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殷商古國——永國,商王征伐東夷的門戶,最早的永姓

之前在提到商代攸國和元國時,總會涉及到一個叫“永”的地方,“永”處於攸國和元國附近,它與元國同時被商王置奠,成為商的附屬。其實這個“永”也跟元一樣是個方國名,位於商王畿的東南部。曾有學者考證過甲骨文中的“永”地,推測商代前期的永方可能屬於東夷地區部落群,卜辭中有“伐永”的記載,可見早期永地也佔據著一方勢力。商王為何伐永?永地即今天的河南永城縣,東面是人(夷)方,有說法認為永地在商代早期可能附屬於人(夷)方勢力,商代中期以來,為了進一步加強王室對東夷聯盟的控制權,必先克服一眾處於夷地之鄙的門戶部落,掃除通向人(夷)方道路上的各種附屬羽翼,包括永方、元方、及方等等。所以卜辭中才有商王拿永地和元地一道置奠的記錄。我們知道,商政權對夷方的討伐由來已久,從武丁以來從未間斷,至帝乙、帝辛時進入白熱化。永地大約在武丁時期被商王佔領,冊封為永國,成為商的附屬。卜辭多有“令永”的記錄,說明永國對王室是服服帖帖的,商王可以隨意使喚。

“永”的造字本義說法不一,有說起源於“人在河中游泳”,即“泳”的本字;有說指江河不斷流淌,故而有“源遠流長、永遠、長久”等引申義。細看甲骨文,倒更類似江河的“三岔口”,河水在此“匯集”,然後又有各自的流向。因三岔口河面較之其它河段廣闊,故“永”又有一層“遠”的意思。《詩經·漢廣》:“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指江水寬闊漫長,不可擺渡。“永”的“三岔口”本義還可以從另一個漢字“派”來找到對應,“永”和“派”有所淵源,兩字可能一脈相承。“派”的甲骨文也帶“彳”,跟“行進”有關,它的造字本義來源於“河水支流”,引申到派性,故流派,會不斷的流,不但要不斷的流,而且在流的過程中會產生新的流派,即支流。三千多年前的永地多為江河水澤之地,河道密布,叉口眾多,水土資源肥沃。

永國地處商王畿東南部,該地區氣候濕潤,山明水秀,土肥地沃,物產豐饒,極為適合農植及畜牧業的發展,它的存在主要肩負著王室生活物質的供給。卜辭:“戊辰卜,賓貞:令永聖田於蓋?”蓋,當為永方的一個邑,商王下令在永方的蓋地開辟一塊“聖田”作為農場。相關永國向王室進獻貢賦卜辭中有大量的記載,比如“永入十。”、“呼口永貢牛。”、“戊口卜,貞:令永取牝(pìn)?”這些都是商王令人去永地取牝畜的貞問,牛和牝畜既可作祭祀用途,也是食用之需。另外,永國還和附近的元國一起向王室進獻羌俘。卜辭 “乙未卜,賓貞:令永迓子央於南。”迓(yà),迎候之意。子央,類似卜辭中的“子某”現象較多,比如“子漁”、“子戠”等等,曾有學者專門進行探討,或諸侯、或官職,結論頗多,但一般認為,子某多為商王室血統。該卜辭可以理解為商王派宗室子央去往南方巡視,令永國接待。從中不免透露商王對永國的信任。

永地不但作為王室農事和畜牧基地,還涉及到軍事征戰。卜辭中經常出現“戍永”二字,戍(shù)指防禦戍邊,從卜辭分析,商王在永地駐有軍隊,按照常規,武將及士卒均會在當地選拔。卜辭:“辛未卜,行貞:其呼永行,有遘(gòu)?”行,即軍行,商代步兵編制部門。西周時尚在沿用,如“王行”,即周王直屬軍隊。商代軍隊編制常以“左右中”編排,類似於後世的“前後中”三軍。永行,即永國的軍隊。遘在卜辭中一般作為祭祀。卜辭大意是商王貞問呼令永國軍進行祭祀,出征前要祭祀,以求神靈庇佑。

從殷商後期卜辭中可以得知,永國最後劃入了攸國的版圖。究其原因大概有二:商朝晚期,或帝辛征伐東夷過程中,永國背叛,最終被攸國收服,成為國中一邑;也有可能永國沒有叛變,因其地處夷方門戶,又是王室親信,難免會受到夷方的侵害。有可能在商王征夷的過程中被夷方滅掉,成為其領地。但經過短暫的接手後最終又被強大的攸國奪回,商王便將永地賜給了攸侯,於是便有了“攸侯喜鄙永”一說。既籠絡了諸侯,又加強了王室集權製,永地族人最終融入攸部族。永國之後有永姓,歷代姓氏古籍中均載有此姓,某晚商銅器銘文中也刻有永氏,永國應該是最早的一支永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