大臣們都希望由他來繼位,以保持兩旗的優越地位。

皇太極在位時,因為加強中央集權,於是削弱了各旗的勢力。且將正藍旗的勢力收到自己手下,從而合三旗的實力要遠遠強於其他幾旗,而這三旗的大臣都想要擁戴皇子豪格繼位。

而多爾袞文武才能出眾,身後更是有兩白旗以及多鐸等兄弟作為其堅強後盾,其勢力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此皇位之爭就集中在了以豪格為首的兩黃旗和以多爾袞為首的兩白旗上。

當時朝中眾人大多都以為皇位必然是在這兩個人之中產生的,但是讓人想不到的是,最後的贏家竟是皇太極的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

在競爭的過程中,雖然多爾袞無法得到八旗人的全部支持,倘若是他強行稱帝,最後結果又會是如何的呢?

首先是在兩黃、兩紅以及兩藍六旗都不太支持的情勢下,多爾袞稱帝的條件並不成熟,且原本皇太極的親信大臣都反對他即位,這就註定了他是無法稱帝的。

因此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他才最後議定由皇太極的九子、只有六歲的福臨稱帝。而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則是輔政,改元順治。

多爾袞就這樣妥善地處理好了棘手的皇位爭奪問題,從而也使自己向權力更進了一步。此後朝中大事都先向多爾袞上報,書名也是以多爾袞為先。

可見他確實是一個十分聰明之人,懂得審時度勢。若是他強行稱帝的話,若是能成功還是一回事,要是失敗了,別說當攝政王了,恐怕就一個親王都當不了了。

而順治日後也不會念及他當日的擁立和輔政之功,追封他為帝,更是給予了空前的尊榮。

你怎麼看?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