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朝對皇子教育有多嚴格?其辛苦程度不亞於高考學生

在我國古時候封建君主專製的社會制度中,國家的治與亂,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君主的賢能程度。若有幸能遇上明君,百姓可以安居樂業;可若遇上昏君,就有可能民不聊生。

從整個王朝的長遠角度看,皇帝的賢明程度也存在木桶效應。決定一個王朝氣運的,不是看最賢能的君主有多好,而是看最昏庸的君主有多差,歷史上不難見到,再富饒的江山,也經受不住敗家皇帝的揮霍。因此,一個王朝皇帝是否具有足夠的基本素養,決定了其國祚是否綿長。

即便是最賢能的君主,也並非生來就有才能,他們的能力來自於教育。不過,雖然皇室子弟的生活條件非常優越,但有些皇室並不注重皇子教育,或者就隻重視太子一個人的教育,導致皇子之間的教育水準良莠不齊,一旦出現政治能力嚴重不足的繼承人,就容易導致王朝的傾覆。

我們知道,在大方向上,歷史是不斷進步的,因為後來的人們可以通過吸取前朝的教訓進行改革,規避掉一些錯誤。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清朝,就汲取了前代的教訓,非常重視皇子教育,並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

從清初開始,只要是皇帝所生下的皇子,不論嫡庶,都要到紫禁城內乾清宮旁的上書房接受教育。《清實錄康熙朝實錄》記載,康熙小的時候“六齡讀書”,另外清朝後來的其他皇帝都是“六齡就傅”。

說到六齡,並不是指的中美合拍、下半年開機、文體兩開花,而是六歲的意思。皇子們才剛滿六歲,就要正式入學了。大家可能覺得,作為一個剛滿六歲的小孩,又是皇帝的兒子,皇子們的學業即便不輕鬆,也不會太難,但實際上,清朝對皇子們的教育非常嚴厲,比大多數人想象的要艱苦得多。

皇子們上課的時間,是在寅時,也就是早上4、5點鍾天還沒亮的時候,就要到上書房打卡上課了,然後一直學習到大概申時才下課,這對一個剛剛入學的小孩子來說,是對腦力和體能的雙重考驗。

而且皇子們不僅每天上課的時間長,還難得有休息的時候,每年只有元旦、端午、中秋三大節,加上皇帝萬壽以及皇子自己生日那天可以放假,其余時間日日讀書,從不間斷。這樣的學習強度,比之如今的高考學生也不遑多讓。

除了來自學習本身的壓力以外,皇子們還需要面對來自兄弟競爭以及皇帝考察的壓力。因為清朝在雍正以後不立太子,皇子們人人都有繼承皇位的機會,自然免不了競爭。而兄弟競爭最主要的舞台,就是在這上書房中。

由於皇帝重視教育,會經常到上書房巡視皇子們讀書情況,還是不是抽查他們的學習成果。面對巨大的壓力,皇子們只能拚了命地下苦功夫讀書,來贏得皇帝的青睞。若學業不精,則會受到責罰。

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皇子們經過十餘年的錘煉,成年後的基本文化素養普遍較高,同時也形成了勤奮的習慣。在清朝的皇帝中,沒有出現過像過去那樣看不懂奏折,或者偷懶不上朝的情況,亦即沒有出現太過荒唐的昏君。

而清朝教育制度的失敗,出現在同治皇帝身上。清朝嚴格的皇子教育制度只是外在壓力,而內在的驅動力,來源於皇子相互之間的競爭。而清朝的鹹豐皇帝只剩下同治這一個兒子,無需競爭便已宣告大位有歸,所以同治也沒有花太多心思在學習上,成年後還沾染惡習,年紀輕輕就患上傳染病而亡,算是清朝國史上最失敗的一位君主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