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袁鳳蘭教授:30歲以後要防6種癌 | 腫瘤防控60年60人

作者 | 乾玎竹

來源 | 搜狐健康

「90%的癌症早期沒有癥狀,90%的早期癌症靠專業普查來發現,90%的癌症患者有了自覺癥狀到醫院就診時已經是中晚期,失去了治癒的最佳時期。」因此,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原防癌科主任袁鳳蘭教授認為,進行定期專業的癌症檢查,現在仍是人類抵禦癌症的最佳方法。30歲後,人身體的各種機能都開始走下坡路,以下幾種常見腫瘤應當引起重視。

1.肺癌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由於早期肺癌起病隱匿,往往沒有明顯不適癥狀,要提高肺癌早發現、早診斷的比例,最主要的就是定期篩查。國際上推崇低劑量螺旋CT。這能有效發現小結節,而常規X線X光檢查無法發現直徑在10毫米以下的早期病灶。袁鳳蘭建議,年長(50歲-75歲)、有肺癌家族史、吸煙史、職業接觸史、或惡性腫瘤史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至少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

2.乳腺癌發病率高居我國女性惡性腫瘤之首,發病年齡從30歲起逐步升高,45-60歲年齡的病人約佔全部乳房癌病人總數的55%,建議女性重視乳房的篩查,包括超音波或X光檢查,30歲以上的女性可以1年-2年檢查1次,40歲以上的女性建議每年檢查1次。

同時也鼓勵女性進行乳房自檢,以及時發現病變。月經正常的婦女,乳房自檢的最佳時間是在月經來潮後的第9—11天。因為此時雌激素對乳腺的影響最小,乳腺處於相對靜止的狀態,比較容易發現病變。絕經後的中老年婦女,由於體內雌激素減少,受內分泌激素的影響也相對減弱,因而可隨意選擇自檢時間。

3.女性生殖道腫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常見惡性腫瘤主要有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女性應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注意觀察:一是觀察陰道異常出血,尤其是絕經後出血,接觸性出血等。二是觀觀察白帶,正常的白帶是少量白色略顯粘稠的分泌物。膿性白帶、血性白帶、米泔樣白帶、水樣白帶等都是不正常的。三是自摸腫塊。要養成自我檢查的習慣。在清晨,空腹排解完大小便,平臥於床,略彎雙膝,放鬆腹部,自己用雙手在下腹部按觸,由輕淺到重深,腫物是可以發現的。四是如果感覺疼痛,需及時就醫。

每年一次進行超聲檢查可以觀察子宮內膜和卵巢的狀況。我國《子宮頸癌綜合防控指南》推薦的子宮頸防癌篩查步驟見下表。

4.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近些年發病增速顯著,尤其是在經濟發達的地區。比起肝癌、胃癌等,大腸癌比較容易被發現,預後效果也比較好。

糞便隱血試驗價廉,易操作,但準確性不高。僅有50%的大腸癌和30%大腸息肉糞便隱血試驗陽性,而痔瘡、胃潰瘍、小腸出血都可能會導致假陽性。但是如果反覆數次糞便隱血檢測都是陽性,一定要進一步腸鏡檢查。

直腸指診和腸鏡是篩查大腸癌最重要的兩項檢查。直腸指檢大致可以確定距肛緣7厘米-10厘米的肛門、直腸有無病變和病變的性質。更詳細全面的檢查要靠腸鏡完成。建議50歲以上人群;有痔瘡和長期便血的人群(不能僅當痔瘡治療,直腸癌患者80%首次就診被誤診為痔瘡或漏診);直系親屬中有結直腸癌病史;腹瀉持續超過3個月者;經常發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者;有慢性闌尾炎或已切除闌尾仍有右下腹疼痛者以及膽囊切除術後;貧血、男性貧血,近3個月體重明顯下降的人;發現腹部腫塊者,定期做腸鏡檢查。

5.攝護腺癌發病出現年輕化趨勢,30歲-50歲的男性發病有所增加。國內診療指南則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最好每年做一次攝護腺癌篩查。成年男性如出現尿頻及夜尿增多、排尿困難、尿流變細、尿程延長、排尿痛或射出血性精液,以及下腹部或會陰肛門部位出現不明原因的墜脹不適感等癥狀,應該提高警惕,及時入院檢查。在超音波檢測攝護腺時要憋好尿,才能獲得更精準的結果。

6.胃癌。由於愛吃熏烤、高鹽、辛辣食物,加上睡眠嚴重不足、飲食無規律、工作和心理壓力過大,中青年人患上胃癌也屢見不鮮。如果出現上腹部不適、心窩隱痛、食後有飽脹感,食欲不振、消瘦,經常嘔吐隔夜宿食和不含膽汁的胃液,大便呈黑色柏油樣等癥狀,應提高警惕。建議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及惡性貧血、胃大部分切除術後患者和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最好每年做1次胃鏡檢查。

袁鳳蘭指出,以上這些癌症跟不良飲食習慣、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體重過度增加都有很大關係,在此我們提倡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煙限酒、心態平衡,可以降低癌症風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