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湘雅醫院成功完成全國首例「MR+3D」人工關節置換術

(下載)

本報10月12日訊 戴上MR(擴增實境)眼鏡,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骨科手術團隊的眼裡,這名69歲患者的左髖部位骨骼、血管、神經組織逐漸清晰浮現,與他側躺的身體一點點重合起來。正是在MR和3D列印「黑科技」的輔助下,這名花甲老人接受了全國首例MR(擴增實境)技術與3D列印結合下的人工關節置換術,跛了60年的「長短腿」,終於被拉齊。據了解,這一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目前正在申請國家專利。

跛行60年又不幸骨折

周先生(化名)來自湖南祁東。8歲那年,他身患小兒麻痹症,此後便成了 「長短腿」,受盡了異樣的眼光。不幸的是,今年9月15日,他不慎摔跤導致左股骨骨折,再也完全無法行走。在家人的陪同下,他來到湘雅醫院向骨科主任胡懿郃教授求助,希望能正常行走。

胡懿郃教授發現周先生的左腳骨折很好處理,但恢復正常行走是難題。幼年病患使他的關節融成了一整塊骨頭,左邊大腿關節幾乎不能活動 ,左右腿之間有近20厘米的距離差。

周先生要正常行走只能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但需要先在他的患處截出一部分骨頭,再做人工關節置換術。最大的問題在於,截骨面離周先生的左坐骨神經最近只有0.4cm的距離,一旦傷及坐骨神經,周先生有可能會面臨左腿萎縮甚至癱瘓,再加上附近肌肉、血管等組織結構複雜,手術難度和風險非常大。

「黑科技」給醫生「透視眼」

幸運的是,湘雅醫院骨科鍾達副教授正在研究MR技術+3D列印技術。「MR技術可以給醫生一雙『透視眼』,清楚地『走進』患者的虛擬身體內部,讓手術醫生對患者體內的骨骼、血管、神經組織有更準確的判斷,避開重要的位置,極大減小出血量和降低手術風險。」鍾達副教授介紹。

術前,醫生用3D列印技術1:1列印出周先生的骨骼模型導板,同時將其CT、磁共振等影像資料事先輸入到MR系統裡。9月27日,在胡懿郃教授的全程現場指導下,鍾達副教授為周先生順利實施了手術。

術中,醫生將3D列印導板固定在患者創口顯露的一部分骨骼上,再戴上MR眼鏡掃描導板,系統迅速自動對準,虛擬的「全息影像圖」覆蓋在患者需要做手術的真實部位。鍾達副教授帶領團隊直接「透視」患處的內部結構,精準開展手術。目前,周先生已經可以嘗試下地行走。至此,困擾了他60年的「長短腿」之苦終於得以解決。■記者 李琪 通訊員 王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