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首博展:大遼五京,三百年風雲片羽存焉

編者按:京都繁盛誰比矣,十二樓台重重起。看完大遼五京,也是自然生出「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之慨歎。契丹族政權三百餘年風雲叱吒,北方遊牧民族的血性,蒼茫,都在出土文物裡片羽存焉。 耶律羽之墓,陳國公主墓,李貝堡村遼墓,八寶山韓佚墓,吐爾基山遼墓,小王力溝遼墓等共同勾勒出遼之風土民情,興衰榮辱。五京並峙、四時捺缽、南北面官、華夷同風、塔寺巍巍五個篇章,歷述世事。藉由考古與文獻,得窺其樓台一端,吉光片裘,而由此引發的歷史沉思追溯,多民族融合碰撞論辯,才是此展之意旨吧。

“馬牛到處即為家,一卓穹廬數乘車。千里山川無土著,四時畋獵是生涯。” 契丹,一個中國歷史上的北方民族,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國,至1125年天祚帝耶律延禧為金兵俘虜,其後耶律大石建西遼,於1218年亡於蒙古,契丹族的政權延續了三百餘年。

其盛時,曾勢壓後晉而得幽雲十六州,與宋爭峰而屢挫對手,四面所及,一時俱服。那麽,什麽造就了這樣一個強盛的朝代?它在政治制度、社會生活方面又有哪些特點?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到首都博物館大遼五京展,通過陳列的文物或可窺得一斑。

2018年9月6日在首都博物館開幕的《大遼五京——內蒙古出土文物暨遼南京建城1080年展》是首博在下半年推出的重磅特展。展覽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北京市文物局和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協辦,首都博物館和內蒙古博物院共同承辦。

展覽分為五京備焉、四時捺缽、南北面官、華夷同風、塔寺巍巍五個篇章,步入展廳,每個篇章風格各異卻又渾然一體,仿佛描繪勾勒出一幅遼代全景圖,為大家詳細解讀遼代的歷史文化。

此次共展出文物 270件套,分別來自17家文博部門的文物精品,既有精致美麗的金銀器、瓷器,也有珍稀神秘的壁畫、佛教器具,還有玉器、瓷器、書畫、石碑等,特殊的喪葬制度,琳琅多姿的隨葬品展現了遼代制度及文化上的鮮明特點,多民族文化在這裡產生、發展、碰撞、融合、升華,構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

“契丹家住雲沙中,耆車如水馬如龍。春來草色一萬裡,芍藥牡丹相映紅。”

契丹,一個中國歷史上的北方民族,草綠花紅中牽車策馬,穹廬氈帳裡奏樂起舞;“春水”“秋山”,鶻健鵝肥,相地卓歇,以時捺缽。

然而,在如畫的邊地風光的另一面,是契丹人一段叱吒風雲的歷史。五京並峙,見證了契丹人雄踞北國、虎視中原的歷史進程。在大遼五京巍峨宮闕、繁華市井的背後,時代更迭中的天下分合之勢、王朝盛衰之由、族群融合之情、禮俗信仰之狀等無不貫穿其中。五京,不僅僅上演五京的故事……

五京備焉

遼代設立五京: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又以五京為中心,劃分統治區域為五道。《遼史》記載稱:上京為皇都,凡朝官、京官皆有之。余四京隨宜設官,為製不一。大抵西京多邊防官,南京、中京多財賦官。”這種記錄雖有所偏差,但是也反映出五京呈現多中心發展態勢,又有所分工。

天朝萬順契丹銀幣直徑約3.5、厚約0.2厘米

遼上京皇城外西二裡出土巴林左旗遼上京博物館藏

1977年6月在遼上京遺址出土的契丹銀幣,正面有四個陽文契丹大字,為原鑄,背面有八個陰文契丹大字,每兩個字一組,為後刻。與該銀幣正面銘文完全相同的契丹銅幣曾有過出土,但背面無字。該幣似不作為流通錢幣,而是用作某種盛典的壓勝錢。有專家把銀幣正面四個契丹大字考釋為“天朝萬順”,其順序是上—下—左—右。

“萬歲台”金花銀硯盒盒長18.4、寬11-13.6、通高7.6厘米

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金花銀“萬歲台”硯盒平面略呈梯形,盒身內套一層素面銀片, 盒底有花式足13個,周邊鏨刻忍冬卷草紋。盒蓋盝頂,正面下端鏨刻波濤,中部模衝騰龍,三枝立蓮穿繞於龍身,其中一朵盛開,經龍嘴銜立於龍頭頂部,花蕊之上豎刻“萬歲台”3字,上端鏨刻遠山浮雲,一輪驕陽冉冉升起。盒蓋四邊鏨刻牡丹、環形花紋。盒內裝箕形石硯盒。“金花銀”是僅在紋樣上局部鎏金的工藝。

四時捺缽

四時捺缽是遊牧、漁獵文化在政治領域的一種特殊表現。遼國雖然有五京,但是,遼國的皇帝並不常住京城,他與重要的朝臣一起,隨寒暑、逐水草,巡行於四季捺缽地。捺缽活動除了捕魚、打雁、狩獵、避暑外,還包括拜天射柳、祭山祀祖、商討國事、處理政務、接見外國使臣、接納附屬國和附屬部族(落)的貢品等政治內容,因此,遼的全國政治中心是流動的、隨著皇帝的行蹤轉移而轉移。

帶鞘玉柄銀錐錐通長17.8、錐鞘長15、鏈長23厘米

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遼陳國公主墓出土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銀錐錐末端圓形中空, 圓柱形玉柄嵌入其中。配有鎏金銀鞘。史料記載稱“國主射獵,領帳下騎,擊扁鼓繞泊,驚鵝、鴨飛起,乃縱海冬青擊之, 或親射焉。國主皆佩金玉錐,號殺鵝殺鴨錐。” 史料還記載了錐子用途及擒獲天鵝後的宴會場面: “鶻擒鵝墜,勢力不加,排立近者,舉錐刺鵝,取腦以飼鶻。救鶻人例賞銀絹。皇帝得頭鵝,薦廟,群臣各獻酒果,舉樂。更相酬酢,致賀語,皆插鵝毛於首以為樂。”

玉臂鞲長7.3厘米、寬3厘米;扣絆長2厘米、寬1.5厘米

法庫縣大孤家子鄉李貝堡村遼墓沈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遼代狩獵放鷹者將臂鞲置於手臂上,以防止被鷹抓傷。《說文解字》:"鞲,臂衣也"。鞲最早用皮革製作。遼代臂鞲多為玉石質、金屬質。

南北面官

從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開始,契丹就開始南下蠶食中原,至遼太宗耶律德光,借著中原後唐政權內訌的機會,幫助反叛的石敬瑭滅唐建晉,從而取得了燕雲十六州。面對新獲得的土地和人口,契丹統治者依據他們從唐朝學來的經驗,創造性的施行南北面官、因俗而治的國策。這種靈活的統治方式,團結了統治區域內的各民族,為民族融合創造了條件。

銀鎏金蓮花紋捍腰凌源小喇嘛溝遼墓出土

凌源市博物館藏

鎏金銀薄片製成。兩端低而中間高。底部平齊,上部連弧狀,呈山字形。聯珠紋一周區分內外。邊棱與聯珠紋中間分布如意雲紋,余白處填補魚子紋。聯珠紋內中間是一朵盛開蓮花,蓮瓣錯落,蓮子可數。蓮花下部為一株芡實,以中心為軸,蓮花、荷葉左右對稱分布。根據葉茂台遼墓出土捍腰位置可知,捍腰是背部飾,前面連接袍帶,系於腰部。

華夷同風

遼代在制度安排和管理方面多有創新和特點,不過,其在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上——皇帝制度——與同時期的北宋保持一致。南北雙方都是皇帝制度,因而又有北朝、南朝之稱。根本制度的一致與趨同使得南北雙方在政治理想、社會價值、道德風尚等方面表現出類似。遼代統治者對中原文化采取寬容及吸收的態度,極大的促進了民族融合。

越窯刻花宴樂人物執壺通高18、口徑4.5厘米

北京市八寶山韓佚墓出土首都博物館藏

葫蘆形鈕蓋, 蓋壁有二孔。花瓣形直口,瓜棱狀圓腹,矮圈足,直流,曲把。器底刻“永”字款識,有長條形支燒痕。薄胎致密,釉色青灰。劃花,蓋飾雲紋或羽紋,把與流飾花草紋,身兩面飾四對人物坐飲圖。流雲、酒搏、果盤等雜置其間。

嵌寶石鎏金包銀漆盒長26、寬25、高13厘米,188顆寶石

通遼市吐爾基山遼墓出土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嵌寶石鎏金包銀漆盒採用了銀襯多寶嵌技術,盒內部為黑色漆木胎,外包鎏金銀片,然後在銀片上或者銀片鏤空部位鑲嵌各種玉、寶石、松石、水晶組成精美的圖案,製作複雜,工藝精湛。銀襯多寶嵌是銀襯技術與多寶鑲嵌技術結合的工藝。銀襯是一種將銀片直接錘揲在漆胎外的工藝,起到固定、美觀的作用;多寶嵌即集玉石、象牙、玳瑁、雲母、金銀等寶物為一器的工藝。

銀鎏金冠凌源小喇嘛溝遼墓出土

凌源市博物館藏

金冠結構複雜,由鏤雕鎏金銀片製成,魚鱗鏤孔。中間為圓拱形帽圈,周圍銀片裝飾。裝飾片上用銀絲綴卷雲步搖。步搖片分在正面和兩側,每面各九件,三層排列。冠頂中間有一立蓮花座,座上一隻鳳凰,芝冠長尾,張翅欲飛。冠中間兩片銀片,曲花邊,上鏨飛鶴紋,兩者中間立一人。正面兩側伸出卷雲鏤空銀片,左右對稱。帽圈背後立置兩片銀片,尖拱形,後片中間鏨刻飛鳳紋,下部雲紋承托火焰紋,兩側為對稱鳳紋。

人首魔羯形壺

長19.5厘米、口徑3.5厘米、底徑7.5厘米、高16厘米

赤峰市巴林右旗烏蘭套海蘇木出土

內蒙古博物院藏

通體白釉,壺前端為一少女頭像,眉目清秀,頭戴發髻,頸臂間有彩帶、花朵做貼飾,雙手捧一螭首短注;壺身呈魚形,尾鰭上翹,身刻細鱗片,腹兩側各附一欲展翅的飛翼,背中部有一蓮瓣形注口,頸部和尾鰭之間有一橋型提梁。這件水注將人及魚(龍)、鳥、螭等動物混合為一體,構思絕妙,造型奇特,是遼瓷中罕見的造型。

浮雕四神石棺

通高66、底座長91.5、寬77、蓋長82、寬70厘米

法庫縣五台子鄉孤家子村出土

沈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四神石棺蓋體分離,用兩塊淡綠色砂岩雕刻而成。整體呈殿式。棺蓋為廡殿頂,四面坡,正背兩面各縱排26條瓦壟,左右兩面各橫向瓦壟18條,簷下雕半圓弧形滴水。四垂脊盡頭各雕一吻獸,圓目,有須,闊口露齒。正脊背上有兩長方形刻槽,推測上面原有裝飾物。底座為方形,素面。棺體左、後、右三面為板壁,前雕門窗,前後兩面均有承簷柱四根,將前後兩面均分為三部分,形成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的樣式。柱礎為覆盆蓮花狀,正面立柱出露5個棱面,推測為八棱形柱,上部略窄。立柱間有普拍枋,枋間承兩朵鬥拱,鬥拱上乘撩簷門檻,框內板門兩扇,四角雕有三葉狀花紋,門正中雕出門環及鐵鎖。門楣正上方浮雕朱雀圖案。朱雀體態端莊秀麗,雙足扣於門楣之上,圓眼、尖喙,雙翅橫展呈預飛翔狀,頭頂5條羽毛,翎羽雕刻得十分精細。門左右兩側雕長方形欞窗,左側8條豎向窗欞,右側5條。後面正中浮雕玄武圖案,四周無裝飾。龜身粗壯,昂首,短尾,臥伏於地,一蛇纏繞於龜身之上,尾彎曲,仰脖,低首,與龜四目相視,形象生動、逼真。

塔寺巍巍

遼代統治者推崇佛教,使得佛教在中國北部得到了輝煌發展。大量的皇家賜予、信徒的供養,寺院經濟繁盛發展,高大的寺院建築星羅棋布於帝國的都會州縣。通過寺院俗講、浴佛、荼毗火葬、千人邑等活動,佛教浸潤到整個社會,成為重要文化紐帶,並促進了民族融合。

“海冬青”鎏金銅飾片 高24.3、寬30.5、厚0.03厘米

耶律羽之墓出土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鎏金銅海冬青飾片為海冬青正面捕獵形象,雙翼張開,利爪撲地,線條流暢。飾片周邊亦有釘孔,為小費裝飾。

海東青屬於鷹隼類飛禽。女真族為遼國進貢海東青而不勝其苦,因致於叛。史料記載稱:“女真服屬大遼二百餘年,世襲節度使,兄弟相傳,周而複始。至天祚朝,賞刑僭濫,禽色俱荒。女真東北與五國為鄰,五國之東鄰大海,出名鷹,自海東來者,謂之“海東青”,小而俊健,能擒鵝鶩,爪白者尤以為異,遼人酷愛之,歲歲求之女真,女真至五國,戰鬥而後得,女真不勝其擾。及天祚嗣位,責貢尤苛。又天使所至,百般需索於部落,稍不奉命,召其長加杖,甚者誅之,諸部怨叛,潛結阿骨打,至是舉兵謀叛。”

“京都繁盛誰比矣,十二樓台重重起”,借助考古發現與相關文獻,我們得以重見大遼五京重重樓台之一端、爛漫物華之片羽。面對穿越時空、靜置眼前的如許美器,歷史可資追溯、品味和借鑒的功用悄然而至——有關契丹族的神貌、遼代興衰的軌跡、歷史關鍵人物的命運、文物的器形紋飾、現存的遺址遺跡等,想來觀眾也會關注、欣賞、沉思甚至追問。

此外,藉由大遼五京,大體勾勒出了契丹族及其政權的生發軌跡,而這一過程無可辯駁地實證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過程和特點:“多元”,是指中華民族不是單一的民族,而是由不同民族所組成的複合民族共同體;“一體”,是指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已結合成彼此交融、相互依存的統一而不能分割的整體。

圖文 | 趙閃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