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為上雲,AI落地

轉眼過去半年,在這個戰略的指導下,華為於今日(5 月 15 日)掏出了兩項新技術:人工智能原生(AI-Native)數據庫 GaussDB,分布式存儲 FusionStorage 8.0,“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資料,智能成為新生產力”,華為常務董事、ICT 戰略與 Marketing 總裁汪濤,在演講的開頭有著類似的總結。

GaussDB,這個致敬了數學家高斯的技術, 是全球首款 AI-Native 數據庫,簡單來說就是把 AI 技術應用到了數據庫運行的全周期內,實現自運維、自調優、故障自診斷和自愈等特性;另外,它還支持異構計算,X86、ARM、GPU、NPU 均可支持。

GaussDB 支持本地部署、私有雲、公有雲等多種場景,不過除了開發者以外,能本地用到這樣數據庫技術的用戶確實不多,它更多的還是為了企業和組織服務,華為官方介紹中提到了金融、互聯網、物流、教育、汽車等領域。

第二項技術是分布式存儲。分布式存儲相較於傳統存儲技術,功耗和成本更低,達到一定規模後性能更高,相對也更靈活,如今越來越多地被企業採用,但分布式帶來的問題就是數據同步比較困難,同時可靠性也不如傳統存儲。

針對這些問題,華為發布了 FusionStorage 8.0,首次實現一套存儲同時支持塊、文件、對象、HDFS協議,一套存儲可支撐一個數據中心,它試圖解決“數據孤島”的問題,通過多樣性數據共享,實現多種數據,使用同一套存儲系統的設想,另外,開口必談 AI 的華為,也把 AI 技術融入到了存儲管理的全周期內。

這兩項技術帶來的直觀效果就是效率和算力的提升,華為官方表示,GaussDB 的調優性能比業界提升60%以上,在權威標準測試集TPC-DS上,性能比業界提升50%; FusionStorage 8.0,單節點性能高達 16.8 萬每秒讀寫速度(IOPS)和1毫秒以內時延,在業界標準測試SPC-1中排名第一

當然,脫離應用談“跑分”無意義,更重要的還是它對於客戶的幫助。雖然華為官方介紹,這兩項技術都可以面向個人、組織、公司等多種用戶,但目前主要的應用領域,集中在金融、安防、運營商等。

銀行是整場發布會被引用最多的應用實例。傳統場景中,諸如信用卡盜刷等風險,銀行都是在交易後才能完成風控,而 Gauss DB 帶來的算力提升,能幫助銀行提升數據查詢處理的效率,從而在交易中完成風控,盡可能地減少損失;另外,加強的算力也能幫助銀行面對數字化時代支付的“數據浪湧”問題。

當然,對於雲技術來說,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是繞不開的課題,而華為,由於其敏感的身份,在這方面受到的阻力也是比較大的。對此,王濤回應到:“網絡安全不是一家公司的問題,而是全社會、全世界、各個組織的問題,需要共同解決。”他也提到,華為是一家 Base 在中國的企業,需要做的就是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

去年年底,《互聯網周刊》&eNet研究院發布了《2018金融雲服務提供商排行榜》,華為雲排名第九,而霸佔前三名的平安、天翼、中期通信(中信集團旗下),要麽是和金融行業強相關,要麽是傳統的電信巨頭,華為要從他們手裡搶食,也並不容易。

“雲”成為華為獨立的 BU 運作是在 2017 年 3 月,而“華為雲”這個品牌則是到 6 月份才出現,目前在市場上還是“挑戰者”的身份,雲服務商各有其主打賣點,穩定性、性價比、生態等等,而目前來看,華為主打的還是“AI”,無論是數據庫產品還是存儲,這家企業都選擇把 AI 貫穿到產品的各個環節,而華為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想辦法讓客戶相信,技術會給他們的雲服務帶來最直接的提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