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顏真卿書法:跨越千年的輝煌與感動

尋常展覽天天有,魯公一展足千秋。從二〇一九年一月十五日到二月二十四日,由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的《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書法大展,在日本和中國掀起了“顏真卿熱”。偉大的書法家顏真卿吸引了無數人、感動了無數人。這是跨越千年的輝煌與感動。為什麽會出現“顏真卿熱”?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輝煌與感動?它對今天和今後的文化建設和書法發展有什麽意義?很值得深入思考。

顏真卿展在日本東京博物館舉行

1、以敬畏傳統、敬畏經典為第一義

日本策劃籌備這次展覽用了長達六年時間,其用情之專、用心之深、用功之勤,令人感動。展覽集中了二十多家機構的頂級收藏,更是從台北故宮博物院借來鎮館之寶顏真卿《祭侄文稿》及懷素《自敘帖》《小草千字文》,褚遂良《黃絹本蘭亭》等墨跡珍本。展覽精選出的一百七十七件展品,幾乎都是中國書法史上不可替代的經典作品,整個展覽分為六個單元:包括書體的演變;唐代書法——安史之亂前;唐代書法——顏真卿的活躍;日本所承襲的唐代書風;顏真卿在宋代的評價;對後世的影響。這次展覽的鮮明主題和出色設計,所包含的豐富歷史含量和文化含量,反映了日本朋友對中國文化中國書法的卓越見識和敬畏傳統敬畏經典的精神。展覽以顏真卿為中心,系統地梳理了中國書法史和中日書法交流史,生動再現了顏真卿在中國書法史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地位和中國書法雄渾寬博的正大天氣。

由此,我想到魯迅先生講過的一句話,他說:“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們效法之處的。”魯迅是文壇泰鬥。魯迅的文字是極考究的。魯迅在這裡用效法,就是以之為榜樣,照著做。這句言簡意明的話,反映了魯迅對日本民族和日本文化的深刻認識。魯迅先生曾經深情地回憶起他在日本學醫時的老師藤野先生。他寫道:“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於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性格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魯迅先生回憶了藤野先生為他改講義的事。藤野先生說:“我的講義,你能抄下來麽?”魯迅回答說:“可以抄一點。”藤野先生說:“拿來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並且說,此後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有一回藤野先生將我叫到他的研究室裡去,翻出我那講義上的一個圖來,是下臂的血管,指著,向我和藹的說道:‘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麽樣的,我們沒法改變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的畫。’”

一九八〇年十一月二十日,錢鍾書先生應邀到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教授懇談會作《詩可以怨》的講演。錢先生的學問之大,是日本學界所仰慕的。但錢先生開篇卻講了這樣一段話,他說:“到日本來講學,是很大膽的舉動。就算一個中國學者來講他的本國學問,他雖然不必通身是膽,也得有鬥大的膽。理由很明白簡單。日本對中國文化各個方面的卓越研究,是世界公認的;通曉日語的中國學者也滿心欽佩和虛心採用你們的成果,深知道要講一些值得向各位請教的新鮮東西,實在不是輕易的事”。日本這次書法大展,再次證實了魯迅先生和錢鍾書先生的判斷。

魯迅書法

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要以海納百川的精神,廣采天下之長而用之,一切國家、一切民族的長處都要學。但首先要敬畏自己的民族傳統,首先要敬畏自己的文化經典。文化工作、藝術創造包括書法的發展,是高尚的精神勞動,事關國家形象和民族素質,今天人們對顏真卿的關注,也可以說是對書品與人品、書體與創新、書法經典與時代天氣的關注。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發展。今天的中國文化和中國書法,也是歷史的中國文化和中國書法的發展。中國是傳統文化大國。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和根脈所系。新時代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必須以敬畏傳統、敬畏經典為第一義。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丟掉傳統、丟掉經典,丟掉傳統和經典,就是丟掉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和根脈。只有常懷敬畏之心,時時回望傳統、回望經典,不斷對傳統文化進行再挖掘、再整理、再認識,把繼承和創新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創造適應人民和時代需要的新作品、新經典、新輝煌。

2、雄渾寬博的正大天氣

中華文明、中華文化五千年一以貫之,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和文化,從根本上說,是因為中華文化的精神和魂魄一以貫之,本質和主流一以貫之。而中華文化的精神和魂魄、本質和主流,都深深植根於漢字。

王羲之《蘭亭序》

我二〇〇三年在一篇文章中寫過這樣的話:“漢字是中國文化的最小單元,又是中國文化的最高代表。漢字的抑揚頓挫和無窮組合,造成了中國文化的輝煌燦爛和流光溢彩。”我們的古人說:“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可見創造漢字是一項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事業,是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標誌和體現。漢字是中國的根,中國人的根,中國傳統文化的根,中國書法的根。中國書法是以漢字為唯一載體的藝術。書法美源於漢字美。離開漢字就沒有中國書法,就不是中國書法。歷史上是先有漢字,後有書法。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包括出土的大量簡帛文字,主要是代替語言作為文化、思想交流傳播和文化積累的工具。包括《二十四史》《資治通鑒》,包括《周易》《老子》《莊子》《論語》《孟子》《孫子》諸子百家,包括《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在內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都是在漢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漢字為基礎的中華文化,是中國書法演變和發展無限充沛、無比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深厚源泉。

王羲之《初月帖》局部

王羲之《喪亂帖》局部

王羲之和顏真卿,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兩座高峰。書聖王羲之的最偉大貢獻,是完成了中國書法的藝術化、規範化,在中國文化和中國書法之間,在中國書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間、歷史和未來之間架設了橋梁。這是劃時代的貢獻。但中國書法沒有也不可能到王羲之就劃上了句號。歷史沒有句號。文化也沒有句號。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書法。

顏真卿《郭虛己墓志》拓本局部

趙無極說:“為什麽現在書法沒有以前的好呢?當然是創造精神比較少的關係,是受到王羲之、米芾的限制太多了。”美學的觀點常常跟著時代在變,時代不同,觀念也不同,文藝複興時期尋找的美,同我們現在所尋找的美不一樣。什麽是好的書法,趙之謙有一段很本色、很本質的話,他說:“書家有最高境,古今二人耳。三歲稚子,能見天質,積學大儒,必具神秀。故書以不學書兼不能書者為最工。”趙之謙可謂深得書法三昧。張旭《古詩四帖》有言:“其書非世教,其人必賢哲。”蘇東坡說:“苟能通其意,不學常謂可。”人人能夠感受美、欣賞美,但只有藝術家能夠表現美,只有藝術批評家能夠講清楚美之為美。藝術的傳世之作,個個相似又各個不同,沒有一件是模仿出來的。文化發展、藝術發展有它自身的規律。我們的先人說,“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又說,“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創新是社會歷史發展的靈魂,也是文化和書法發展的靈魂。

顏真卿之所以能夠成為繼王羲之之後,中國書法史上的又一位偉大書法家,根源在於他有深厚的文化積累和蓬勃的創造精神,他的最偉大成就,就是在繼承王羲之的基礎上,超越了王羲之,從而開拓了中國書法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和正大天氣,達到了骨力與含蓄的高度統一,完成了雄渾、寬博的新體楷書創作,樹立了唐代楷書的典範。如果說王羲之是晉代尚韻書風的最高代表,那麽顏真卿則是唐代尚法書風的集大成者。文化發展,同歷史發展、科學發展一樣,總是在漸變的積累中實現突變。有了晉代尚韻,有了唐代尚法,宋代尚意也就順理成章、應運而生了。晉代,唐代,宋代,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三個輝煌時代。

這裡,我們還可以進一步說,王羲之和顏真卿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兩座高峰,也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兩座高峰。其影響力不讓詩壇李杜、詞苑蘇辛,而且其影響力更廣泛、更持久。這絲毫沒有什麽奇怪。因為中國書法的起點,就是中國文化的起點;中國書法的基本元素,就是中國文化的基本元素。之所以說中國書法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其根本道理就在這裡。

關於雄渾,《二十四品》說:“大用外腓,真體內充。返虛入渾,積健為雄。具備萬物,橫絕太空。荒荒油雲,寥寥長風。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持之匪強,來之無窮。”我們讀顏真卿的書法作品,每每有這樣的感覺。中華文化歷來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歷來講文以化人、文以載道,歷來講文如其人、書如其人。就中國書法而言,雄渾和正大、書法美和人格美,從來是密切聯繫、不可分割、相輔相成、相映生輝的。王國維說過:“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於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文章者,殆未之有也。”又說:“天才者,或數十年而一出,或數百年而一出,而又須濟之以學問,帥之以德性,始能產真正之大文學。此屈子、淵明、子美、子瞻等所以曠世而不一遇也。”

文學如此,書法亦然。顏真卿是書如其人的典範。清代學者王澍說:“魏晉以來作書者多以秀勁取姿,欹側取勢。獨至魯公,不使巧,不求媚,不趨簡便,不避重複,規繩矩削而獨守其拙,獨為其難。”歐陽修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蘇軾說:“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畫至於吳道子,書至於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又說:“顏魯公書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格力天縱,奄有漢、魏、晉、宋以來風流,後之作者,殆難複措手。”這些都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中肯之論。

顏真卿《爭座位帖》拓本局部

顏真卿以身殉國後約三百年,宋代大書法家黃庭堅到他當年遇難的地方去憑吊,看到壁間顏魯公留下的題字,仍然心潮澎湃,感慨萬千,寫下了這樣發自肺腑的話:“余觀顏尚書死李希烈時壁間所題字,泫然流涕。魯公文昭武烈,與日月爭光可也。”我們今天讀來,仍然感人至深!

3、歷史和文化的深沉力量

中華民族是偉大的,也是幸運的。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孕育了源遠流長的中國書法,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和源遠流長的中國書法,又孕育了王羲之、顏真卿這樣偉大的書法家,留下了《蘭亭集序》《祭侄文稿》這樣偉大的書法作品。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不但是距今一千二百多年仍保存完好的中國書法的曠世劇跡,而且是中國書法曠古未有之英雄史詩!《祭侄文稿》寫於公元七五八年,是顏真卿為在安史之亂中以身殉國的侄子顏季明寫的悼文。公元七五五年十二月,安史之亂爆發,河北諸郡紛紛倒戈,唯有時任平原郡太守(今山東德州一帶)的顏真卿和時任常山郡(今河北正定縣)太守的顏杲卿,兄弟二人率先反抗叛亂。顏杲卿的兒子顏季明才十幾歲,尚未成年,但在那樣的戰亂年代,常常在兩郡間往來通報消息。安史之亂第二年,叛軍即攻陷常山,顏季明被殺,顏杲卿被殘害,顏氏一家三十餘口被滅門。在這件慘案發生兩年之後,顏真卿才有機會派侄子顏泉明去河北為親人收屍。結果隻找到了侄子的頭顱和堂兄的一隻腳。正是在這樣極度悲痛、極度憤怒而又極度無奈的情況下,顏真卿奮筆寫下了這篇氣壯山河、名垂萬古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全文二十三行二百六十九字,其中脫漏一處,塗改十四處,改後定稿二百三十四字。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書法作品,更不能理解為一次普通的藝術創作,而是一篇字字血淚,激情洶湧,忠肝義膽,氣貫長虹的英雄史詩!時年四十九歲的顏真卿,以他濃烈的家國情懷、深厚的思想文化積累和非凡的書法功力,完成了中國文化史、中國書法史上前無古人的三重書寫:它的第一重書寫是歷史書寫,為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留下了千古鏡鑒;它的第二重書寫是精神書寫,為中華民族團結統一、自強不息的偉大奮鬥精神、犧牲精神抒寫了英雄禮讚;他的第三重書寫是文化書寫,為中國書法寫下了至剛至烈、真氣充滿的不朽篇章。今天當我們懷著景仰的心情捧讀這篇作品時,仍然深深地感受到它所蘊含的歷史和文化的深沉力量。

顏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顏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顏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顏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由顏真卿來承擔這樣的歷史使命,其來有自。顏真卿出身名門望族,其郡望琅琊臨沂。顏氏家族,自西晉迄唐,以儒雅傳家,重在學識,尤以訓詁、書法見稱於世。至五世祖顏之推,舉族遷徙至陝西長安。顏之推博識有才辮,尤工書,精字學,著有《顏氏家訓》二十篇,開中國古代家訓之先河,為歷代學者所尊信。莫不以為篇之藥石,言之龜鑒。顏氏子孫更是嚴循家訓,步趨唯謹,研習經史,探討小學,相延而為傳統。顏真卿曾伯祖顏師古,官至秘書監。少承家業,博覽群書,與兄弟勤禮、相時,都以文學入選為崇賢、宏文兩館學士。唐太宗命顏師古考證《五經》,顏師古一一加以厘正。其頒行之後,朝廷用以取士,天下奉為圭臬。

顏氏家族堪稱書法世家,顏真卿在《草篆貼》中說,“自南朝以來,上祖多以草隸篆籀為當代所稱”。不獨九世祖顏騰之,因草書有風格,見稱於梁武帝《草書評》;六世祖顏協,以工草、隸,有名荊楚間。八世祖顏炳之、曾祖顏勤禮,也以能書名世。祖父顏昭甫,則有碩儒之稱,擅長篆、隸、草書。顏真卿的母親殷氏,出身於陳郡名門望族,有深厚的家學淵源。顏氏家教素來縝密。顏真卿更是深得顏氏、殷氏兩大家族悉心教誨,從小就打下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根底,有扎實的儒家文化修養,也深受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影響。顏真卿是不世出的書法家。他一生酷愛書法,曾兩次拜張旭為師。廣泛學習前輩大家,不懈追求,十年一跡,永不滿足。顏真卿留下的碑刻,大部分碑文,由他親自撰寫。

顏真卿25歲中進士,28歲參加吏部銓選,到75歲以身殉國,歷經四朝,位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其仕途雖曲折坎坷,波瀾起伏,但他寵辱不驚,愈挫愈堅,矢志報國,剛正不阿,其忠烈之節、凜然正氣,與端嚴渾厚的顏體相得益彰,令後世高山仰止。正如歐陽修所說:“斯人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大唐雄風和它由盛轉衰的艱難困苦,深厚的學養和豐富的生活閱歷,造就了顏真卿這樣的偉大書法家,經過血與火的淬煉,把中國書法推向了新的高峰。

直到“推倒歷史三千年,自鑄雄奇瑰麗詞”的毛澤東出現,中國書法的又一座高峰出現了。“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是偉大的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領袖,也是偉大的文化巨人。毛澤東著作,博大精深,高屋建瓴;毛澤東詩詞,橫空出世,雄視千古;毛澤東書法,大氣磅礴,虎踞龍盤。不是說領袖人物,一定要有好的著作、好的詩詞;也不是說有好的著作、好的詩詞,就一定有好的書法。但毛澤東做到了,而且做到了極致。毛澤東以他思接千載、視通萬裡的博大視野和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的雄偉氣魄,開創了中國書法的新紀元,實現了中國書法的革命化、現代化。毛澤東留下了大量書法作品,包括自作詩詞,文電書稿,批注劄記,書簡信函,題詞題字,古人詩詞等,是中國書法寶庫中的一份極為珍貴的遺產。

蘇軾《李白仙詩卷》局部

無獨有偶,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一》,和顏真卿《祭侄文稿》,屬同一題材,但在毛澤東的筆下則升華到了更高的精神境界。毛澤東寫道:“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裡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這無疑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又一部英雄史詩,中國書法新的輝煌與感動。章士釗先生曾請教毛澤東“驕”字怎麽理解?毛澤東豪邁地說:“女子革命而喪其元,焉得不驕!”

2019年3月

作者附記:

我曾經集毛澤東詩詞寫了一幅長聯,上聯是:獨立寒秋,揮手從茲去,為有犧牲多壯志;下聯是:橫空出世,談笑凱歌還,敢教日月換新天。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領袖,領導中華民族實現了站起來的偉大飛躍,改變了500年來“西風壓倒東風”的歷史,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換了人間。提出毛澤東是中國書法的又一座高峰,是本文的最重要立論。

毛澤東作為文化巨人,至少有三個標誌:第一個標誌,是他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理論世界。理論是文化的核心。理論強黨必強,思想富國必富。第二個標誌,是他創造了雄視千古的詩詞世界。“史壇千秋兩司馬,詞苑萬古一毛公”。第三個標誌,是他創造了虎踞龍盤的書法世界。毛澤東的三個世界,文采風流、相互貫通,恢宏壯麗、天氣萬千,引人入勝、美不勝收。如果說,毛澤東思想是中國革命的理論表達;那麽,毛澤東詩詞和毛澤東書法則是中國革命的文化表達。但長期以來,對毛澤東書法學習、研究不夠,挖掘、整理不夠,新時代應加強這方面工作。

(文章來源:中國書法雜誌,作者:李洪峰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