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木蘭住土樓、小美人魚變黑人……誰給了迪士尼解釋權?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腓特烈】

一、引言:新小美人魚與新阿拉丁:同“創”不同命

自開年以來一直順風順水,並憑借《驚奇隊長》、《復仇者聯盟4》、《阿拉丁》賺得盆滿缽滿的迪士尼終於玩砸了一把:2019年7月4日,迪士尼公布了其動畫電影真人化計劃的重要作品《小美人魚》的主演——00後歌手、Chloe x Halle組合成員哈莉·貝利。

此消息一出,幾乎讓本來滿心期待的廣大影迷們炸了鍋,紛紛指責迪士尼“糊弄群眾”,選角差勁,並直接質疑迪士尼既然選了這樣一位非洲裔美國人特徵如此明顯的少女來作為迪士尼公主團隊的一員,那幹嘛不收購了夢工廠然後拍真人版《瘋狂外星人》(“Home”)得了?

相較於小美人魚,哈莉扮演真人版的《瘋狂外星人》主角“小錢”甚至不需要化妝

在諸多反對哈莉出演《小美人魚》的意見中,有一種“聲音”顯得格外洪亮——“《小美人魚》作為北歐童話,自然應該由白人演員出演,這才符合原著的精神。”反對者還舉出了上映不久的《阿拉丁》的例子,指出“符合原著”的改編會獲得觀眾的好感及口碑票房的雙豐收。

什麽?符合原著?《阿拉丁》?

別的先不論,如果選擇黑人演員出演《小美人魚》是不符合“原著”的行為,那麽,改編自經典阿拉伯民間故事的《阿拉丁》雖然一開篇就來了一曲蕩氣回腸的《阿拉伯之夜》,但本片的主要演員中連一個阿拉伯人都沒,怎麽就突然“符合原著”了呢?

在“人種問題”上看起來頗“符合原著”的《阿拉丁》的主要演員中沒有一個阿拉伯裔,

左起:阿拉丁,扮演者梅納·馬蘇德,科普特人;賈方,扮演者馬爾萬·肯扎裡,柏柏爾人;蘇丹,扮演者納維德·內加班,波斯人;茉莉公主,扮演者娜奧米·斯科特,英國白人;侍女達莉亞,扮演者納辛·帕杜雷德,波斯人;侍衛隊長哈基姆,扮演者紐曼·阿卡,土耳其人。此外,應該不會有讀者質疑扮演“燈神”的“史皇”威爾·史密斯是不是阿拉伯人。

實際上,所謂的“符合原著”也好,“不符合原著”也罷,迪士尼的一系列“經典童話電影”,根本不是安徒生的童話、阿拉伯民間故事或中國南北朝時期的《木蘭辭》,而只是迪士尼從經典童話中簡單摘錄了幾個(甚至只有一個)名字後,完全原創的故事,然而,正是這樣完全原創的故事,卻在幾乎全世界範圍內“喧賓奪主”,改變了整個人類對經典文化的認知,甚至變成了一代代新人心中更加不朽的經典。

二、迪士尼原創“經典童話”的發展史

迪士尼以顛覆性的手法重新演繹人盡皆知的“經典童話”的歷史,比公眾想象的更久。

早在20世紀30年代,迪士尼就以旗下的核心IP米老鼠、三隻小豬等為中心,打造了《機智的小裁縫》、《糊塗變奏曲:小紅帽》等一系列含有經典童話元素的動畫作品。不過,從整體看,這些作品只能被視為在創作自己IP的過程中,借鑒了經典童話的元素,而不應視為經典童話的動畫化。相反,那些真正的對經典童話的動畫化作品,包括但不限於1937年的《白雪公主》、1950年的《灰姑娘》、1967年的《叢林之書》等,雖然增加了不少幽默的橋段,但整體上還是遵循了格林兄弟、吉卜林筆下原著的基本劇情。

而迪士尼原創“經典童話”的開篇之作,正是1989年的《小美人魚》。

在正式閱讀下文前,不妨閉上眼睛,回憶一下,你眼中“符合原著”的“小美人魚”應該是什麽樣子的?一頭火紅的頭髮,碧藍色的眼睛,身穿貝殼內衣,活潑可愛,就像——

1989年迪士尼版《小美人魚》中的主角愛麗兒?

然而,托馬斯·安徒生的《海的女兒》中的小美人魚,形象可沒這麽生動具體。

安徒生在原作中雖然歌頌了小美人魚的美麗,不過相關的描寫也就到了“她的皮膚像玫瑰葉一樣清晰細膩,眼睛像最深的海一樣藍”為止。無論如何,安徒生原著中的小美人魚不可能是紅髮——紅髮實際上是凱爾特人的典型生理特徵[1],歐洲的紅髮人群,幾乎全部分布在英倫三島上,特別是愛爾蘭、威爾士和蘇格蘭,少量分布在法國、西班牙北部。來自日耳曼人的發源地的丹麥半島的安徒生,恐怕沒有一刻會想過,把自己作品中“愛與美的代表”設置成一個“凱爾特紅毛夷”。

實際上,在歷代的《小美人魚》影視作品中,迪士尼的紅髮版小美人魚幾乎是絕無僅有的一版(其可能參考了1974年加拿大動畫片版本),大多數版本的小美人魚不但不是紅髮,甚至也不那麽活潑可愛(這倒與安徒生原著中的小美人魚更加相像),如果迪士尼突發奇想,從這些版本的小美人魚中選一部真人化,恐怕還是會被觀眾罵到關閉社交網站評論——“你們把我可愛的愛麗兒弄到哪去了!”

一些在迪士尼的“愛麗兒”誕生前出現的不同版本的“小美人魚”,可見紅髮、活潑可愛的造型從來都不是小美人魚題材作品的主流

上 1975年日本動畫版、1968年蘇聯動畫版、1987年美國電視劇版

下 1976年蘇聯真人電影版、1976年捷克斯洛伐克真人電影版

除了對小美人魚相貌進行改造外,迪士尼還更加圓滿地在電影中賦予了愛麗兒一個美好的結局(並接連拍攝了兩部直接以錄影帶發行的續集,講述了愛麗兒及其女兒的故事,筆者絕不建議你觀看),從而將安徒生的悲劇原著變成了喜劇。

不過,在迪士尼的原創“經典童話”的發展史上,相對於之後的兩部作品,小美人魚對原著的顛覆還算不上那麽驚世駭俗,而真正的“顛覆”之作,則要等到1991年的《美女與野獸》、1992年的《阿拉丁》和1993年的《三個火槍手》。

1991年的《美女與野獸》可謂是迪士尼原創“經典童話”的巔峰,除了“美女愛上心地善良的野獸”這條主線未動外,迪士尼對整個故事進行了徹底的大改造——

在博蒙夫人的《美女與野獸》原著中,反派是貝爾不討人喜歡的姐姐們,這樣類似家庭矛盾劇、缺少衝突線的故事顯然不令迪士尼滿意,於是,一名叫做“加斯頓”的自戀狂男性,連帶一群頗為愚蠢的村民以及一名陰險的瘋人院長,成為了91版《美女與野獸》中的反派。與此相對,迪士尼還為故事創造了一大群與貝爾和野獸友善的勢力,如燭台盧米埃、座鍾葛士華、茶煲太太等。此外,迪士尼還對“野獸”的形象進行了美化,將其創作為一頭長著食草動物犄角的混合獸,而非如以往的藝術作品一樣將其設置為一頭青面獠牙的野豬……

這些完全原創的內容,為電影奉獻了最為幽默、最緊張、最華麗的片段,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這些完全原創的角色,91版《美女與野獸》可能連現實中十分之一的成功都無法取得。

《美女與野獸》中最令人生厭的角色和最令人喜愛的角色均來自於純粹的原創

1992年的《阿拉丁》沒有《美女與野獸》那樣完全“顛覆原著”,除了為阿拉丁增加了“飛毯”和“猴子阿布”等友善勢力、將公主的名字由“白考爾”改為通俗易懂的“茉莉”(Jasmine)外,全片相對於阿拉伯民間故事中的“阿拉丁神燈”(實際上,與一般人常識不同,《阿拉丁神燈》並不屬於標準的《一千零一夜》的組成部分,這個故事可能比《一千零一夜》中大部分的故事晚了幾百年),最重要的改動是將反派由原來的“馬格裡布魔法師”改成了蘇丹的維齊爾(宰相)賈方(被國內觀眾戲稱為“甲方”或“賈芳”),從而更加合理化了整部電影的衝突——畢竟相對於一個莫名其妙冒出來的摩洛哥耍蛇猶太人,作為蘇丹宰相的賈方似乎更有能力也更有動機去搞一個“大陰謀”。

賈方和他的鸚鵡同樣屬於完全原創的角色

如果說以上兩部作品的“原創”是成功的,那麽迪士尼原創“經典童話”的第一個“大跟頭”,則是1993年的《三個火槍手》。

這部作品的創意來自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但相對於原著中各種“潤物細無聲”的明線暗線鬥爭,93版《三個火槍手》則是一部徹徹底底的“生死要看淡,不服就是乾”的無腦打鬥片,連原著中老奸巨猾、老謀深算的紅衣主教黎塞留在本片中也變成了拍桌子刺刀見血的黑道大哥。當然,本片的評論也差得一塌糊塗,可能僅僅好於2011年康斯坦丁影業拍攝的那部差點導致公司倒閉的“蒸汽朋克”式《三個火槍手》。

而中國人熟知的花木蘭,也得到了迪士尼相當多的“原創”待遇。

1998年的動畫版《花木蘭》除了保留“替父從軍”這一條主線外,其他重要的劇情,包括木蘭的愛情線、木蘭的寵物“木須”等,同樣完全來自迪士尼的原創。而如果說前述的原創內容還算不錯的話,那《花木蘭》中對於反派的原創可就讓中國人啞然失笑了:代表北魏政權抗擊柔然的木蘭,片中卻變成了“最後的羅馬人”西羅馬帝國將軍埃提烏斯,抵抗匈人(HUNS)的入侵!不知道那位一人SOLO中國京城,還要綁架皇帝的匈人可汗,是否就是“上帝之鞭”阿提拉本尊呢?

中國人,抗擊……“匈人”?

新世紀開始後,迪士尼繼續在原創“經典童話”的道路上一去不返,華特迪士尼工作室轉型3D動畫的第一部作品《長髮公主》,即是除了保留“長髮”元素外,將其他劇情完全修改的格林童話《萵苣姑娘》,大獲好評的《冰雪奇緣》雖號稱改編自安徒生的《冰雪皇后》,但和原作的關係大概也只剩下了“冰雪”罷了。

而在迪士尼新十年的“動畫電影真人化”計劃開始後,迪士尼的原創“經典”之路更是一發不可收拾,甚至連自家已經成型的作品都要動一番手腳:

例如真人版《灰姑娘》中,為了照顧扮演大反派繼母特曼妮夫人的“女王”凱特·布蘭切特的超高人氣,迪士尼硬是為其設計了一大段“後媽也有情,後媽也有愛”的深情獨白。

在真人版《美女與野獸》中,變成野獸的王子不但靠著某種全息影像技術去過了巴黎(那他是誰家的王子?弗朗索瓦二世或“太陽王”路易十四會放著這麽個“封建割據殘留”不管嗎?)、法國小鎮竟然出現了文質彬彬身份高貴的黑人、作為正派的被詛咒的“家具”們也和作為反派的村民們變成了“相親相愛一家人”……就連91年《美女與野獸》中的反派“樂福”最後也變成了正面形象。

而7月8日放出先行版預告片的真人版《花木蘭》,亦是徹徹底底的迪士尼原創,這種原創不但針對《木蘭辭》,還針對1998年的動畫版《花木蘭》。真人版《花木蘭》除了讓粉絲們感慨劉亦菲實在是過於好看外,大部分的情節簡直讓觀眾懵圈——片中的木蘭竟然住在明清時代才出現的福建土樓裡,大反派從已經很不靠譜的“匈人”變成了更不靠譜的“女巫”……可是,從預告片來看,中國已經有了鄭佩佩老師飾演的媒婆這麽厲害的角色,為什麽還需要木蘭上戰場?直接讓媒婆對著鞏俐女神飾演的女巫來一句“秋香,過來”不就完了?

你老元家和人打仗,怎麽跑人家老劉家老蕭家的地盤上征兵去了?

有這麽厲害的媒婆,木蘭可以安心嫁人了?

迪士尼的原創“經典童話”,不但影響了普通觀眾,甚至還起到了激濁揚清的作用,一些典型的山寨電影紛紛因為過於模仿迪士尼的行為漏出了馬腳。

在以往,由於經典童話無版權的屬性,導致一些以經典童話為藍本拍攝出好的作品的公司在作品被抄襲、特別被跨國抄襲後,往往維權無門,而這些山寨電影卻能借助前者的名頭大賺特賺。而迪士尼過於“原創”的“經典童話”的出現,導致這些不假思索拿來即用的山寨電影第一時間就會露出馬腳。

遠的不談,今年五月,在迪士尼真人版《阿拉丁》上映的同期,英國也上映了一部名為《阿拉丁的冒險》的電影,結果本片遭到了評價和票房的雙重慘敗,IMDB得分更是低至1.6分——原因無它,這部英國電影實在是山寨得太過無腦,竟然連迪士尼為了“史皇”專門設計的黑人燈神都照貓畫虎地學了下來。

英國山寨電影《阿拉丁的冒險》劇照,連“黑人燈神”都要照抄?

三、小貼士:如何成為一名迪士尼原創“經典童話”編劇?

成為一名合格的迪士尼原創“經典童話”編劇的難度,可比只要學會“特攻隊”、“瘋狂”、“奇緣”、“總動員”四個字就可以遊刃有余地進行工作的迪士尼電影片名翻譯的工作難度要高得多,不過,整體上看,成為“迪士尼原創‘經典童話’”編劇,仍然有一條重要的規律可循,那就是“萬事開頭難,反派頭個來”。

沒錯,縱觀迪士尼多年來的原創“經典童話”發展史,反派永遠是第一個被拿來開刀的,幾乎所有的迪士尼原創“經典童話”,都對反派進行了顛覆性的修改。如果你實在不知道怎麽下手,按以下方式先給反派來個大變身,就等於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1、改掉政治不正確的反派。由於女權、“少數”族裔(亞裔除外)、LGBT群體乃是歐美政治正確的不二之選,因此有必要先拿涉及以上群體的反派開刀,例如:

(1)改掉有違“政治正確”的反派。

無論是安徒生的《冰雪女王》還是博蒙夫人的《美女與野獸》,反派原來都是女性(冰雪女王、貝爾的姐姐們),但迪士尼大筆一揮,全部改成了或奸猾算計(《冰雪奇緣》中的“十三阿哥”)或自大狂妄(《美女與野獸》中的加斯頓)的男性。

即使是無法修改的角色,如《灰姑娘》中的繼母角色,迪士尼也要無中生有地告訴你,繼母也有情,繼母也有愛,繼母不是天生這麽壞,繼母變得這麽壞的唯一原因就是她嫁的死男人(灰姑娘他爹)一心沉溺於對卡特特工[2]的回憶中不能自拔……

除了女性反派外,“少數”族裔反派也需要進行改動,例如《阿拉丁神燈》中的反派“馬格裡布魔法師”在多個版本中都被記載為是一名猶太人,若不改動,難免有“排猶”嫌疑,而改成善良主角們的同族、萬惡的“甲方”就可以避免這一問題。

(2)改掉歐美人不認識的反派。

眾所周知,在迪士尼最重要的票倉——北美市場,大多數觀眾無法分清“格魯吉亞”和“佐治亞州”的區別,因此讓他們了解什麽是“柔然”(“Rouran Khaganate”)實在太過困難,即使使用本來就已經錯誤了的“匈奴”(“Xiongnu”或“Hsiung-nu”)也會導致嚴重的發音困難,因此不妨使用美國義務教育中多少會提到的“匈人”來解決問題——如果不怕炒夢工廠《功夫熊貓》電視劇版的冷飯,你就是說入侵中原的遊牧民族是“鐵木台”率領的“契丹人”也無所謂,只要這名字夠響亮就行。

夢工場動畫《功夫熊貓:蓋世傳奇》中的大反派,“契丹王”“鐵木台”,他在片中還要迎娶一位身著清朝格格服裝的“中原公主”

(3)實在解決不了問題,就用巫師解決一切問題。

即使是“匈人”,也可能過於難以理解,在這種情況下,不妨將所有的壞人都定為“巫師”——這不,真人版《花木蘭》已經將大反派定為“女巫”了,雖然一名女巫是如何成為中原王朝的滅國之敵的,我們還不得而知,但選一個反正在火刑柱上被正統基督徒們燒了幾百年的巫師做反派,美國的紅脖們大抵是不會反感的。

注釋:

[1]Irish Central:Cloudy weather could have caused Celts' red hair,https://www.irishcentral.com/roots/could-irelands-cloudy-weather-be-the-reason-for-the-stereotypical-red-hair-178077221-237789031.

[2]漫威超級英雄“卡特特工”的演員海莉•阿特維爾扮演了真人版《灰姑娘》電影中辛德瑞拉的生母。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