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明時評:45歲不能賣菜,年齡歧視都成這樣了?

作者:李勤余

近日,升級改造的湖北武漢吉慶街勝利菜場工地門前張貼的《入駐須知》成為輿論場關注的焦點。這份通知要求菜市場內的女攤販不能超過45歲,男攤販不能超過50歲。附近的一名商販表示:那我們都不能賣菜了。

此事之所以引發公眾熱議,還是因為年齡問題再一次擊中了社會痛點。45歲,不過是人到中年,可就連賣菜的資格都喪失了,這不能不讓人感到心中一沉。

從80後90後接連成為“前浪”到35歲的職場危機再到中年演員沒有戲可以拍,年齡早已成為輿論場中的敏感話題。老阿姨、油膩大叔,一個個網絡熱詞也顯示出某種對年齡增長“不寬容”“不友好”的態度。人們的年齡焦慮,正在社會各個角落不斷滋長和蔓延。

在被問到為何對攤販年齡設限時,市場工作人員表示,“(攤販)每天搬上搬下,你得考慮身體強度啊。”看上去這是一個體貼、“暖心”的理由,然而這樣的說辭完全經不起推敲。攤販能不能勝任賣菜的勞動強度,完全取決於個人的感受,他人根本無從知曉。如果力所不能及,相信不用市場做強製規定,他們自己也會知難而退。反之,若可以勝任,年齡的大小就不該成為一種束縛。

說到底,該市場的規定與暗藏在社會思潮中的“年齡歧視”如出一轍,在冠冕堂皇的包裝下,是社會達爾文主義。以年齡為標準,鼓吹“自然淘汰”,顯然不符合社會文明的標準,這也是公眾對該事件感到不滿的根本原因。

就在今天,一篇題為《7位老人北京門診掛號記》的新聞報導同樣引來廣泛關注。報導指出,對很多不會操作智能手機,尤其接打電話都有困難的老年人來說,醫院掛號門檻的陡然提升,導致他們獨自就醫變得格外困難。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可能進一步放大弱勢群體的困境,尤其是老年人。所以,年齡焦慮問題理應引起更多人的重視。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不久前,警察部宣布取消申請小型汽車、小型自動擋汽車、輕便摩托車行車執照70周歲年齡上限。此舉有利於釋放老年市場消費力,也是適應老齡化社會發展需求的政策善意。這充分說明,摒棄年齡歧視不僅符合道德文明建設的要求,也是符合社會現實狀況的必要之舉。

數據顯示,到2049年,中國老齡人口預計將接近4億,佔我國總人口比重達29%。與此同時,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條件持續改善,國民身體素質明顯增強,人均預期壽命不斷延長,2019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歲。不能因為輿論場,尤其是互聯網中的“年輕崇拜”趨勢,就忽視了我國已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現實。45歲就不能賣菜的思維,顯然已經與時代脫節。這不光是市場工作人員的失誤,也體現出了政策制定的水準問題。目前,這則規定已經被當地責令立即改正。

老年人可以有詩與遠方,中年人也可以有愛與希望,年輕人更有無窮無盡的可能性。讓全社會的每一位成員都不被年齡問題所困擾,都可以盡情散發自己的能量、發揮自己的作用、享受自己的生活,我們還可以做更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