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四川:從“坡上長葉子”到“農民得票子”

四川,長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巴蜀大地上的地表水資源,佔長江水系徑流的三分之一。為了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1999年秋天,四川在全國率先啟動退耕還林還草試點。隨後,這項事關國家生態安全的工程在全國鋪開。

19年來,為了保護長江母親河,數以千萬計的四川農民逐步將開墾的坡耕地變成森林和草原。如今,這裡的人們借助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嘗試走出一條“不砍樹,能致富”的新路子。

國內率先啟動試點

全川累計退耕面積超過兩個自貢市大小,長江乾流四川段泥沙含量減少近半

進入冬季,樂山市沐川縣新凡鄉卡防村退耕還林時種下的竹林依然一片翠綠。這本是水利工程修複、清淤的黃金時段,卡防村村民先家南卻和鄰居們在自家院壩裡玩起了撲克。“不忙”是因為2018年夏天,卡防村遭遇有記錄以來最強降雨,但村裡10多公里排水溝渠和10多個蓄水池、山坪塘無一受損。已經3年沒有清理的蓄水池、山坪塘內,淤積程度仍在可控範圍內。

早年的“跑山洪”經歷,則是村民們閑聊的話題:1998年夏天,一場本不算大的降雨後,附近溝壑裡的山洪夾雜著泥土石塊衝入村裡。村裡的豬圈、房屋、耕地毀壞殆盡。再往前的上世紀90年代初,連續3年,卡防村均遭受嚴重伏旱。老人們口中從未乾涸過的山溪,成了村民們抄近路的便道。

大自然不只警告了卡防村。原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統計:1998年,全省土壤流失量9億噸以上。其中,6成以上泥沙來自於坡耕地。這一年,金沙江的輸沙量佔長江總量的43%。

“不采取措施不行了。”曾在卡防村駐點的原省林業廳廳長曹正其回憶:1998年,全省25度以上坡耕地有1300餘萬畝,每畝年產糧不足340公斤,遠低於全省平均值。越是如此,農戶開墾的熱情就越高。於是,在盆周山區,不少村莊陷入“越墾越窮,越窮越墾”的死胡同。1999年10月初,按照中央部署,四川在全國率先啟動坡耕地退耕還林還草試點。至2000年5月底,全省120個縣(市、區)的309萬畝25度以上坡耕地完成停耕。從此,“開墾荒坡”為一條紅線。

卡防村這片土地,首批開始退耕還林還草,見證了工程試點和推廣的全過程。

1999年秋天,經技術人員勘測,先家南家的8畝坡耕地被劃入退耕範圍。“還的是生態林。”先家南記得,縣林業局告訴他:造林費用每畝1890元,未來8年,他家的坡耕地要變成森林。“地已經拋荒三四年了。土層最多半尺厚,苞谷杆子最多能長三尺高。”找出開荒用的鎬頭,先家南壘石塊、背土、打樹坑……用了整整4年,8畝地的樹苗成活率才最終驗收合格。

在卡防村,自1999年來累計完成退耕1100畝,並借助退耕還林完成1200畝荒山綠化。如今,全村森林覆蓋率從1999年的24.6%提升至去年底的50.8%,地表土流失量從上世紀90年代的1.2厘米/年降至如今不足0.2厘米/年。基本實現了“水不下山,土不出溝”,“跑山洪”成為歷史。

目前,四川累計下達退耕還林還草任務近1600萬畝,面積超過兩個自貢市大小,位居全國第三。其間,全省森林覆蓋率增加5個百分點以上。至去年底,長江乾流四川段泥沙含量較1998年減少46%。

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

改革還林內容和方式,更看重造林、營林的經濟效益,“生態銀行”變現之路越來越寬

12月6日,彭從興拿到了6畝核桃銷售款1.5萬元。靠著這筆收入,這位巴中市通江縣諾水鎮諾水村農民,有望在年底徹底摘掉“窮帽子”。

把坡耕地變林地,莊稼變林子,並不代表退耕還林已經大功告成。在1999年的試點之初,四川便確定“退耕還林、封山綠化、以糧代賑、個體承包”的思路。對退耕農戶補償造林款和糧食,在不改變土地承包戶前提下進行還林。

“為此,我們還給退耕戶核發了林權證。”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包建華說,原以為這套“組合拳”能給退耕農戶吃下“定心丸”,沒想到隨後的幾年,各地紛紛反饋:群眾仍有意見。

“不僅要‘退得下、還得上’,還要‘穩得住、不反彈’。”包建華說,1999年開始的首輪退耕還林,四川劃定了經濟林和公益林比例。所有還林面積中,生態林佔比不低於80%,經濟林不足兩成。補償力度上,先是每畝每年300斤糧食,2004年後改為每畝每年230元現金。這筆錢,只能讓農戶“吃飽”,卻無法“吃好”。

2014年底,新一輪退耕還林啟動之際,彭從興主動填了申請表。他當時的想法是:坡耕地原本產值就低。還林之後,全家外出打工謀生。但村幹部卻告訴他:退耕之後,種什麽樹、怎麽種樹、誰來種樹,都可以自己決定。

於是,彭從興和大夥以土地入股,成立了造林專合社和核桃專合社。年底,專合社不僅在全村800畝坡耕地上種下了核桃,還攬下周邊三個村社的還林任務。連續3年,入股農戶獲得勞務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核桃今年首次掛果,戶均核桃收入便有望突破1萬元。

“現在再也不想出去打工了,守著這些林子,就能掙票子。”彭從興說,如果一切順利,明年村裡的核桃產量有望在今年基礎上翻一番。

“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的方式和內容更靈活,更看重造林、營林的經濟效益。”省退耕還林工程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啟動4年來,我省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任務始終堅持向貧困地區、貧困戶傾斜。“因為退耕後營造的林子,更值錢了。”至今年,我省已下達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任務263萬畝。其中,貧困戶累計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約60萬畝。截至目前,約20萬貧困人口通過退耕還林摘掉了“窮帽子”。

伴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四川也開始深化集體林權改革,盤活還林地,比如:將非國有公益林補貼力度提升至15元/畝/年;允許在不改變森林公益性的前提下進行流轉;試點集體林權退出制度……目前,相關改革均已進入總結經驗階段,預計近期將要在全省鋪開。

“試點區林業產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更堅定了我們堅持在‘不砍樹’的前提下,打通‘生態銀行’變現的路徑。”省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說,針對退耕還林的改革沒有止境,未來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